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A1和A2A受體在酒精性肝纖維化大鼠HSC模型中的作用及兩者間的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腺苷A1和A2A受體在酒精性肝纖維化大鼠HSC模型中的作用及兩者間的相互作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酒精性肝纖維化 腺苷受體 重組質(zhì)粒 肝星狀細胞 活化增殖 免疫共沉淀
【摘要】:長期酗酒是引起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最主要的原因,而酒精性肝纖維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 ALF)是ALD進展為酒精性肝硬化的中間階段和必經(jīng)病理過程。在酒精性肝纖維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乙醇可通過其中間活性代謝產(chǎn)物乙醛激活肝星狀細胞O(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證實采用200 gM的乙醛體外刺激HSC細胞48h能成功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纖維化HSC細胞模型。腺苷是一種內(nèi)源性嘌呤核苷酸,廣泛分布于機體內(nèi),且大多通過作用于細胞膜上的腺苷受體(adenosine receptors, ARs)來發(fā)揮相應的生理作用。ARs屬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超家族,可分為4種亞型,即A1R、A2AR、A2BR和A3R。其中A1受體和A2a受體為高表達受體,也是4種ARs中最主要的2種亞型。近年來隨著對A1R與A2AR選擇性激動劑和拮抗劑的開發(fā),人們對兩者作用的多樣性研究越來越深入。然而,A1R與A2AR在酒精性肝纖維化HSC中的作用及兩者間的相互作用研究尚不清楚。為此,本研究選用離體HSC細胞為研究對象,采用200 μM的乙醛體外刺激HSC細胞48h來模擬大鼠酒精性肝纖維化HSC細胞模型,在模型基礎上分別過表達A1R與A2AR,在課題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A1R與A2AR在酒精性肝纖維化中發(fā)揮的作用及兩者間的相互作用。目的:通過構建真核重組質(zhì)粒pEGFP-C2-A1R和pEGFP-C2-A2AR,分別瞬時轉(zhuǎn)染HSC細胞,建立A1R與A2AR在HS C細胞中的過表達模型,觀察A1R與A2AR的mRNA及其蛋白在HSC細胞中的表達。采用MTT和細胞周期測定實驗同時監(jiān)測相關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檢測A1R與A2AR分別過表達對大鼠酒精性肝纖維化HSC細胞活化增殖的影響,并通過免疫共沉淀技術聯(lián)合Western Blot方法來研究A1R與A2AR在酒精性肝纖維化HSC細胞中兩者間的相互作用。方法:從大鼠腦組織中提取目的基因A1R與A2AR,再用HindIII. KpnI對其分別進行雙酶切,并同時雙酶切載體pEGFP-C2.酶切產(chǎn)物按常規(guī)連接方法進行連接并轉(zhuǎn)化入感受態(tài)大腸桿菌DH5a,構建pEGFP-C2-A 1 R與pEGFP-C2-A2AR真核表達質(zhì)粒。將成功構建的pEGFP-C2-A 1 R與pEGFP-C2-A2AR重組質(zhì)粒經(jīng)雙酶切鑒定、測序后以脂質(zhì)體介導轉(zhuǎn)染HSC細胞,于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熒光蛋白的表達,運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別檢測A1R與A2AR的mRNA及蛋白的表達情況,以鑒定過表達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隨后參照課題組前期研究成果采用200μM的乙醛體外刺激HSC細胞48h來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纖維化HSC細胞模型,RT-PCR及Western Blot法檢測A1R與A2AR分別上調(diào)后,目的基因、α-SMA.Collagen Ⅰ和Cyclin-D1的表達變化,同時采用MTT和細胞周期測定實驗來檢測HSC細胞活化增殖情況。pEGFP-C2-A1R與pEGFP-C2-A2AR真核表達質(zhì)粒共轉(zhuǎn)染HSC細胞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術檢測A1R與A2AR蛋白間的相互作用。結果:1.成功構建過表達模型:經(jīng)雙酶切鑒定可見目的條帶,轉(zhuǎn)染重組質(zhì)粒后可于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到綠色熒光蛋白的表達。RT-PCR及Western Blot法可分別檢測出A1R和A2AR的mRNA及蛋白表達升高。2.A1R和A2AR分別過表達后對HSC細胞活化增殖的影響:在200 μM的乙醛體外刺激HSC細胞48h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A1R和A2AR分別過表達后,目的基因、α-SMA、Collagen I和Cyclin-D1的表達明顯上調(diào)。MTT結果表明模型組經(jīng)200μM乙醛作用48h后能明顯促進HSC細胞增殖,過表達組的促進作用更明顯。同時細胞周期測定結果顯示,模型組經(jīng)200μM乙醛作用48h后使分布在S期的細胞比例增多,G0/G1期的細胞比例減少。過表達組較模型組相比其分布在S期的細胞比例顯著增多,G0/G1期的細胞比例顯著減少。這提示A1R和A2AR分別過表達后能促進HSC細胞的活化增殖。3. A1R與A2AR蛋白間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技術聯(lián)合Western Blot方法,同時選用最后一次的洗滌上清作為陰性對照以消除非特異性蛋白及殘留的待測目的蛋白的干擾。Western Blot結果表明,免疫沉淀復合物中能檢測到相應的目的蛋白,且免疫印跡中出現(xiàn)的條帶與HSC細胞總蛋白中的條帶位置一致而陰性對照組未檢測出條帶,表明A1R蛋白能夠與A2AR蛋白通過相互結合來發(fā)揮作用。結論:A1R和A2AR對酒精性肝纖維化大鼠HSC的活化增殖具有促進作用,免疫共沉淀證實兩者間存在相互作用。
