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分子特性分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0-27 19:51
鉤端螺旋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病,為世界上流行最廣泛的人獸共患傳染病之一,其嚴重病例可發(fā)展至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對鉤端螺旋體的分類方法主要包括傳統(tǒng)的血清學方法和基因分子分型方法。經典的血清學分類法在過去幾十年應用較為廣泛,但使用血清均為多克隆抗體,在不同鉤端螺旋體血清群或型之間存在一定的交叉反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分子分型方法被應用于各國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病學研究。本研究應用16S rRNA、多位點序列分析(MLST)和脈沖場凝膠電泳(PFGE)方法對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鉤端螺旋體專業(yè)實驗室保存的73株國內菌株和63株國外菌株進行了分子分型。研究結果表明,應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術對各種血清群菌株進行基因種分析,共鑒定出85株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分別屬于8個不同的鉤端螺旋體基因種屬;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對鉤端螺旋體的7個管家基因擴增、測序,進行多位點序列分析(MLST),得出了各致病性菌株的基因型(STs),并發(fā)現(xiàn)了47種新的MLST基因型,其中32種來自中國,表明中國鉤端螺旋體分子流行趨勢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利用限制性內切酶Not ...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鉤端螺旋體簡介
1.1.2 鉤端螺旋體形態(tài)及活性
1.1.3 鉤端螺旋體基因組特點
1.1.4 鉤端螺旋體流行病學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1.2.1 血清學分類
1.2.2 基因分類
1.3 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chuàng)新點、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第二章 鉤端螺旋體基因種鑒定
2.1 材料與設備
2.1.1 實驗菌株
2.1.2 設備
2.1.3 耗材
2.1.4 試劑
2.2 實驗方法
2.2.1 鉤端螺旋體的培養(yǎng)
2.2.2 鉤端螺旋體DNA提取
2.2.3 16S rRNA和SecY基因擴增
2.2.4 通用引物擴增16S rRNA基因測序
2.3 實驗結果
2.3.1 電泳結果
2.3.2 通用引物擴增的16S rRNA基因產物的測序分析結果
2.4 討論
第三章 多位點序列分析
3.1 材料與設備
3.1.1 菌株
3.1.2 儀器設備
3.1.3 耗材
3.1.4 試劑
3.2 實驗方法
3.2.1 PCR反應體系
3.2.2 反應條件
3.2.3 電泳
3.3 MLST實驗結果
3.4 討論
第四章 脈沖場凝膠電泳分析
4.1 材料與設備
4.1.1 菌株
4.1.2 儀器與試劑
4.1.3 主要試劑
4.1.4 培養(yǎng)基及其它試劑配制
4.2 PFGE實驗方法
4.2.1 菌體收集與膠塊制備
4.2.2 細菌裂解
4.2.3 基因組總DNA的酶切
4.2.4 脈沖場電泳和染色
4.2.5 聚類分析
4.3 PFGE分析結果
4.3.1 PFGE電泳結果圖
4.3.2 脈沖場凝膠電泳分型結果聚類分析
4.4 討論
第五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857161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鉤端螺旋體簡介
1.1.2 鉤端螺旋體形態(tài)及活性
1.1.3 鉤端螺旋體基因組特點
1.1.4 鉤端螺旋體流行病學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1.2.1 血清學分類
1.2.2 基因分類
1.3 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chuàng)新點、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第二章 鉤端螺旋體基因種鑒定
2.1 材料與設備
2.1.1 實驗菌株
2.1.2 設備
2.1.3 耗材
2.1.4 試劑
2.2 實驗方法
2.2.1 鉤端螺旋體的培養(yǎng)
2.2.2 鉤端螺旋體DNA提取
2.2.3 16S rRNA和SecY基因擴增
2.2.4 通用引物擴增16S rRNA基因測序
2.3 實驗結果
2.3.1 電泳結果
2.3.2 通用引物擴增的16S rRNA基因產物的測序分析結果
2.4 討論
第三章 多位點序列分析
3.1 材料與設備
3.1.1 菌株
3.1.2 儀器設備
3.1.3 耗材
3.1.4 試劑
3.2 實驗方法
3.2.1 PCR反應體系
3.2.2 反應條件
3.2.3 電泳
3.3 MLST實驗結果
3.4 討論
第四章 脈沖場凝膠電泳分析
4.1 材料與設備
4.1.1 菌株
4.1.2 儀器與試劑
4.1.3 主要試劑
4.1.4 培養(yǎng)基及其它試劑配制
4.2 PFGE實驗方法
4.2.1 菌體收集與膠塊制備
4.2.2 細菌裂解
4.2.3 基因組總DNA的酶切
4.2.4 脈沖場電泳和染色
4.2.5 聚類分析
4.3 PFGE分析結果
4.3.1 PFGE電泳結果圖
4.3.2 脈沖場凝膠電泳分型結果聚類分析
4.4 討論
第五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8571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38571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