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寺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與肝衰竭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9-28 19:39
目的:肝衰竭是由多種病因造成的肝細胞嚴重損害,造成肝臟合成、解毒和生物轉化等功能產生嚴重障礙或失代償,表現(xiàn)以黃疸、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及腹水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肝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嚴重肝病癥候群,病死率極高,其預后很差,通常由病因、發(fā)病年齡以及病程長短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當前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是臨床上常見的評價肝衰竭疾病嚴重程度以及預后情況的標準,合理利用肝衰竭病情評分系統(tǒng)能幫助臨床醫(yī)生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也對于評價肝衰竭患者的預后有一定的幫助,從而達到對醫(y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提高肝移植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國內外主要的肝衰竭預后評分系統(tǒng)有終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評分、CTP(Child-Pugh)評分、英國愛丁堡大學皇家醫(yī)學院(the king’s collegehospital,KCH)標準、序貫性器官衰竭評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Lille模型。小野寺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Onodera’s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前言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人群
1.2 觀察方法
1.3 計算公式與分組
1.4 數(shù)據(jù)分析
2 結果
2.1 肝衰竭患者病因構成及肝衰竭分類
2.2 肝衰竭患者的中醫(yī)證型分析、中醫(yī)診斷與分型
2.3 肝衰竭患者OPNI與中醫(yī)診斷的相關性分析
2.4 肝衰竭患者OPNI與各評分指標的相關性
2.5 肝衰竭患者生存分析
2.6 肝衰竭患者OPNI于各臨床指標的相關性
2.7 肝衰竭患者OPNI與家族史、膽石癥、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煙酒史的相關性分析
2.8 肝衰竭患者OPNI與年齡、性別的相關性分析
討論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肝衰竭的認識
1.1 對肝衰竭病因病機的認識
1.2 肝臟炎癥與免疫
1.3 肝衰竭患者營養(yǎng)代謝
1.4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肝衰竭的治療
2 各相關指標的臨床意義
2.1 血清白蛋白(ALB)與前白蛋白(PA)
2.2 血清總膽紅素(TBIL)
2.3 甲胎蛋白(AFP)
2.4 血氨(AMM)
2.5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6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與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3 肝衰竭預后評估
3.1 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3.2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與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
3.3 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
3.4 Child-Pugh分級標準
3.5 小野寺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OPNI)
4 中醫(yī)對肝衰竭的認識
4.1 中醫(yī)對肝衰竭病因病機的認識
4.2 中醫(yī)對肝衰竭辨證論治的認識
5 OPNI與肝衰竭的關系
6 肝衰竭患者OPNI與既往史、煙酒史的相關性分析
7 OPNI與實驗室指標
7.1 OPNI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
7.2 OPNI與總膽紅素(TBil)
7.3 OPNI與甲胎蛋白(AFP)
7.4 OPNI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7.5 OPNI與血氨(AMM)
8 OPNI與肝衰竭西醫(yī)病因及中醫(yī)證型的關系
8.1 OPNI與肝衰竭患者西醫(yī)病因的關系
8.2 OPNI與肝衰竭患者的中醫(yī)證型分析關系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程良斌教授治療黃疸的臨床經(jīng)驗[J]. 徐燕,程良斌. 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 2017(06)
[2]張赤志運用加減甘露消毒丹治療重型肝炎驗案舉隅[J]. 占凱,程良斌. 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7(10)
[3]外周血NLR、PCT及MELD評分對慢加急(亞急)性肝衰竭近期預后的預測價值[J]. 陳嶺嶺,李謙. 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02)
[4]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炎癥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李麗,李紅晨.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23)
[5]協(xié)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影響的調查分析[J]. 阮征,劉芳. 護士進修雜志. 2015(20)
[6]肝衰竭的研究進展[J]. 寧更獻,李力,杜婧,王立靜,鄭歡偉,許尊貴.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5(27)
[7]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謝和臨床特點[J]. 王金環(huán),李娟,于紅衛(wèi),孟慶華. 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 2014(04)
