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1的選擇性剪接在衰老過程中的作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SIRT1的選擇性剪接在衰老過程中的作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衰老是生物體內發(fā)生的漸進性多器官、多層次、多方面的復雜變化過程,其后果是機體功能的衰退或失調。機體衰老的基礎是細胞的衰老,這一過程受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調節(jié)。目前,雖然有多種學說從不同方面解釋衰老的發(fā)生,但其關鍵機制以及調控方式仍不明確。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2同源物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2 homolog1,SIRT1)是一個NAD+依賴的組蛋白脫乙;,經(jīng)其去乙酰化作用影響P53,P16,FOXO,NF-κB,和PGC-1α等不同的下游分子,進而對細胞的衰老、程序性死亡、新陳代謝等不同過程進行調控。研究發(fā)現(xiàn)SIRT1在熱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引起的生命周期的延長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從而引發(fā)了研究者的廣泛興趣。在體外,SIRT1能夠抑制氧化應激和高糖誘導的內皮細胞以及干細胞的衰老;在嚙齒類動物的相關研究也發(fā)現(xiàn),SIRT1在衰老過程以及年齡依賴的器官功能下降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SIRT1對部分下游分子,甚至生理或病理進程的作用研究常常存在相互矛盾的報道。這提示SIRT1的功能可能存在更加復雜的機制和調控因素。SIRT1的序列高度保守,且長期被認為不存在剪接變異體。但2010年Lynch等的研究顯示人類及小鼠的SIRT1 pre-m RNA存在選擇性剪接,即產(chǎn)生缺失第八外顯子的SIRT1(SIRT1-ΔExon8)和SIRT1全長(SIRT1-FL)兩種變異體。新近研究發(fā)現(xiàn),SIRT1-ΔExon8的生物學作用及調控機制與SIRT1-FL存在較大差異。在前期的實驗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鼠體內可能也存在SIRT1的選擇性剪接,由于大鼠與人和小鼠的SIRT1結構不同,后者具有9個外顯子,而大鼠具有8個外顯子,因此其產(chǎn)生的選擇性變異體也不同。實驗顯示,大鼠可能產(chǎn)生與小鼠或人SIRT1-ΔExon8的生物學作用與調控機制相似的缺失第七外顯子的SIRT1(SIRT1-ΔExon7)。已知SIRT1在衰老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剪接變異體是否影響衰老進程目前尚無報道。本研究在前期實驗的基礎上,利用衰老的細胞模型和動物實驗證實大鼠的選擇性剪接,以及觀察大鼠SIRT1的選擇性剪接在衰老過程可能發(fā)揮的作用。第一部分SIRT1-ΔExon8在D-半乳糖誘導的293T細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觀察目的:通過觀察缺失第八外顯子的SIRT1選擇性剪接變異體(SIRT1-ΔExon8)在D-半乳糖(D-gal)誘導的293T細胞衰老模型中的表達變化,初步探討SIRT1-ΔExon8對細胞衰老進程的影響。方法:1.CCK8法測定不同濃度D-半乳糖(0,5,10,15,20 g/L)對293T細胞活力的影響。2.選取終濃度為10 g/L的D-半乳糖DMEM高糖培養(yǎng)基作用于第3代293T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至第6代,建立細胞衰老模型,應用衰老相關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方法觀察衰老細胞的陽性率。3.RT-PCR檢測誘導組與對照組細胞中SIRT1-FL及SIRT1-ΔExon8 m RNA的表達水平。結果:1.CCK-8結果顯示10 g/L的D-半乳糖培養(yǎng)基能誘導細胞衰老且不引起細胞過度損傷。2.誘導組衰老細胞陽性率74.25±3.62%高于對照組7.68±1.43%(P0.05)。3.RT-PCR結果顯示誘導組SIRT1-FL和SIRT1-ΔExon8 m RNA表達水平分別較對照組降低了78.26±5.16%和88.03±3.27%(P0.05)。小結:1.SA-β-gal染色結果提示D-半乳糖誘導的293T細胞衰老模型建立成功。2.衰老細胞組的SIRT1-FL以及SIRT1-ΔExon8 m RNA表達水平較對照組均顯著降低,提示SIRT1-FL和SIRT1-ΔExon8可能參與調控細胞衰老進程。第二部分SIRT1-ΔExon7在大鼠衰老過程中的表達改變及意義目的:證實大鼠海馬組織中存在SIRT1的選擇性剪接變異體;觀察SIRT1全長及缺失第七外顯子的SIRT1選擇性剪接變異體(SIRT1-ΔExon7)在不同年齡段大鼠海馬組織中表達變化,從而初步探討SIRT1全長及SIRT1-ΔExon7在衰老進程中的表達改變。