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恢復血流灌注后廣泛存在的冠脈微循環(huán)障礙(CMD)與不斷進展的左室重構、心力衰竭、再梗死和死亡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但目前缺乏有效改善預后的治療方法。鑒于多數(shù)STEMI患者發(fā)病后早期病情危重且不穩(wěn)定,直接在STEMI患者中開展CMD研究極其困難,因此,在動物模型上開展相關基礎研究至關重要,但目前尚缺乏能夠較好模擬CMD機制的動物模型。冠脈微循環(huán)阻力指數(shù)(IMR)是有創(chuàng)評價冠脈微循環(huán)狀態(tài)的金標準,常用于對動物模型和干預手段的評價,其中,誘導冠脈最大充血反應是準確測量IMR的前提條件。臨床檢測IMR常用腺苷作為金標準,但目前尚缺乏用于動物實驗的理想冠狀動脈最大充血反應誘導劑。本研究,擬從療效和安全性方面篩查適用于動物實驗最大冠脈充血反應的藥物,以建立能夠準確測量IMR的動物實驗方法,并用于CMD動物模型及其干預效果的評價。本研究共分三部分一、用于誘導小型豬冠脈最大充血反應的藥物篩查研究1、對象及方法利用21頭小型豬研究罌粟堿、ATP和尼可地爾的充血效果,即在同一頭小型豬前降支內按照序貫給藥的方式冠脈內推注粟堿18 mg、ATP 40ug、80ug、160 ug、240 ug、尼可地爾2 mg和4 mg,測量7個劑量誘導冠脈最大充血反應時的IMR。每個劑量測量完成后,間隔5分鐘,待血液動力學指標完全恢復至測量前的基線水平后再進行下一個劑量的注射。每頭小型豬前降支內每個劑量測量3次后取其均值作為IMR的最終值。前期預實驗提示冠脈推注前列地爾導致持久的低血壓,為避免持續(xù)性低血壓對其它藥物研究的影響,利用另外7頭小型豬冠脈內推注前列地爾10ug,測量注射后1、3、5、8和10分鐘的IMR。2、結果2.1冠脈內注射ATP40ug、80ug和160ug后測量的IMR顯著高于罌粟堿18mg注射后的測量值(分別為22.3±7.9、15.6±4.5、13.4±3.3對比11.5±2.4,尸均0.05),但ATP 240 ug注射后測量的IMR值與罌粟堿18 mg注射后的測量值基本一致(11.6±2.2對比11.5±2.4,P0.05)。ATP240ug引起主動脈壓下降和心率增加程度均顯著弱于罌粟堿(尸均0.05)。2.2冠脈內注射尼可地爾2 mg后測量的IMR顯著高于罌粟堿18 mg注射后的測量值(13.6±2.1對比11.5±2.4,P0.05),但尼可地爾4mg與罌粟堿注射后的1MR值基本一致(11.3±2.0對比11.5±2.4,p=0.999)。尼可地爾2mg或4 mg均未引起主動脈壓和心率劇烈的變化。2.3冠脈內注射前列地爾后IMR逐步下降,最低值見于注射后5分鐘。5分鐘時IMR與罌粟堿誘導值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9.6±2.2對比11.5±2.4,P0.05),但冠脈內注射前列地爾導致主動脈壓較基線水平顯著降低且平均持續(xù)32分鐘后恢復至基線水平,主動脈壓下降程度與罌粟堿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結論小型豬冠脈內注射ATP 240 ug和尼可地爾4mg均能誘導與罌粟堿等效的充血反應,是理想的IMR檢測誘導方案。盡管冠脈內注射前列地爾產(chǎn)生的冠脈充血反應與罌粟堿等效,但是持久的低血壓可能影響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使其不適合用于誘導冠脈充血反應。二、實驗性急性心肌梗死CMD動物模型研究1、對象與方法利用球囊以4-8個大氣壓堵塞小型豬前降支建立缺血再灌注后CMD模型,24頭豬共分為兩組:持續(xù)堵塞14頭小型豬的前降支90分鐘后再灌注120分鐘(第一組),間斷堵塞10頭豬的前降支后再灌注(第二組),即堵塞30分鐘后再灌注30分鐘,經(jīng)過3個堵塞一再灌注循環(huán),總缺血時間達90分鐘后持續(xù)再灌注120分鐘。測量兩組動物前降支堵塞前(基線水平)、再灌注即刻(0h)、1h和2h的IMR,超聲測量基線水平、0h、1h和2h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舒張末期內徑和左室前壁厚度,ELISA法檢測上述時間點的血清cTnI、BNP、ET-1和NO濃度。2、結果2.1 IMR變化趨勢第一組動物再灌注后IMR呈上升趨勢,與基線水平的IMR(11.3±1.8)相比,再灌注 Oh(29.7±5.9)、1h(31.6±6.8)和2h(34.1±8.2)的 IMR 均顯著增高(P 均0.05);第二組再灌注 0h(24.6±4.8)、1 h(26.5±5.1)和 2h(25.3±5.8)的IMR亦顯著高于基線水平(11.8±3.2)(尸均0.05),但再灌注階段,IMR相對穩(wěn)定。