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患者急性期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率和紅細胞沉降率與研究結局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9-03-16 18:46
【摘要】:研究背景 炎癥反應是腦梗死的重要病理生理過程,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中性粒細胞比率(Neutrophils ratio, NEUR)和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是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然而,腦梗死急性期WBC計數、NEUR和ESR與結局的關系尚未定論,相關大樣本研究報道鮮見于國內。 研究目的 探討腦梗死患者急性期入院WBC計數、NEUR和ESR與住院期間研究結局的關系,為急性腦梗死臨床治療和康復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方法 以2006年1月到2008年12月期間在山東省泰安市、濰坊市和淄博市3個城市4家醫(yī)院的267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由培訓合格的調查員采用統(tǒng)一設計的病例調查表,通過查閱病歷檔案,收集患者的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入院WBC計數、入院NEUR和入院ESR等實驗室檢查結果、病史相關資料、神經功能評價(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死亡資料。本研究的研究結局定義為出院時NIHSS≥5或住院期間死亡。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不同性別腦梗死患者不同亞型之間研究結局的分布及有研究結局組與無研究結局組入院時危險因素及臨床特征的差異。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入院時WBC計數、NEUR、ESR及這3個高水平炎癥指標的聚集與研究結局的關聯,計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區(qū)間(95%Confident interval,95%CI)。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比較入院時WBC計數、NEUR和ESR對研究結局的預測能力。 研究結果 1.在納入的267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中,腦血栓患者所占比例(73.4%)遠遠多于其他腦梗死亞型。在男性患者中,腦栓塞和腦血栓的研究結局發(fā)生率相同,P0.05,且均高于腔隙性腦梗死患者,均P0.05;在女性患者中,腦栓塞的研究結局發(fā)生率高于腦血栓和腔隙性腦梗死,而腦血栓研究結局的發(fā)生率又高于腔隙性腦梗死,均P0.05。 2.對于男性患者,經多因素調整后,以WBC計數≤6.0×10~9/L為參比,WBC計數在≥8.0×10~9/L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007(1.314,3.066),P0.05;以NEUR≤0.59為參比,NEUR在≥0.70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1.662(1.038,2.661),P0.05;入院ESR水平與研究結局未發(fā)現有統(tǒng)計學關聯。對于女性患者,經多因素調整后,以WBC計數≤6.0×10~9/L為參比,WBC計數在≥7.9×10~9/L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102(1.270,3.481),P0.05;以NEUR≤0.57為參比,NEUR在≥0.71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97(11.678,5.260),P0.05;入院ESR水平與研究結局未發(fā)現有統(tǒng)計學關聯。 3.對于有高血糖患者,經多因素調整后,以WBC計數≤6.5×10~9/L為參比,WBC計數在≥8.8×10~9/L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632(1.652,4.193),P0.05;以NEUR≤0.61為參比,NEUR在≥0.75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755(1.650,4.601),P0.05;入院ESR水平與研究結局未發(fā)現有統(tǒng)計學關聯。對于無高血糖患者,經多因素調整后,以WBC計數≤5.8×10~9/L為參比,WBC計數在≥7.6×10~9/L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0~99(1.438,3.064),P0.05;以NEUR≤0.57為參比,NEUR在0.58~0.66和≥0.67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分別為2.206(1.373,3.545)和3.071(1.978,4.767),均P0.05;入院ESR水平與研究結局未發(fā)現有統(tǒng)計學關聯。 4.對于有高血壓患者,經多因素調整后,以WBC計數≤6.0×10~9/L為參比,WBC計數在≥7.9×10~9/L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1.941(1.271,2.963),P0.05;以NEUR≤0.58為參比,NEUR在0.59~0.69和≥0.70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分別為1.815(1.078,3.057)和2.369(1.442,3.892),均P0.05;入院ESR水平與研究結局未發(fā)現有統(tǒng)計學關聯。