方法:1.通過PCR產(chǎn)物的凝膠電泳及c DNA測序檢測擴增目的基因是否為SIRT1-ΔExon7。2.將不同日齡(P7,P90,P720)大鼠海馬組織進行冰凍切片,并應用SA-β-gal染色并觀察細胞衰老陽性率。3.RT-PCR測定不同年齡段大鼠海馬組織中SIRT1-FL及SIRT1-ΔExon7 m RNA的表達水平。結果:1.瓊脂糖凝膠電泳及測序結果顯示,大鼠海馬組織存在SIRT1-ΔExon7的表達。2.SA-β-gal染色結果顯示新生鼠偶見SA-β-gal陽性衰老細胞,而老年大鼠可見大量胞漿呈淡藍色的SA-β-gal陽性衰老細胞,提示隨年齡增加大鼠腦內細胞的SA-β-gal活性逐漸增強,衰老細胞呈年齡依賴性遞增趨勢。3.RT-PCR結果顯示P90組及P720組SIRT1-FL m RNA表達水平與P7組相比均無明顯差異;而SIRT1-ΔExon7 m RNA表達水平分別升高了77.40±7.38%和89.28±9.23%(P0.05)。小結:1.大鼠體內存在缺失第7外顯子的SIRT1選擇性剪接變異體。2.SIRT1-ΔExon7在衰老海馬組織中呈現(xiàn)高表達。第三部分SIRT1-ΔExon7在誘導大鼠MSCs衰老細胞中的表達變化及意義目的:為了更進一步研究SIRT1以及SIRT-Δ7在衰老過程的作用,我們采用誘導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衰老細胞模型,觀察SIRT-Δ7在細胞衰老過程中的表達變化。方法:1.將MSCs細胞反復傳代至第18代,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觀察衰老細胞陽性率。2.RT-PCR檢測衰老組與對照組細胞中SIRT1-FL及SIRT1-ΔExon7 m RNA的表達水平。結果:1.隨著細胞不斷傳代SA-β-gal陽性衰老細胞增加,衰老組細胞陽性率57.64%±7.39%明顯高于對照組16.35%±2.17%(P0.05)。2.RT-PCR結果顯示衰老組SIRT1-FL m RNA表達水平較對照組降低了20.09±2.74%(P0.05);和SIRT1-ΔExon7m RNA表達水平較對照組升高了132.85±11.07%(P0.05)。小結:衰老細胞中SIRT1-ΔExon7表達顯著升高,提示SIRT1-ΔExon7可能在衰老過程發(fā)揮作用。結論:1.首次證實大鼠存在SIRT1的選擇性剪接,形成選擇性變異體SIRT1-ΔExon7,而不是之前報道的SIRT1-ΔExon8。2.整體動物及離體實驗(兩種來源的細胞)均觀察到衰老過程中SIRT1-ΔExon7表達水平的改變,提示SIRT1的選擇性剪接可能在衰老進程發(fā)揮作用。
【關鍵詞】:衰老 SIRT1 選擇性剪接 SIRT1-ΔExon8 SIRT1-ΔExon7 大鼠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339.38
【目錄】:
- 中文摘要6-10
- Abstract10-14
-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14-15
- 前言15-17
- 第一部分 SIRT1-ΔExon8在D-半乳糖誘導的293T細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觀察17-27
- 1 材料與方法17-23
- 1.1 材料和試劑17-19
- 1.2 實驗方法19-22
- 1.3 圖像分析和統(tǒng)計學處理22-23
- 2 結果23-25
- 2.1 CCK-8 法檢測細胞活力23
- 2.2 衰老相關的SA-β-gal染色23-24
- 2.3 RT-PCR檢測SIRT1-FL及SIRT1-ΔExon8 的mRNA含量24-25
- 3 討論25-27
- 第二部分 SIRT1-ΔExon7 在大鼠衰老過程中的表達改變及意義27-35
- 1 材料與方法27-30
- 1.1 材料和試劑27-29
- 1.2 實驗方法29
- 1.3 圖像分析和統(tǒng)計學處理29-30
- 2 結果30-33
- 2.1 大鼠缺失第七外顯子SIRT1 mRNA的鑒定30-31
- 2.2 衰老相關SA-β-gal染色31
- 2.3 缺失第7外顯子的SIRT1 在衰老組的表達發(fā)生改變31-33
- 3 討論33-35
- 第三部分 SIRT1-ΔExon7 在誘導大鼠MSCs衰老細胞中的表達變化及意義35-43
- 1 材料與方法35-39
- 1.1 材料和試劑35-37
- 1.2.實驗方法37
- 1.3 圖像分析和統(tǒng)計學處理37-39
- 2 結果39-41
- 2.1 衰老相關SA-β-gal染色39
- 2.2 SYBR Green Real-time PCR39-41
- 3 討論41-43
- 結論43-44
- 參考文獻44-48
- 綜述48-53
- 參考文獻51-53
- 致謝53-54
- 在學期間承擔/參與的科研課題與研究成果54-55
- 個人簡歷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衛(wèi),高玉傳,高諾;運動對人體衰老過程影響的研究[J];淄博學院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01年03期
2 高進;;美科學家借助超級計算機研究衰老過程的數(shù)學模型[J];世界研究與發(fā)展;1993年01期
