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培養(yǎng)大鼠小腦神經元劃痕模型的建立
本文關鍵詞:體外培養(yǎng)大鼠小腦神經元劃痕模型的建立
更多相關文章: 小腦神經元 原代培養(yǎng) 劃痕實驗 細胞遷移
【摘要】:目的:建立體外培養(yǎng)SD大鼠小腦神經元劃痕模型。方法:用200μl塑料槍頭劃痕體外培養(yǎng)大鼠小腦神經元,觀察相同視野下不同時間點(0,24,48 h)的劃痕寬度。結果:倒置相差顯微鏡下可見劃痕細胞后0 h即形成劃痕區(qū),邊緣整齊。24 h后,劃痕邊緣變模糊同時劃痕寬度變窄。48 h后,劃痕寬度進一步縮小。結論:本模型簡便經濟,能較好地模擬腦損傷后神經元的遷移。
【作者單位】: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神經科學中心;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
【關鍵詞】: 小腦神經元 原代培養(yǎng) 劃痕實驗 細胞遷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1138)
【分類號】:R-332
【正文快照】: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以其危害程度大、治愈率低、治療代價高昂成為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年來,學者們建立了多種損傷模型以期能更好的研究中樞神經損傷的病理機制[1]。細胞劃痕實驗作為研究細胞遷移的有利工具有著操作方便、設備簡單、性價比高等諸多優(yōu)點。近年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臣友,劉能保,李宏蓮,張敏海,劉少純,劉向前,程少容,李曉恒,洪小平,李輝;皮質酮對原代培養(yǎng)的海馬神經元及其Ca~(2+)/CaMKII的影響[J];神經解剖學雜志;2005年01期
2 危小焰;史仍飛;張平;;幼齡大鼠骨骼肌衛(wèi)星細胞原代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7年03期
3 李萍;鄭蓮星;王伶;程曉曙;;反復貼塊法培養(yǎng)大鼠主動脈平滑肌細胞[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46期
4 陳相;孫晉民;李繼光;賈蘭玲;;滑膜細胞原代體外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9年09期
5 史軍;陳錦陽;李潔;曹利紅;張瀟月;馬小秀;陶毅;;人臍帶血多能干細胞的體外分離培養(yǎng)及其生物學特性[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0年03期
6 徐雅玲;黃巨恩;劉華剛;;體外原代肝細胞分離培養(yǎng)方法的比較[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7 李新民,劉樹錚;大鼠腺垂體細胞原代培養(yǎng)及其分泌功能的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86年01期
8 謝建武;陳碧芬;陳麗英;龔華實;;含胎肌條件培養(yǎng)液的DMD原代肌組織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1993年03期
9 呂捷,趙春禮,魯強,張進祿,徐群淵;成年動物骨骼肌細胞原代培養(yǎng)及轉染外源基因的初步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10 彭延,蔣明森,鐘沁萍,桂建芳,董惠芬;湖北釘螺細胞原代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穎智;高鋒;;原代培養(yǎng)HUVEC電轉導siRNA進行RNA干擾方法的建立[A];全國臨床免疫檢驗研討會暨第六屆全國臨床免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李文斌;常立文;容志惠;王華;盧紅艷;江鴻;劉偉;;高氧、維甲酸對原代培養(yǎng)胎鼠AECⅡ和LFs增殖與凋亡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寶軼;石勇銓;鄒俊杰;趙瑛;劉志民;;AGES對原代培養(yǎng)星形膠質細胞的Smad2/3及APP表達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劉潛;李靜;金先慶;Janifier Carter;Sulpicio G. Soriano;;大鼠未成熟神經細胞體外模型的建立[A];中國西南地區(qū)第九屆小兒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曹婕;高潤娣;姚一楠;王晴;陸國華;李和權;周建英;;小鼠肺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鑒定及其體外血管形成功能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王穎智;劉澲雯;何怡青;高鋒;;原代培養(yǎng)HUVEC電轉導siRNA進行RNA干擾方法的建立[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7 曹婕;高潤娣;姚一楠;王晴;陸國華;李和權;周建英;;小鼠肺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鑒定及其體外血管形成功能的研究[A];2011年第三十三屆浙江省呼吸系病學術年會暨呼吸疾病診治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8 劉霞;高秀來;;成年大鼠嗅球成鞘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9 馬東亮;任惠民;胡海濤;劉勇;劉朝暉;楊廣笑;;hBDNF重組腺伴隨病毒載體制備及在原代培養(yǎng)鼠海馬神經元中的表達[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10 劉澲雯;高鋒;;體外血管研究模型——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常規(guī)化培養(yǎng)方法的建立[A];全國臨床免疫檢驗研討會暨第六屆全國臨床免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葛素紅;我國首次完成——神經母細胞瘤細胞原代培養(yǎng)[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段軍軍 熊學莉;“探訪”我國第一條腫瘤耐藥基因[N];解放軍報;2002年
3 吳一福;聽囊細胞體外培養(yǎng)獲成功[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嚴志明 肖鑫;恢復腦神經功能有望[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5 段軍軍 熊學莉;與基因的一次親密接觸[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6 張中橋;銀杏葉提取物能保護中腦原代細胞[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7 張中橋;兩段法培養(yǎng)的黑素細胞應用安全[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8 記者 馮永鋒;世界首只近交系克隆豬在云南出生[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昕榮;小鼠子宮內膜干細胞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曹冬梅;內毒素對大鼠附睪特異基因Bin1b表達的影響、機制及生物學意義[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3 付紅敏;CGRP在高氧誘導肺泡Ⅱ型上皮細胞損傷中的作用及其信號轉導途徑探討[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郜元軍;骨髓基質干細胞向腸神經元細胞分化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陳繼冰;自身免疫調節(jié)因子(Aire)對胸腺髓質上皮細胞異位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谷莉;小腦顆粒神經元去極化誘導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間接激活信號傳導途徑是由谷氨酸受體所介導[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李曉波;肝細胞內新的核氧化固醇—3-硫酸-25-羥化膽固醇的生物合成通路、調節(jié)及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王淼;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可促進人脂肪干細胞分化[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方琳;激活素A促進雞胚背根神經節(jié)神經突起生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孫景軍;P2Y_1受體對星形膠質化及其對GDNF分泌的影響和相關信號通路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立新;不同月齡胎兒臍帶和不同培養(yǎng)方法對分離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尚密芹;Nd(~3)+和Sm~(3+)對原代培養(yǎng)的成骨細胞增殖、分化和礦化功能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1年
3 吳艷;血紅素加氧酶-1對原代培養(yǎng)大鼠肺泡Ⅱ型細胞凋亡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1年
4 李靜;體外培養(yǎng)人網(wǎng)膜前脂肪細胞分泌瘦素、脂聯(lián)素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李鵬;HCMV感染人海馬NSCs分化Astrocytes并誘導細胞凋亡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6 呂慶國;大鼠胰島β細胞分離與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丁俊生;體外培養(yǎng)的自體成纖維細胞血管內注射成活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鄭紅云;蛋白磷酸酯酶2A在胎鼠海馬神經元極性形成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郝彥明;甲基強的松龍與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應用對原代星形膠質細胞作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王原媛;小鼠多能成體祖細胞的培養(yǎng)及冷凍保存[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565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75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