對于無高血壓患者,經多因素調整后,以WBC計數≤6.0×10~9/L為參比,WBC計數在≥8.1×10~9/L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1.855(1.117,3.082),P0.05;以NEUR≤0.58為參比,NEUR在≥0.71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301(1.292,4.0~98),P0.05;入院ESR水平與研究結局未發(fā)現有統(tǒng)計學關聯。 5.調整了年齡、性別、高血糖、發(fā)病到入院時間和入院NIHSS評分等多因素后,以WBC計數≤5.6×10~9/L為參比,WBC計數在≥8.7×10~9/L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1.883(1.306,2.716),P0.05;以NEUR≤0.56為參比,NEUR在0.57~0.64和≥0.74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分別為1.572(1.002,2.466)和2.577(1.698,3.910),均P0.05;以ESR≤4mm/h為參比,ESR≥17mm/h者發(fā)生研究結局的OR(95%CI)為2.426(1.233,4.776),P0.05。趨勢性檢驗結果顯示,隨著入院WBC計數和NEUR的增高,腦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研究結局的危險性有增加的趨勢(P0.05),ESR與腦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研究結局無線性趨勢,P0.05。 6.入院WBC計數、NEUR和ESR的ROC曲線下面積(AUCs,95%CI)分別為0.612(0.559,0.665),0.682(0.635,0.729),0.594(0.543,0.645),兩兩比較, NEUR的AUCs大于WBC計數和ESR,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WBC計數和ESR的AUCs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7.高WBC計數、高NEUR和高ESR相互聚集與腦梗死患者研究結局有關,在有研究結局組,1個、2個和3個指標的聚集率(34.1%,16.7%和8.0%)均高于無研究結局組(24.1%,5.7%和2.1%),P0.05。經多因素調整后,入院時1個、2個和3個指標聚集者的研究結局發(fā)生危險的OR(95%CI)分別為1.827(1.110,3.00~9),2.187(1.115,4.288)和6.0~97(2.153,17.264),均P0.05。 結論 1.在男性患者中,腦栓塞和腦血栓的研究結局發(fā)生率相同,且均高于腔隙性腦梗死;在女性患者中,腦栓塞的研究結局發(fā)生率高于腦血栓和腔隙性腦梗死,而腦血栓研究結局的發(fā)生率又高于腔隙性腦梗死。 2.腦梗死患者入院WBC計數、NEUR和ESR與住院期間研究結局的危險性相關聯。隨著入院WBC計數和NEUR水平的升高,腦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研究結局的危險性也相應升高。 3.入院WBC計數和NEUR水平的升高可作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研究結局的預測指標,NEUR的預測能力相對較好,NEUR的最佳預測切點值為0.71。 4.1個、2個和3個高水平WBC計數、NEUR和ESR的相互聚集可增加腦梗死研究結局的發(fā)生危險,并且隨著聚集項數的增多,發(fā)生研究結局的危險性也在增加。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43.33
本文編號:2441870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43.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敢琴 ,黃麗娜 ,富奇志 ,尚學蘭;腦卒中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2 金妍;腦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功能評定能最佳預測住院結局[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3年01期
3 高慶利,劉克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與炎癥反應[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1年01期
4 劉智平;沈瑞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含量的變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年03期
5 江玲;;腦梗死患者近期預后與白細胞數、血糖值的關系[J];吉林醫(yī)學;2010年33期
6 張秀清,曲永霞,呂建強,朱日華;急性期腦梗塞面積與血小板及白細胞計數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3年01期
7 藍頂琴,藍寶林;急性腦血管病外周血白細胞變化的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5年04期
8 儲照虎,吳家冪,陳紹蘭;影響腦出血患者預后的有關因素的分析[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8年05期
9 陳惠玲,羅祖明,曾曉蕙;抗白細胞藥物在大鼠局灶性腦缺血中的保護作用[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1998年06期
10 李毓萍;劉穎萍;何秉賢;;頸動脈狹窄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年03期
本文編號:24418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24418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