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aCO 2 聯(lián)合重癥超聲在急性循環(huán)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16:58
研究背景:急性循環(huán)衰竭(acute circulatory failure,ACF)是由于嚴重感染、創(chuàng)傷、大量失血失液、嚴重心功能障礙、肺動脈栓塞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組織低灌注及細胞缺氧為病理生理學改變的急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障礙[1,2]。大約有1/3的危重癥患者會出現(xiàn)ACF,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休克,按照病因可分為分布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及梗阻性休克,發(fā)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風險及病死率均較高[3,4]。早期及時有效的液體復蘇是ACF治療的關鍵[2],可有效改善組織灌注及缺氧,降低病死率,如何快速、準確的評估血容量狀態(tài)及容量反應性是液體復蘇的前提。Rivers等提出的早期目標導向治療(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方案[5]目前廣泛應用于各型休克的早期液體復蘇治療,但在機體出現(xiàn)氧利用障礙時還存在不足[6],中心靜脈-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CO2)作為反映血流量的敏感指標可以彌補其不足,優(yōu)化液體管理[7]。...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號說明
1.前言
2.資料與方法
3.結(jié)果
4.討論
5.結(jié)論
6.創(chuàng)新性與局限性
參考文獻
綜述 急性循環(huán)衰竭容量管理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及錄用學術(shù)論文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聯(lián)合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評估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治療效果的Meta分析[J]. 李麗,李正艷,秦玲,林宇斌,溫建立.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9(19)
[2]外周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可預測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62例前瞻例研究[J]. 高偉,張勇,倪海濱,張家留,周丹丹,殷麗萍,張豐,陳浩,張蓓蓓,李偉.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11)
[3]不同體位對機械通氣危重癥患者中心靜脈壓的影響[J]. 杜俊,李麗琴. 包頭醫(yī)學. 2017(02)
[4]中國重癥超聲專家共識[J]. 王小亭,劉大為,于凱江,管向東,馬曉春,嚴靜,康焰,艾宇航,胡振杰,隆云,晁彥公,張宏民,張麗娜,尹萬紅,劉麗霞,武鈞,何偉,朱然,許強宏,丁欣,關鍵,李莉,劉海濤,司向,王敏佳,王藝萍,王曉猛,呂立文,陳文勁,張青,杜鵑,朱煒華,陳秀凱,尚秀玲,黃道政,蔡書翰,崔嵩,張軍偉,趙醴,唐朝霞. 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16 (11)
[5]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與早期血乳酸清除率的關系[J]. 肖岳,王洪橋,趙同禮,牛柳卉,朱玉. 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 2016(02)
[6]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聯(lián)合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指導膿毒癥患者容量管理[J]. 陳玉紅,趙釵,趙倩,胡振杰.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6(11)
[7]急性循環(huán)衰竭中國急診臨床實踐專家共識[J]. Emergency Medical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6 (02)
[8]不同呼氣末正壓機械通氣及不同體位對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靜脈壓的影響[J]. 楊婉麗,楊立明,譚晶.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5(13)
[9]下腔靜脈塌陷指數(shù)預測循環(huán)衰竭患者的容量反應性[J]. 麥葉,黃鈺財,賀志飚,李瑞. 醫(yī)學綜述. 2015(13)
[10]脈搏指示連續(xù)心輸出量監(jiān)測技術(shù)應用原理及臨床意義研究進展[J]. 劉子娜,張燕搏.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5(05)
本文編號:3595097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號說明
1.前言
2.資料與方法
3.結(jié)果
4.討論
5.結(jié)論
6.創(chuàng)新性與局限性
參考文獻
綜述 急性循環(huán)衰竭容量管理的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及錄用學術(shù)論文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聯(lián)合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評估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治療效果的Meta分析[J]. 李麗,李正艷,秦玲,林宇斌,溫建立.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9(19)
[2]外周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可預測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62例前瞻例研究[J]. 高偉,張勇,倪海濱,張家留,周丹丹,殷麗萍,張豐,陳浩,張蓓蓓,李偉.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11)
[3]不同體位對機械通氣危重癥患者中心靜脈壓的影響[J]. 杜俊,李麗琴. 包頭醫(yī)學. 2017(02)
[4]中國重癥超聲專家共識[J]. 王小亭,劉大為,于凱江,管向東,馬曉春,嚴靜,康焰,艾宇航,胡振杰,隆云,晁彥公,張宏民,張麗娜,尹萬紅,劉麗霞,武鈞,何偉,朱然,許強宏,丁欣,關鍵,李莉,劉海濤,司向,王敏佳,王藝萍,王曉猛,呂立文,陳文勁,張青,杜鵑,朱煒華,陳秀凱,尚秀玲,黃道政,蔡書翰,崔嵩,張軍偉,趙醴,唐朝霞. 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16 (11)
[5]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與早期血乳酸清除率的關系[J]. 肖岳,王洪橋,趙同禮,牛柳卉,朱玉. 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 2016(02)
[6]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聯(lián)合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指導膿毒癥患者容量管理[J]. 陳玉紅,趙釵,趙倩,胡振杰.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6(11)
[7]急性循環(huán)衰竭中國急診臨床實踐專家共識[J]. Emergency Medical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6 (02)
[8]不同呼氣末正壓機械通氣及不同體位對呼吸衰竭患者中心靜脈壓的影響[J]. 楊婉麗,楊立明,譚晶.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5(13)
[9]下腔靜脈塌陷指數(shù)預測循環(huán)衰竭患者的容量反應性[J]. 麥葉,黃鈺財,賀志飚,李瑞. 醫(yī)學綜述. 2015(13)
[10]脈搏指示連續(xù)心輸出量監(jiān)測技術(shù)應用原理及臨床意義研究進展[J]. 劉子娜,張燕搏.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5(05)
本文編號:35950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5950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