【關鍵詞】:酒精性肝纖維化 腺苷受體 重組質(zhì)粒 肝星狀細胞 活化增殖 免疫共沉淀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75.2;R-332
【目錄】:
- 英文縮略詞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1 前言14-15
- 2 實驗材料15-17
- 3 實驗方法17-30
- 4 實驗結果30-41
- 5 討論41-44
- 6 結論44-45
- 參考文獻45-49
- 附錄49-51
- 致謝51-52
- 綜述52-63
- 參考文獻59-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萍萍,吳逸明,張朝武,吳擁軍;人谷胱甘肽硫轉(zhuǎn)移酶A1真核表達系統(tǒng)的構建及序列分析[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3年03期
2 韓志偉;張秀娟;;胸腺肽a1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意義[J];黑龍江醫(yī)藥;2006年05期
3 潘新元;梁博偉;趙勁民;殷國前;;膜聯(lián)蛋白A1在兔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體外誘導成骨和成脂早期的表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23期
4 韓詩卉;;胸腺肽a1注射液過敏1例[J];臨床肺科雜志;2011年03期
5 滕志朋;王晨;劉斌;李昱;;肝X受體-β和三磷酸腺苷結合盒轉(zhuǎn)運子A1在人腦膠質(zhì)母細胞瘤中的表達和意義[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2年08期
6 陸安偉,林群,唐建軍,雍思勇,紀剛;Ⅰ_(A1)期宮頸癌經(jīng)陰道根治性宮頸切除術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5年07期
7 劉恒方;楊期東;苗旺;齊尚書;董洪林;宋喜明;何庚山;張福全;;三磷酸腺苷結合盒運轉(zhuǎn)體A1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系[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7年03期
8 梁楠;劉濱;范海濤;辛濤;郭華;劉威;趙光宇;欒立明;許尚臣;龐琦;;多形性膠質(zhì)母細胞瘤患者高遷移率蛋白A1表達與復發(fā)時間的關系[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4期
9 黃錚人,李明珍,陳雪英;自體骨髓移植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M_(2a)生存11a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4年01期
10 鄖曉靜;胡玉燕;羨曉輝;李淑琴;孫曉彩;張敏;李清君;李文斌;;大鼠側腦室注射腺苷A1受體反義寡聚脫氧核苷酸抑制腦缺血耐受的誘導[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飛;董寧征;范磊;趙益明;謝麗倩;阮長耿;;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1區(qū)單克隆抗體的研制[A];第十一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暨血栓栓塞性疾。ㄑㄅc止血)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習班論文摘要匯編及學習班講義[C];2007年
2 沈飛;董寧征;趙益明;謝麗倩;范磊;阮長耿;;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1區(qū)單克隆抗體的生物學效應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十三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與止血)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論文摘要匯編及學習班講義[C];2011年
3 向飛;張瓊;褚志剛;黃躍生;;蛋白激酶C在腺苷A1受體調(diào)控缺氧心肌細胞線粒體通透性轉(zhuǎn)換孔開放中的表達和作用[A];第八屆全國燒傷外科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黃志榮;;日達仙(胸腺肽a1)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臨床研究[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5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北京市政協(xié)第十屆一次會議第0607號提案的辦理報告(A1)[A];首屆全國重點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主任論壇論文匯編[C];2004年
