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死亡風險列線圖預測模型的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1-10-02 01:43
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內死亡的影響因素,構建預測AMI患者院內死亡的列線圖模型。方法:收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內科2017-01-2018-12收治的331例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AMI患者,按住院期間是否發(fā)生院內死亡分為院內死亡組(25例)和非院內死亡組(306例),利用最小絕對收縮選擇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歸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AMI患者院內死亡的影響因素,并建立預測AMI患者院內死亡的列線圖模型。結果:LASSO回歸及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均提示,NT-proBNP、心率、隨機血糖、血肌酐、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為AMI患者發(fā)生院內死亡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利用上述指標構建列線圖模型,經內部驗證(Bootstrap重抽樣1 000次)后可知,該模型預測AMI患者院內死亡發(fā)生的曲線下面積(AUCROC)為0.927(95%CI:0.855~0.998),靈敏度為88.00%,特異度為94.10%。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NT-proBNP、...
【文章來源】: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20,36(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39個院內死亡相關風險因素的系數懲罰圖
采用Bootstrap重采樣1 000次對列線圖模型進行內部驗證,重采樣前后以列線圖模型所得不同患者的院內死亡發(fā)生風險作為檢驗變量,患者實際院內死亡發(fā)生情況作為狀態(tài)變量構建列線圖預測院內死亡發(fā)生的ROC曲線及校準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ROC)、預測概率與實際院內死亡發(fā)生情況的平均絕對誤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由分析結果可知,內部驗證前后AUCROC值分別為0.929(95%CI:0.859~0.999)、0.927(95%CI:0.855~0.998),靈敏度均為88.00%,特異度分別為94.70%、94.10%,MAE均為0.012,提示列線圖模型具有較好的區(qū)分度、校準度、靈敏度及特異度。詳見表3及圖3。表3 Bootstrap內部驗證前后模型區(qū)分度指標比較Table 3 Model discrimination indicators 檢測項目 Model Bootstrap Model ROC面積(AUC) 0.929 0.927 95%區(qū)間下限 0.859 0.855 95%區(qū)間上限 0.999 0.998 特異度 0.947 0.941 敏感度 0.880 0.880 準確度 0.942 0.936 陽性似然比 16.720 14.862 陰性似然比 0.127 0.128 診斷比值比 132.000 116.518 陽性預測值 0.579 0.550 陰性預測值 0.990 0.990
AMI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急癥,院內及院外死亡率均較高,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在過去的幾十年里,AMI的住院死亡率已大幅下降,這主要得益于早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廣泛應用,冠心病監(jiān)護病房(CCU)的設立和現代醫(yī)學進步[6-8]。然而,AMI仍有較高的病死率,據統計,STEMI患者1年的病死率高達10%[9]。高鑫宇等[10]納入257例STAMI患者,隨訪1年全因死亡率為9.73%。Hani等[11]調查2001年至2006年420家美國醫(yī)院78 254名AMI患者在護理過程和住院死亡中的性別差異的研究中發(fā)現,未經調整的院內死亡女性高于男性(8.2%∶5.7%;P<0.000 1),但在多變量調整后,未觀察到住院死亡率的性別差異(調整后的比值比OR=1.04;95%CI,0.99~1.10)。Myung等[12]研究入選1 332例AMI患者,共59例患者出現院內死亡,院內死亡率4.4%。代冰冰等[13]入選232例AMI患者,研究發(fā)現AMI患者的院內死亡率為9.9%。AMI是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發(fā)病率居高不下,尤其在中國還在不斷上升并且呈年輕化趨勢。隨著再灌注治療技術的發(fā)展,綜合救治水平的提高,AMI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是威脅全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因此,所有AMI患者都應盡早評估短期風險,包括院內死亡的風險預測,指導患者治療及評估預后。3.2 AMI患者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TIMI評分與GRACE評分對中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內死亡率的預測價值[J]. 吳超,高曉津,趙延延,楊進剛,楊躍進,許海燕,嚴若華,吳元,喬樹賓,王楊,李衛(wèi),孫毅,金辰,春語詩.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9 (04)
[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 韓俊,蘇冠華,周慶,李豫,黃欣,王祥,帥欣欣.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9(03)
