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蘇過程中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比較
本文選題:心搏驟停 + 心肺復蘇; 參考:《臨床肺科雜志》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討心搏驟;颊咝姆螐吞K過程中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的變化情況。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診治的心搏驟;颊86例,均行心肺復蘇治療和PETCO2監(jiān)測。根據復蘇效果分為兩組,34例患者自主循環(huán)恢復(ROSC)為觀察組,52例患者復蘇未成功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PETCO2的變化情況。根據存活時間,將觀察組分為兩組,19例患者于24h內死亡為A組,15例患者存活大于24h為B組,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PETCO2的變化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PETCO2先升高后降低,觀察組患者PETCO2持續(xù)升高,觀察組患者PETCO2在多個時相點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與B組患者PETCO2均持續(xù)升高,B組患者PETCO2在多個時相點均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搏驟;颊咝姆螐吞K過程中,PETCO2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可作為心肺復蘇預后的有效監(jiān)測指標。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end-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ETCO 2)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from Octo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treated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monitored by PETCO2.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 resuscitation, 3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n = 52) and control group (n = 52). The changes of PETCO2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vival tim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9 patients died within 24 hours, 15 patients in group A survived more than 24 hours in group B, and the changes of PETCO2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ETCO2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PETCO2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continuously. The PETCO2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many time points. The PETCO2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0.05) and PETCO2 of group B (P 0.0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0.05). Conclusion PETCO _ 2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onitoring index for prognosi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作者單位】: 佛山市中醫(yī)院急診科;
【分類號】:R541.7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溫玉敏;陳少華;陳寶珠;范淑華;;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jiān)測在機械通氣中的應用[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0年05期
2 潘愛紅;艾皖平;;呼氣末二氧化碳監(jiān)測在心臟術后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3 王少華;楊軍;肖昕;葉啟翔;黃潔玲;劉曉雯;萬永明;;主流呼氣末二氧化碳動態(tài)監(jiān)測在機械通氣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年02期
4 陳旭巖;馮莉莉;劉娟;趙太云;李潁利;;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評價心跳驟;颊咝姆螐吞K的預后[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慶梅;王學東;張靜;崔英;;心臟驟停患者心肺復蘇的護理干預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年07期
2 鄭蓉;;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jiān)測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中的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10期
3 張文媛;;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jiān)測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現狀[J];臨床護理雜志;2009年01期
4 黃賢偉;俞祥梅;;Glidoscope視頻喉鏡在心肺復蘇患者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4年05期
5 周益鋒;;多形性室速引起猝死診斷的演變[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5年01期
6 彭滬;陳遠卓;高成金;莊育剛;郭長峰;周書琴;;胸外按壓器械AutoPulse及PetCO_2、脈搏、SPO_2監(jiān)測在急診CPR中的應用評價[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3期
7 劉景峰;段美麗;蘇偉;陳鋒;;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評估兩種心肺復蘇方式的臨床效果[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8 李仙梅;王健;楊瑩;楊慧敏;鮑敏玲;;應用主流呼氣末二氧化碳監(jiān)測技術對接受機械通氣的新生兒進行護理的體會[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年10期
9 王志燕;徐茜;彭博琪;李玉堂;李改霞;;兒童直立調節(jié)試驗對不明原因暈厥的診斷價值[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年30期
10 王勇;程立順;孟令毅;夏家棟;丁文聯(lián);胡承志;朱毅;蔡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年3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金丹群,畢良學;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jiān)測在小兒機械通氣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學;2004年05期
2 陳宇清,趙冰清,周新;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jiān)測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3 王穎,周叢樂,閔曉華;新生兒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的測定及臨床應用[J];新生兒科雜志;1994年01期
4 劉瑛琪;錢方毅;;2005年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讀(二) CPR總論[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06年Z1期
5 趙雪紅,方燮韻,陳偉紅;機構通氣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的監(jiān)測[J];中華護理雜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進舉;心搏驟停復蘇成功21例臨床體會[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1年12期
2 王愛娟,殷積慧,王明山;圍術期低血鉀與心搏驟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2年11期
3 金友松,郭永正;圍術期心搏驟停原因2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年11期
4 徐香蓮,陳金華;納絡酮搶救心搏驟停的臨床研究[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5 馮艷;電擊傷致呼吸心搏驟停的搶救與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年21期
6 戎順水,朱志遠,孫tD,張東慶,林琴娟,鄭美琴,丁效斌,朱榮旋,秦長征;心搏驟停致意識喪失270分鐘和30分鐘救治成功一例[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4年06期
7 季淑梅,徐薇;院外呼吸、心搏驟停20分鐘復蘇成功1例護理體會[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4年07期
8 馮庚;心搏驟停和猝死的基本概念[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5年04期
9 馮庚;心搏驟停的病因和臨床表現[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5年05期
10 鄧世周,王兵,陳康樂,辛華,鄧楊春;心搏驟停復蘇成功26例[J];人民軍醫(yī);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雷;楊璧卿;張云巧;申元欣;;341例心搏驟停調查及復蘇體會(摘要)[A];第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2 吳麗雅;張維新;;圍心搏驟停期患者救治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11屆全國內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李雄文;;圍心搏驟停期的識別與救治——附137例臨床分析[A];《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第九屆組稿會暨第二屆急診醫(yī)學青年論壇全國急危重癥與救援醫(yī)學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4 仲小玲;;49例心搏驟停病例搶救淺析(摘要)[A];第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5 許榮廷;;中毒性心搏驟停復蘇論談[A];第二屆全國中毒與急診救治學術研討會匯編[C];2005年
6 吳金欣;;院內心搏驟停44例復蘇體會[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7 張曉凡;林長春;陳建輝;;無錫地區(qū)兒童心搏驟停院前流行病學特點及救治現況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8 李曉軍;劉桂萍;;長時間心搏驟停2例搶救成功[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楊萍芬;張偉宏;;257例目擊心搏驟停院外現場救治分析[A];2005急診醫(yī)學學術研討會暨《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第四屆組稿會論文匯編[C];2005年
10 嚴麗;李樹生;;心搏驟停后早期高濃度氧療與預后的關系[A];重癥醫(yī)學——2011[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四維;搶救自縊者: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何丹;我國心搏驟停電話輔助心肺復蘇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梁培培;心搏驟停后綜合征患者預后相關因素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蔣良艷;成人心搏驟停復蘇后治療性低溫的實施進展[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康秀文;4℃高滲鹽對心搏驟停復蘇后大鼠腦組織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9年
5 夏瑜;心臟術后早期心搏驟停的原因分析和救治體會[D];浙江大學;2003年
6 余鵬;ICU住院患者心搏驟停后綜合征預后相關因素分析[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397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183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