3 R.D.特里;宋采;;腦衰老過程的物質變化[J];世界科學;1987年05期
4 張平;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的分子病理[J];中華病理學雜志;1998年01期
5 Walsh RA;楊品清;;衰老過程對心血管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1988年02期
6 侯必新;唐智華;萬海清;周亭;;棕色彩棉子葉衰老過程中葉綠素含量與酶活性的研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7 李升偉;;端粒酶逆轉衰老過程[J];世界科學;2011年01期
8 鄭集;;代謝在衰老過程中的改變[J];生命的化學(中國生物化學會通訊);1992年02期
9 曾秋蓮,徐杰,尹漢萍,董宇亮;花衰老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及對花衰老的調節(jié)(綜述)[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4年03期
10 馬彩云;;人體免疫功能在衰老過程中的改變[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印大中;康戰(zhàn)方;;羰基毒化衰老過程及其防治策略[A];第五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姜闖道;高輝遠;鄒琦;;玉米衰老過程中光破壞防御機制的研究[A];全國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學及其相關的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3 李吉;王琦;謝紅付;陳明亮;陳瀟;唐樺;;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人皮膚自然衰老過程中的表達和意義[A];美麗人生 和諧世界——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yī)學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4 張穎瑋;梅長林;熊錫山;付莉莉;蔡厚安;;大鼠腎組織過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體γ的隨齡表達及其在衰老過程中的作用研究[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5 唐運來;張榮銑;辛越勇;唐崇欽;張其德;盧從明;匡廷云;;水稻劍葉衰老過程中葉綠體低溫熒光光譜及類囊體膜色素蛋白復合物的變化[A];全國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學及其相關的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6 張文娟;紀衛(wèi)東;楊淋清;胡大林;楊建平;袁建輝;莊志雄;;人胚肺成纖維細胞復制性衰老過程中差異甲基化基因譜分析[A];中國毒理學會第六屆全國毒理學大會論文摘要[C];2013年
7 王月菊;陳貴海;周江寧;;衰老過程中海馬特定回路突觸及其可塑性的選擇性改變[A];2003’離子通道、受體與信號轉導專題研討會專輯[C];2003年
8 曾繁榮;朱勤嵐;馬厚勛;曾昭淳;蒲霞;;大鼠衰老過程中腎組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與mRNA表達水平的變化及其生物學意義[A];第七屆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暨海內外華人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趙海梅;譚翌;楊小端;梅小春;成蓓;;血管內皮細胞生長過程中與衰老相關的細胞生物學特征的變化[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10 熊雪蓮;陸炎;汪娥;章志建;王曉琳;李小英;;衰老過程中內質網(wǎng)應激通過下調膽汁酸受體促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fā)生[A];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彥;美科學家找到?jīng)Q定衰老過程的細胞[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紅麗;JAK2/STAT通路在人腎小球系膜細胞衰老過程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李宗鍇;衰老過程中一氧化氮等信號傳導因子的改變及免疫調節(jié)藥物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s
本文編號:3287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32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