[3]STEMI患者外周血FGF23、Fetuin-A與臨床預后的關系[J]. 高鑫宇,彭瑜,蔣英志,趙晶,王永祥,王毅博,張鉦.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8(08)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 代冰冰,何學明. 臨床內科雜志. 2017 (04)
[5]高鉀血癥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 張美燕,王春梅,許明正,李偉,張穎,蔣森,白建文.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7(02)
本文編號:3417757
【文章來源】: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20,36(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39個院內死亡相關風險因素的系數懲罰圖
采用Bootstrap重采樣1 000次對列線圖模型進行內部驗證,重采樣前后以列線圖模型所得不同患者的院內死亡發(fā)生風險作為檢驗變量,患者實際院內死亡發(fā)生情況作為狀態(tài)變量構建列線圖預測院內死亡發(fā)生的ROC曲線及校準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ROC)、預測概率與實際院內死亡發(fā)生情況的平均絕對誤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由分析結果可知,內部驗證前后AUCROC值分別為0.929(95%CI:0.859~0.999)、0.927(95%CI:0.855~0.998),靈敏度均為88.00%,特異度分別為94.70%、94.10%,MAE均為0.012,提示列線圖模型具有較好的區(qū)分度、校準度、靈敏度及特異度。詳見表3及圖3。表3 Bootstrap內部驗證前后模型區(qū)分度指標比較Table 3 Model discrimination indicators 檢測項目 Model Bootstrap Model ROC面積(AUC) 0.929 0.927 95%區(qū)間下限 0.859 0.855 95%區(qū)間上限 0.999 0.998 特異度 0.947 0.941 敏感度 0.880 0.880 準確度 0.942 0.936 陽性似然比 16.720 14.862 陰性似然比 0.127 0.128 診斷比值比 132.000 116.518 陽性預測值 0.579 0.550 陰性預測值 0.990 0.990
AMI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急癥,院內及院外死亡率均較高,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在過去的幾十年里,AMI的住院死亡率已大幅下降,這主要得益于早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廣泛應用,冠心病監(jiān)護病房(CCU)的設立和現代醫(yī)學進步[6-8]。然而,AMI仍有較高的病死率,據統計,STEMI患者1年的病死率高達10%[9]。高鑫宇等[10]納入257例STAMI患者,隨訪1年全因死亡率為9.73%。Hani等[11]調查2001年至2006年420家美國醫(yī)院78 254名AMI患者在護理過程和住院死亡中的性別差異的研究中發(fā)現,未經調整的院內死亡女性高于男性(8.2%∶5.7%;P<0.000 1),但在多變量調整后,未觀察到住院死亡率的性別差異(調整后的比值比OR=1.04;95%CI,0.99~1.10)。Myung等[12]研究入選1 332例AMI患者,共59例患者出現院內死亡,院內死亡率4.4%。代冰冰等[13]入選232例AMI患者,研究發(fā)現AMI患者的院內死亡率為9.9%。AMI是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發(fā)病率居高不下,尤其在中國還在不斷上升并且呈年輕化趨勢。隨著再灌注治療技術的發(fā)展,綜合救治水平的提高,AMI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是威脅全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因此,所有AMI患者都應盡早評估短期風險,包括院內死亡的風險預測,指導患者治療及評估預后。3.2 AMI患者院內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TIMI評分與GRACE評分對中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內死亡率的預測價值[J]. 吳超,高曉津,趙延延,楊進剛,楊躍進,許海燕,嚴若華,吳元,喬樹賓,王楊,李衛(wèi),孫毅,金辰,春語詩.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9 (04)
[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 韓俊,蘇冠華,周慶,李豫,黃欣,王祥,帥欣欣.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9(03)
[3]STEMI患者外周血FGF23、Fetuin-A與臨床預后的關系[J]. 高鑫宇,彭瑜,蔣英志,趙晶,王永祥,王毅博,張鉦.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8(08)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 代冰冰,何學明. 臨床內科雜志. 2017 (04)
[5]高鉀血癥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 張美燕,王春梅,許明正,李偉,張穎,蔣森,白建文.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7(02)
本文編號:34177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34177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