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心定悸膠囊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術后室性期前收縮、血清炎性因子及心率震蕩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3-12-05 20:11
目的觀察養(yǎng)心定悸膠囊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室性期前收縮、血清炎性因子與心率震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AMI并行PCI術病人114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7例。PCI術后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養(yǎng)心定悸膠囊,兩組療程均為8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24 h室性期前收縮次數(shù)、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白細胞介素-6(IL-6)]、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及心率震蕩[包括震蕩起始(TO)及震蕩斜率(TS)]變化情況。結果術后經(jīng)8周藥物治療,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9.47%,高于對照組的71.9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24 h室性期前收縮次數(shù)較治療前均減少,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 <0.05)。治療后,兩組MMP-9、IL-6及hs-CR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P <0.05),且研究組...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2.2 排除標準
1.3 治療方法
1.4 觀察指標
1.5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24 h室性期前收縮發(fā)生次數(shù)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2.4 兩組心率震蕩相關指標比較
2.5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7 兩組隨訪期間MACEs發(fā)生情況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870832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2.2 排除標準
1.3 治療方法
1.4 觀察指標
1.5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24 h室性期前收縮發(fā)生次數(shù)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2.4 兩組心率震蕩相關指標比較
2.5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7 兩組隨訪期間MACEs發(fā)生情況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8708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8708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