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人工鋅指轉錄因子真核載體的構建及其對內皮細胞炎癥反應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A20人工鋅指轉錄因子真核載體的構建及其對內皮細胞炎癥反應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A20基因的人工鋅指轉錄因子(zinc finger-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ZF-ATF)對內源性A20基因及內皮細胞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根據(jù)人A20基因的序列,設計出其ZF-ATF,合成靶序列Oligo DNA,退火形成雙鏈DNA,與通過BamHⅠ和KpnⅠ酶切后的載體連接產生ZF-ATF真核載體,質粒轉化感受態(tài)細菌DH5α,篩選陽性克隆,提取質粒,限制性內切酶酶切鑒定,鑒定陽性克隆進行測序。質粒DNA轉染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HUVEC),通過Western blot檢測A20蛋白的表達,用脂多糖(LPS)誘導HUVEC細胞產生炎癥反應,利用Western blot檢測NF-κB p65的表達情況,利用ELISA檢測TNF-α、IL-6、IL-8等的水平。結果限制性內切酶酶切鑒定與DNA測序證實合成的含ATF的真核載體寡核苷酸鏈插入正確,Western blot證實轉染HUVEC后A20蛋白表達顯著增加。ELISA法檢測結果表明,在LPS刺激后,空載體組及空白組細胞因子IL-8、IL-6、TNF-α表達均明顯上調,而ZF-ATF轉染組沒有明顯上調,與空載體組及空白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0.01);Western blot證實在LPS刺激后ZF-ATF轉染組NF-κB p65的表達(19.8±4.5)較空載體組(90.2±5.9)及空白組(96.3±3.3)顯著下調(P0.01)。結論成功構建人工鋅指轉錄因子真核表達載體,且能夠啟動內源性A20的穩(wěn)定表達,并發(fā)揮其抗炎等作用。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
【關鍵詞】: A 人工轉錄因子 抗炎作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00671)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CSTC2010BB5190)~~
【分類號】:R392
【正文快照】: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常見病、多發(fā)病,致殘率與病死率均高。微創(chuàng)的血管內介入治療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顯著降低了卒中的發(fā)生率。但是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等經(jīng)皮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對局部血管造成的損傷以及過度修復反應———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糜建紅,朱楚洪,應大君;轉染鋅指蛋白基因A20抑制內毒素誘導的內皮細胞IL-8表達的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07期
2 高靜;李蕾;徐丹;林媛媛;曲鵬;;A20基因轉染對大鼠頸動脈再狹窄和核因子κB表達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8年06期
3 魏勇;應大君;侯春麗;朱楚洪;崔曉萍;邢艷;郭洪峰;;人工鋅指蛋白(ZFP)的設計及原核表達分析[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邱雪峰;董念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靜脈移植物內膜增生的發(fā)病機制[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1年05期
2 曹冠群;趙先英;張定林;劉毅敏;;鋅指蛋白A20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作用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2年02期
3 王蕾艷;宋尚明;唐元升;;基因轉染防治球囊擴張術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1年07期
4 張健琦;李文娟;王tgtg;田聆;薛京倫;陳金中;;一個phiC31相互作用的蛋白:人鋅指蛋白403功能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37期
5 孟祥艷;張嶺;劉亞敏;何瑞波;張文成;;鋅指蛋白ZFP580在低剪切應力誘導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表達[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8期
6 譚玉明;鐘麗;陶曉杰;毛德軍;郭瑞友;;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趨化因子受體1、鋅指蛋白A20的表達及甲狀腺功能的改變[J];中國新藥雜志;2012年2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蕾;A20基因對H_2O_2誘導的平滑肌細胞增殖及分子機制探討和中藥大黃素干預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陳海英;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單核細胞TLR4信號通路的變化及其調控機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黃日紅;谷氨酰胺對脂多糖致大鼠心功能障礙的保護作用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蕾艷;聯(lián)合轉染VEGF和PCNA-ASODN對實驗兔血管成形術后再狹窄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朱楚洪,應大君;A2 0基因在血管內皮細胞的表達研究[J];解剖學報;2003年01期
2 胡榕,吳可貴;核因子κ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4年05期
3 馬林;丁彥春;崔曉瓊;姜華;王虹艷;曲鵬;;Toll樣受體4—核因子κB信號通路在血管成形術后再狹窄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6年07期
4 朱楚洪,應大君,李黔寧,糜建紅,張偉,孫建森;A20基因抑制內皮細胞組織因子表達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2年06期
5 張文勝;白細胞介素-8研究進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2年04期
6 劉,,金伯泉,董邦權,劉雪松,蘇麗,周寶宏,馬大龍;6株抗rhlL-8單克隆抗體識別表位的鑒定及雙單克隆抗體夾心法ELISA檢測IL-8方法的建立[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珊;毛應啟梁;王彥青;;脂氧素在炎癥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1年02期
2 王淑芬,高驥援,張克堅,王;;丹參酮對人白細胞化學運動影響的觀察[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86年02期
3 姜小國;胡森;;迷走神經(jīng)及其遞質乙酰膽堿抗炎研究進展[J];感染.炎癥.修復;2002年02期
4 嚴曉偉;包婺平;;疾病狀態(tài)下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缺陷[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7年02期
