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及張力蛋白同源物基因作用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心臟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及張力蛋白同源物基因作用的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磷脂酰肌醇-激酶 染色體缺失 心肌病 肥厚性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類 心力衰竭 再灌注損傷
【摘要】: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和張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信號通路,在調控心臟病理生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PI3K在調控生理及病理生理刺激細胞反應過程中起重要角色。PTEN直接調控、抑制PI3K
【作者單位】: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關鍵詞】: 磷脂酰肌醇-激酶 染色體缺失 心肌病 肥厚性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類 心力衰竭 再灌注損傷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60042)
【分類號】:R363
【正文快照】: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和張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信號通路,在調控心臟病理生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PI3K在調控生理及病理生理刺激細胞反應過程中起重要角色。PTEN直接調控、抑制PI3K的表達,心臟中多種細胞均有PTEN表達,并調控細胞的生存、肥厚、收縮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馮肖肖;周麗佳;吳建永;;遠程缺血處理的臨床應用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3期
2 李姍姍;周立君;;磷酸酶與張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強;李衛(wèi)鵬;;鈉尿肽家族研究進展[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4期
2 李杰;吳紅金;黎頻;王凡;;不同中醫(yī)證候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年01期
3 李昌繁;江時森;;心力衰竭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7年05期
4 鄧青秀;彭成;;中醫(yī)藥心力衰竭動物模型的研究現(xiàn)狀[J];四川動物;2011年02期
5 李彥川;李欣欣;;心力衰竭動物模型簡述[J];醫(yī)學綜述;2011年08期
6 劉新賓;李力;張紅超;;心力衰竭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1年11期
7 孫艷俠;王國干;;心力衰竭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1年07期
8 朱長源;;心肌代謝與心衰(講座)[J];醫(yī)衛(wèi)通訊;1977年04期
9 趙會全;;老年婦女染色體著絲粒的“丟失”[J];國際遺傳學雜志;1985年01期
10 唐朝樞,蘇靜怡,張恩潭;休克小腸再灌注損傷的研究:——Ⅳ.“細胞保護劑”對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8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秀瑞;王敬萍;郭麗;王建玲;劉慧榮;;β_3腎上腺素受體抗體被動免疫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制備[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蘆玲巧;于剛剛;馬立權;鄭少鵬;張立克;;CYP2J3基因轉染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翁立新;;腸缺血-再灌注損傷中原癌基因c-fos、c-jun表達的規(guī)律[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4 王曉j;;一氧化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時期的作用[A];中國生理學會張錫鈞基金會第十屆全國青年優(yōu)秀生理學學術論文綜合摘要[C];2009年
5 王扙;吳瓊;翟原;李子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CXCR3趨化因子作用的研究[A];第十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微循環(huán)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齊永芬;;Intermedin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研究[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7 廖進民;葉赤;謝玲;蔡康榮;李忠華;黃文華;鐘世鎮(zhèn);;脊髓缺血性再灌注損傷和預處理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8 胡凱;葛均波;;左心室重構和心力衰竭動物模型的建立與評價[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9 任祿維;;缺血-再灌注損傷與防治[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6年
10 左漢恒;黃紹烈;;Fas/FasL在缺血-再灌注心肌細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進展[A];第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中青年醫(yī)師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恒子;控制IGF-1的相互作用有望治療心力衰竭[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2 記者 欒海;從冬眠動物探心力衰竭[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3 胡海;細胞癌變之謎被破解[N];科技日報;2004年
4 莊愉;新型抗結核疫苗的開發(fā)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5 衣曉峰 陳英云;原發(fā)性肝無功能研究出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6 欒海;以冬眠動物研究人心衰原因[N];人民日報;2002年
7 劉海英;抗衰老基因兼具降低血壓功效[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生;四氫生物蝶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楊世方;八肽膽囊收縮素對大鼠局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及其機制探討[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溫強;DAA-I對大鼠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和頸動脈成型術后新生內膜形成的作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趙振宇;戊型肝炎病毒ORF3蛋白對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調節(jié)[D];浙江大學;2007年
5 孫紅;增加β_1和β_2-AR的表達對異丙腎上腺素損傷的大鼠心肌細胞收縮功能和存活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探討[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蘇斌哠;內源性大麻素在遠程缺血預處理誘導大鼠脊髓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7 曾六旺;氧糖剝奪再灌注后Hsp20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及其機制[D];中南大學;2011年
8 郭曉筍;缺血后處理減輕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分子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徐向斌;生長素釋放肽的強心作用和抗纖維化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10 林季;瘦素、食欲素-A在肝、腸損傷介導的內環(huán)境紊亂中的變化及對臟器功能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艷;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損傷iNOS、C-fos、Bcl-2在心肌組織的表達及與心肌細胞凋亡的關系[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3年
2 汪群力;缺血及藥物預處理對大鼠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3 王旭林;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損傷c-fos、NOS在腦組織的表達[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趙全明;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的保護作用[D];蘭州大學;2009年
5 楊希帥;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研究進展[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任麗霏;Calpastatin在大鼠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時表達的改變[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付玲;心力衰竭大鼠心臟脂肪酸結合蛋白及腦鈉肽的水平變化與心陽虛的相關性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0年
8 連欣;葡萄糖再灌注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氧化損傷及其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王崇文;肢體缺血性再灌注損傷的新型動物模型制作[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韓述嶺;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減輕大鼠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8442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84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