6 高建明;夏卜賢;羅峰;裴忠有;孫守鈞;;高粱A1型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及應用[A];中國作物學會50周年慶祝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柯艷蓉;金宏威;劉振明;張亮仁;;腺苷A1受體的同源模擬和分子對接研究[A];第十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石偉群;劉雅蘭;劉奎;張密林;韓偉;何輝;葉國安;柴之芳;;基于活性A1陰極的鑭錒干法分離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9 何靖康;顧振綸;周文軒;郭次儀;;前列腺素A1對大鼠心臟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ICAM-1表達的影響[A];中國藥理學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10 蔣學誠;董兆楨;陳婉如;;超塑性Zn——22A1擠壓成形及模具設計[A];工模具設計與制造資料匯編[C];198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嘉瑩;科法斯維持香港A1貿(mào)易風險評級[N];中國貿(mào)易報;2008年
2 記者 張春兵;A1汽車大獎賽亮相上海[N];上海金融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寇建東;擺脫“官車”形象 奧迪A1新?lián)擺N];華夏時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管宏業(yè);小A1展露奧迪大不同[N];中國商報;2011年
5 黃莉 余前明;江西局中標肯尼亞A1公路項目[N];中煤地質(zhì)報;2012年
6 記者 錢玉和 楊寶勝;昆明中北集團 開通A1路公交專線[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高薇;奧迪A1正式投產(chǎn) 明年或?qū)⑦M中國[N];華夏時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陳浩;目標成都,A1呼嘯而來[N];成都日報;2008年
9 陳顯英 鄭曉利;會昌湖水上公園A1段景區(qū)開園[N];溫州日報;2005年
10 王喧;惠普Designjet 4000 打一張A1只需25秒[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袁娜;巴弗洛霉素A1實驗治療兒童B-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D];蘇州大學;2015年
2 梁博偉;沉默膜聯(lián)蛋白A1對兔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和成骨細胞生物特性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郭盛珍;A1型短指(趾)癥致病基因IHH的體外功能研究及精神分裂癥關聯(lián)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6年
4 楊培龍;來源于橄欖綠鏈霉菌A1的高比活木聚糖酶在植物中的高效表達[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鳳;腺苷A1和A2A受體在酒精性肝纖維化大鼠HSC模型中的作用及兩者間的相互作用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段學靜;核心結合因子a1及骨形成相關蛋白在人牙胚發(fā)育過程中的表達[D];山東大學;2006年
3 張巍巍;注射用重組人胸腺肽a1免疫藥效學及抗腫瘤藥效學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盧獻靈;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大鼠肺組織腺苷A1受體的表達及糖皮質(zhì)激素、抗膽堿藥的干預作用[D];四川大學;2004年
5 呂技能;香魚a1-抗胰蛋白酶與急性期反應的相關性研究[D];寧波大學;2012年
6 沈飛;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1區(qū)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7 張敏;膜聯(lián)蛋白A1的表達差異同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8 謝文q;巴弗洛霉素A1對胃癌SGC-7901細胞的抑制作用及增強其對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馬春飛;應用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A1預測前列腺癌內(nèi)分泌治療敏感性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10 王亞哲;準—維雙連通A1超導體的低溫物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273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82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