5 周國武;王雪琦;田野蘋;;α7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與炎癥調節(jié)[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年14期
6 王云龍;盧恕來;曾武威;陳保生;;高密度脂蛋白抗炎癥到促炎癥的轉變[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年03期
7 ;重組IgG Fc片斷具有IVIG的抗炎作用[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08年03期
8 陳克奇;炎性滲出液內的抗炎因子[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86年01期
9 孫星炯;;微波抗炎作用的機制[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1981年01期
10 施堅;;仙臺病毒接種的抗炎作用[J];國際生物制品學雜志;198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艷波;汪南平;;PPAR-δ激動劑通過非NF-κB依賴的途徑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A];第六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建國;王焱林;杜朝暉;賈寶輝;周青;劉穎濤;;膽堿能抗炎通路與足三里[A];第九屆全國針刺麻醉針刺鎮(zhèn)痛及針刺調整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金鳳;李晨;萬靜;劉偉;劉文禮;漢建忠;許建平;羅自強;;AF-1對于內毒素誘導的中性粒細胞與內皮細胞粘附的影響及機制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0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康毅;劉欣;;血管炎癥中RAS的病理生理學作用[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煜生;姜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過程中粘蛋白1的抗炎效應[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腫瘤和免疫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6 郁曉明;趙鋼;高海;江偉;王學敏;;熱應激反應對IL-8所致中性粒細胞凋亡障礙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全國第11屆創(chuàng)傷復蘇中毒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張鳳;儲以微;熊思東;;肝素抗炎機制研究——肝素抑制T細胞活化的機制研究[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8 傅占江;田野蘋;;α-黑素細胞刺激素對促炎因子誘導的B淋巴細胞粘附分子表達上調的抑制作用[A];河北省免疫學會第六次免疫學大會資料匯編[C];2010年
9 高艷香;馮娟;王憲;;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對B淋巴細胞功能的影響[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10 羅自強;Demayo FJ;;Clara細胞分泌蛋白的轉錄調控[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陶春祥;NO的抗炎作用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2 健康時報記者 王志勝 特約記者 張國清;打一針就能治類風濕[N];健康時報;2009年
3 程玉芳 徐江平;以CAMs為靶點研制抗炎藥物[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4 記者 張孟軍;加發(fā)現(xiàn)一種體內抗炎蛋白[N];科技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繁榮;RANTES/CCL5表達與mCD99L2~-A20細胞構建糖尿病鼠類HL模型的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高維娟;CCK-8抗炎作用的受體及cAMP-PKA信號轉導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4年
3 許順江;CCK-8抗炎作用的受體及信號轉導機制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吳學玲;脂多糖結合蛋白抑制肽對內毒素誘導的U937細胞和內毒素血癥小鼠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5 彭濤;抗凝治療在TNBS誘導的大鼠實驗性結腸炎模型中的作用[D];北京大學;2008年
6 劉娟;Rhbdd3分子在免疫應答調控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7 李嘉;胰島素保護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抗炎機制:Akt-eNOS的關鍵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8 劉曉梅;miR-873調控IL-17誘導的小鼠星形膠質細胞產生炎癥與趨化因子的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9 王冀姝;核定位信號篩選系統(tǒng)的構建和基因文庫的篩選以及核定位蛋白功能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10 趙占勝;CCK-8對TNF-α誘導大鼠滑膜細胞株RSC-364細胞因子分泌及其信號轉導機制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聰;人工轉錄因子的設計以抑制乙肝病毒的轉錄[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李鑫;特異性靶向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人工轉錄因子的構建[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趙月柳;雌激素通過調節(jié)心肌細胞ⅠκBα發(fā)揮抗炎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徐權毅;痛風性關節(jié)炎大鼠模型的制備及防治痛風中藥復方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5 徐丹;鋅脂蛋白A20抑制TLR4介導的人單細胞炎癥反應的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李瑞君;干酪乳桿菌LC2W細胞組分對巨噬細胞活性及細胞因子分泌的影響[D];上海海洋大學;2010年
7 吳峰;胰島素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性粒細胞與冠狀動脈血管內皮細胞間的黏附[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8 周長虹;大鼠IIA型磷脂酶A_2基因分子進化及其相關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肖波;過氧化物酶增殖體激活受體γ的抗炎作用及機制的體外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10 施資堅;HDAC抑制劑SAHA對JurkatT細胞和小鼠淋巴細胞生長和凋亡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725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67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