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超聲下探測膈肌移動度指導機械通氣撤機的可行性
本文關鍵詞:探討超聲下探測膈肌移動度指導機械通氣撤機的可行性
更多相關文章: 重癥超聲 膈肌移動度 撤機 自主呼吸試驗 淺快呼吸指數(shù) 氧合指數(shù)
【摘要】:目的探討ICU病人在自主呼吸試驗(SBT)過程中,超聲測量膈肌移動度(Diaphragmatic Excursion DE)對機械通氣患者撤機的預測價值,輔助臨床準確判斷撤機時機。方法選擇本院重癥醫(yī)學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年齡18~80歲,行機械通氣超過24小時,且考慮撤機拔管的患者44例,SBT 120min通過后給予拔管,根據患者撤機成功與否分為撤機成功組和撤機失敗組,每組各22例。SBT前:抽取動脈血氣,記錄PH值、PaO2、PaCO2、計算氧合指數(shù)(PaO2/FiO2);記錄生命體征,呼吸頻率(f)、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SBT開始:患者取平臥位,床旁超聲測量雙側膈肌移動度(DE),分別于0min、10min、30min記錄右側DE、左側DE、淺快呼吸指數(shù)(f/Vt)。SBT30min抽取動脈血氣,計算氧合指數(shù)(PaO2/FiO2)。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若患者f/Vt,f,潮氣量(Vt),HR,動脈血氧飽和度達到SBT失敗標準,轉為基礎機械通氣。結果1.膈肌移動度(DE)①成功組雙側DE,SBT 0min、10min、30min各時間點之間測量值向量比較有差異(P0.05)。②失敗組雙側DE,SBT 0min、10min、30min各時間點之間測量值向量比較有差異(P0.05)。③2組SBT 0min、10min、30min各時間點DE,左右側相比,成功組10min,30min左側低于右側(P0.05)。失敗組各時間點左右側無差異(P0.05)。④SBT 0min、10min、30min時雙側DE,2組之間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⑤SBT 10min與0min之間,30min與0min之間雙側DE的變化值(ΔDE010?,Δde030?)失敗組與成功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⑥sbt30min與10min之間雙側de的變化值(Δde1030?),失敗組明顯高于成功組,2組有明顯差異(p0.05)。⑦右側Δde1030?預測撤機失敗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40,當以0.175cm為臨界值時,其預測撤機失敗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5.5%和86.4%;⑧左側Δde1030?預測撤機失敗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907,當以0.270cm為臨界值時,其預測撤機失敗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1.8%和90.9%。2.淺快呼吸指數(shù)(f/vt)①sbt10、30min時撤機成功組患者f/vt較撤機失敗組低,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②sbt30min時,f/vt預測撤機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44,當以44bpm/l為臨界值時,其預測撤機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1.8%和72.7%。3.氧合指數(shù)(pao2/fio2)①sbt前,氧合指數(shù)2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②sbt30min時,氧合指數(shù)2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③sbt30min時,氧合指數(shù)預測撤機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37,當以203mmhg為臨界值時,其預測撤機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6.4%和72.7%。結論icu病人,動態(tài)觀察sbt30min,超聲探測sbt30min與10min右側膈肌移動度變化值與淺快呼吸指數(shù)、氧合指數(shù)比較,對機械通氣患者撤機有更高的預測價值。1.icu機械通氣患者在sbt30min內,超聲探測膈肌移動度(de)變化、尤其是計算sbt30min與10min之間雙側de的變化值(Δde1030?),可以用于判斷撤機的輔助參考指標。2.超聲探測右側Δde1030?(95.5%)預測撤機失敗的靈敏度高于左側Δde1030?(81.8%),而特異度則左側(90.9%)高于右側(86.4%),均高于sbt30min時的f/Vt(81.8%和72.7%)。
【關鍵詞】:重癥超聲 膈肌移動度 撤機 自主呼吸試驗 淺快呼吸指數(shù) 氧合指數(shù)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59.7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1.臨床資料和方法12-16
- 1.1 一般資料與分組12-13
- 1.2 方法13-14
- 1.3 參數(shù)收集、標本采集與檢測14-15
- 1.4 統(tǒng)計學分析15
- 1.5 儀器和設備15-16
- 2.結果16-23
- 2.1 一般臨床資料16-17
- 2.2 膈肌移動度(DE)對撤機的預測價值17-21
- 2.3 淺快呼吸指數(shù)(F/VT)對撤機的預測價值21
- 2.4 氧合指數(shù)(PaO_2/FiO_2)對撤機的預測價值21-23
- 3.討論23-29
- 3.1 SBT0MIN至 10MIN時膈肌移動度變化分析24
- 3.2 SBT 10MIN至 30MIN時膈肌移動度變化分析24-25
- 3.3 左右側膈肌移動度比較分析25
- 3.4 DE變化值(ΔDE)預測撤機價值分析25-26
- 3.5 淺快呼吸指數(shù)(F/VT)預測撤機價值分析26-27
- 3.6 氧合指數(shù)(PAO2/FIO2)預測撤機價值分析27-29
- 結論29-30
- 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的自我評價30-31
- 參考文獻31-34
- 綜述34-47
- 參考文獻42-47
- 縮略語表47-49
- 致謝49-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習勉;劉孟忠;李巧巧;蔡玲;張黎;胡永紅;;基于4DCT的腹部器官呼吸運動分析[J];癌癥;2009年09期
2 李開艷;朱晶;左鵬;謝敏;熊盛道;;“肺下界移動度”物理檢查在大葉性肺炎體格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年05期
3 路會;于詩嘉;史鐵梅;;超聲評價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不同分段的移動度[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年10期
4 宋和順;;顱骨嗜酸性肉芽腫1例[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5 劉連生;李恒國;周序瓏;;巨大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并肛旁轉移一例[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年05期
6 程學軍;;腹腔鏡下檢測睪丸移動度可為隱睪手術提供參考[J];國外醫(yī)學情報;2004年03期
7 龔敏;胡偉剛;陸惠忠;虞維博;許青;章真;;基于四維CT的肝臟各部分和膈肌的呼吸移動度的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2年04期
8 蔣修全;王飛;肖偉;謝銳;;食管癌移動度在其手術切除中的應用價值(附338例分析)[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鐘炳安;鐘惠冬;魏秋珍;溫紅安;陳秀美;;腎挫傷時腎呼吸移動度改變的超聲影像研究[J];上海醫(yī)學影像;2006年02期
10 韓文周;劉彥中;胡艷霞;;動態(tài)觀察胸段食管腫瘤移動度對篩選手術患者的臨床價值[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劉志凱;4DCT在膈肌、肝臟和肝內病變移動度研究中的作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陳重澤;應用超聲技術研究COPD患者膈肌變化[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龔菊;探討超聲下探測膈肌移動度指導機械通氣撤機的可行性[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565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65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