[8]Nutrition and exercise in the management of liver cirrhosis[J]. Nobuyuki Toshikuni,Tomiyasu Arisawa,Mikihiro Tsutsum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23)
[9]多項生化指標在常見肝病診斷中的價值[J]. 李萍,史茜,王波,徐維家.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3(23)
[10]《國際肝性腦病和氮質代謝共識》解讀:肝硬化患者肝性腦病的營養(yǎng)管理[J]. 汪茂榮.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3(04)
碩士論文
[1]肝硬化營養(yǎng)不良與中醫(yī)辨證分型的關系研究[D]. 張迎迎.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82264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前言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人群
1.2 觀察方法
1.3 計算公式與分組
1.4 數(shù)據(jù)分析
2 結果
2.1 肝衰竭患者病因構成及肝衰竭分類
2.2 肝衰竭患者的中醫(yī)證型分析、中醫(yī)診斷與分型
2.3 肝衰竭患者OPNI與中醫(yī)診斷的相關性分析
2.4 肝衰竭患者OPNI與各評分指標的相關性
2.5 肝衰竭患者生存分析
2.6 肝衰竭患者OPNI于各臨床指標的相關性
2.7 肝衰竭患者OPNI與家族史、膽石癥、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煙酒史的相關性分析
2.8 肝衰竭患者OPNI與年齡、性別的相關性分析
討論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肝衰竭的認識
1.1 對肝衰竭病因病機的認識
1.2 肝臟炎癥與免疫
1.3 肝衰竭患者營養(yǎng)代謝
1.4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肝衰竭的治療
2 各相關指標的臨床意義
2.1 血清白蛋白(ALB)與前白蛋白(PA)
2.2 血清總膽紅素(TBIL)
2.3 甲胎蛋白(AFP)
2.4 血氨(AMM)
2.5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2.6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與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3 肝衰竭預后評估
3.1 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3.2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與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
3.3 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
3.4 Child-Pugh分級標準
3.5 小野寺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OPNI)
4 中醫(yī)對肝衰竭的認識
4.1 中醫(yī)對肝衰竭病因病機的認識
4.2 中醫(yī)對肝衰竭辨證論治的認識
5 OPNI與肝衰竭的關系
6 肝衰竭患者OPNI與既往史、煙酒史的相關性分析
7 OPNI與實驗室指標
7.1 OPNI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
7.2 OPNI與總膽紅素(TBil)
7.3 OPNI與甲胎蛋白(AFP)
7.4 OPNI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7.5 OPNI與血氨(AMM)
8 OPNI與肝衰竭西醫(yī)病因及中醫(yī)證型的關系
8.1 OPNI與肝衰竭患者西醫(yī)病因的關系
8.2 OPNI與肝衰竭患者的中醫(yī)證型分析關系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程良斌教授治療黃疸的臨床經(jīng)驗[J]. 徐燕,程良斌. 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 2017(06)
[2]張赤志運用加減甘露消毒丹治療重型肝炎驗案舉隅[J]. 占凱,程良斌. 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7(10)
[3]外周血NLR、PCT及MELD評分對慢加急(亞急)性肝衰竭近期預后的預測價值[J]. 陳嶺嶺,李謙. 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02)
[4]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炎癥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李麗,李紅晨.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23)
[5]協(xié)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照顧者負擔影響的調查分析[J]. 阮征,劉芳. 護士進修雜志. 2015(20)
[6]肝衰竭的研究進展[J]. 寧更獻,李力,杜婧,王立靜,鄭歡偉,許尊貴.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5(27)
[7]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能量代謝和臨床特點[J]. 王金環(huán),李娟,于紅衛(wèi),孟慶華. 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 2014(04)
[8]Nutrition and exercise in the management of liver cirrhosis[J]. Nobuyuki Toshikuni,Tomiyasu Arisawa,Mikihiro Tsutsum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23)
[9]多項生化指標在常見肝病診斷中的價值[J]. 李萍,史茜,王波,徐維家.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3(23)
[10]《國際肝性腦病和氮質代謝共識》解讀:肝硬化患者肝性腦病的營養(yǎng)管理[J]. 汪茂榮.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3(04)
碩士論文
[1]肝硬化營養(yǎng)不良與中醫(yī)辨證分型的關系研究[D]. 張迎迎.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822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6822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