NGF-β、IL-1β、MBP與精神分裂癥臨床癥狀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NGF-β、IL-1β、MBP與精神分裂癥臨床癥狀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精神分裂癥 臨床癥狀 IL-1β NGF-β MBP MCCB
【摘要】:目的:1、探討以陽性、陰性癥狀為主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中神經生長因子-β(NGF-β)、白介素-1β(IL-1 β)和髓鞘堿性蛋白(MBP)三種蛋白因子的濃度水平變化以及與PANSS各項評分之間的相關性。2、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蛋白因子NGF-β、IL-1 β和MBP濃度水平與患者認知功能之間的相關性。方法:第一個研究:我們采用病例對照研究,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技術(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測定46例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37例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患者和60名正常對照者血清中蛋白因子白介素-1β (IL-1β)、髓鞘堿性蛋白(MBP)和神經生長因子-β (NGF-β)的濃度水平,使用PANSS量表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評分。第二個研究: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測定46例(研究組)精神分裂癥患者和50名健康對照者(對照組)血清中3個蛋白因子的濃度水平,應用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成套測驗共識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對46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50名健康對照者進行認知功能評估,分析患者組血清中三個蛋白因子濃度與認知功能得分是否有相關性。結果:第一個研究中發(fā)現(xiàn):①三組比較IL-1 β,F=111.83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兩兩比較,對照組低于陽性癥狀組和陰性癥狀組,并且陽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IL-1β濃度低于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的濃度;三組比較MBP, F=95.198,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兩兩比較,對照組低于陽性癥狀組和陰性癥狀組,并且陽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MBP濃度低于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的濃度。陽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血清蛋白因子IL-1β、MBP濃度低于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61.55±21.08 vs 79.33±25.68)ng/L,(45.95±27.99 vs60.37±29.82)ug/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而三組比較NGF-β,F=146.529,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兩兩比較,陽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和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低于對照組[(21.25±8.65 vs.44.93±9.77),(18.73±5.95 vs.44.93±9.77)]ng/ml,而NGF-β在陽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與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的濃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③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血清蛋白IL-1 β、MBP濃度與對應的患者PANSS量表陰性癥狀評分呈正相關。第二個研究中發(fā)現(xiàn):①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蛋白因子IL-1 β、MBP濃度高于健康對照組,NGF-β濃度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患者組血清蛋白IL-1 β濃度與MCCB測驗中的空間廣度評分呈負相關(r=-0.668,P0.01);血清蛋白MBP濃度與MCCB測驗中的符號編碼評分呈負相關(r=-0.466,P0.01)。結論:第一個研究:①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IL-1 β、MBP濃度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而血清NGF濃度低于對照組,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疾病的發(fā)病早期已存在神經細胞的炎癥反應、神經損傷和神經營養(yǎng)的不足,由此提示對精神分裂癥的早期治療是必要的。②進一步將患者組分為以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組和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組,結果發(fā)現(xiàn):以陽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血清IL-1 β、MBP濃度低于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NGF-β的濃度在兩組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推測以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和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能有著不同的病理學機制。③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組血清蛋白IL-1 β、MBP濃度與PANSS陰性癥狀評分呈正相關,推測患者陰性癥狀的持續(xù)可能與患者神經的炎性狀態(tài)和神經損傷有相關性。第二個研究:①精神分裂癥患者總血清IL-1 β、MBP濃度高于健康對照組,NGF-β濃度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患者組血清蛋白IL-1β濃度與MCCB測驗中的空間廣度評分呈負相關;血清蛋白MBP濃度與MCCB測驗中的符號編碼評分呈負相關。推測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可能與血清蛋白因子濃度存在關聯(lián)性,并進一步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中樞神經的損害及退化表現(xiàn)。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 臨床癥狀 IL-1β NGF-β MBP MCCB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9.3
【目錄】: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中英文縮略詞11-12
- 引言12-20
- 實驗材料與方法20-28
- 統(tǒng)計分析28-29
- 實驗結果29-34
- 討論34-38
- 結論38-39
- 參考文獻39-44
- 附錄44-50
- 文獻綜述50-59
- 參考文獻55-59
- 論文發(fā)表情況59-60
- 致謝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余奇文,張冬青,柏峻,馬安倫,李寧麗,張繼英,聶紅;口服MBP誘導免疫耐受預防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的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3年07期
2 張林亭;張璇;張霞;;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NSE、MBP的變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年08期
3 李迎國;楊喜民;唐宗椿;王曉峰;;復方黃芪注射液對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清NSE,MBP和S-100B含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年02期
4 楊福義;于海明;楊文佳;楊軍;;S-100β和MBP在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達[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年07期
5 劉玉梅,張潤玲,蘇海翔;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MBP、NSE變化的臨床意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24期
6 葛繼暉;馮樹濤;;吉蘭-巴雷綜合征患者腦脊液中S-100b、MBP的檢測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年24期
7 李國華;熊鵬;吳秋霞;曾勇;徐飛;盧瑾;;MBP和GFAP及其基因多態(tài)性在精神分裂癥中的研究進展[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年01期
8 熊鵬;吳秋霞;王繼才;李國華;曾勇;張樹良;;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GFAP與MBP水平的變化[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年01期
9 劉曉艷,孫怡,王嵐芬,李艷榮,劉京華;補腎固髓片對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動物發(fā)病和血中IL-2、IL-6、TNF和MBP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0年10期
10 朱亨p,
本文編號:10784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07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