第一組再灌注階段各時間點的IMR均顯著高于第二組(P均0.05)。2.2血清標志物濃度變化趨勢兩組動物基線水平的cTnI濃度基本接近(15.6±2.5 pg/mL vs 15.4±3.2 pg/mL,P0.05),模型建立后兩組動物cTnI濃度逐步升高,均在24h達最大值,最大濃度較基線水平分別增加73和63倍(分別為1136.3±126.6pg/mL、972.0±89.7 pg/mL,與基線比較尸均0.05)。再灌注0h、1h和2h的cTnI濃度第一組均顯著高于第二組(P均0.05)。兩組動物基線水平的BNP濃度基本接近(25.3±10.9 pg/mL vs 28.3±19.2 pg/mL,P0.05),均在再灌注2 h達高峰,峰值第一組顯著高于第二組(509.9±63.3 pg/mL vs392.5±66.3 pg/mL,P0.05)。兩組動物不同時刻ET-1濃度的變化趨勢與BNP相同。兩組動物NO的濃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造模后下降,再灌注2 h時達最低,24 h時恢復至接近基線水平,但第一組NO最低濃度顯著低于第二組(P0.05)。2.3心臟超聲參數(shù)的變化趨勢兩組動物基線水平左室EF值基本一致(60±4%vs61±5%,P>0.05),再灌注Oh的兩組EF值均較基線值顯著下降(分別為37±5%和47±3%,與基線相比,尸均0.05),再灌注期間各時間點EF值相對穩(wěn)定,但各時間點EF值第一組均顯著低于第二組(P0.05)。第一組動物再灌注2 h的左室前壁厚度從4.43±0.64 mm增至6.71±0.82 mm(P0.05),第二組從4.20±0.42mm 增至 5.20±0.63mm(P0.05),第一組2h的左室前壁厚度顯著大于第二組(P0.05)。第一組再灌注2 h舒張功能降低,E峰降低,A峰升高,E/A1;但第二組E/A≥1。第一組3頭豬左室前壁出現(xiàn)室壁瘤,再灌注2 h平均室壁瘤面積為13 mm×8mm,但第二組未見室壁瘤產(chǎn)生。3、結論球囊堵塞小型豬前降支后再灌注可以導致IMR升高,球囊持續(xù)堵塞90分鐘后再灌注120分鐘建立的CMD模型效果優(yōu)于間斷堵塞。三、實驗性急性心肌梗死CMD干預研究1、對象與方法將球囊持續(xù)堵塞前降支90分鐘再灌注120分鐘建立的30頭CMD小型豬模型隨機分為5組,模型建立完畢后即刻予以不同的干預措施,即6頭冠脈內注射5 ml生理鹽水作為對照,6頭冠脈內注射10 ug前列地爾,6頭冠脈內注射硝酸甘油200 ug,6頭冠脈內注射尼可地爾2 mg,6頭冠脈內注射硝普鈉200 ug。干預措施實施后10分鐘測量各組的IMR。各組動物在隨后6天內經(jīng)頸靜脈途徑注射與冠脈途徑相同的藥物進行干預,每天1次。第7天測量各組動物的IMR,心臟超聲評估心功能,留取左室心肌組織行TTC-Evans blue染色,比較梗死面積和缺血面積。2、結果:2.1 IMR變化趨勢五組動物基線水平、再灌注2 h的IMR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尸均0.05)。冠脈內注射藥物10分鐘后,前列地爾、尼可地爾和硝普鈉組動物的IMR均顯著低于各組再灌注2h時的水平(P均0.05),空白對照組和硝酸甘油組IMR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化(尸均0.05)。前列地爾和尼可地爾組動物第7天的IMR均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P均0.05),但硝酸甘油和硝普鈉組動物第7天的IMR與空白對照組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尸均0.05)。2.2心臟超聲參數(shù)的變化趨勢五組動物基線水平、再灌注2 h的左室EF值、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和舒張末期內徑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但前列地爾和尼可地爾組第7天的EF值均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P均0.05),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和舒張末期內徑均顯著小于空白對照組(P均0.05),硝酸甘油和硝普鈉組動物第7天的EF值、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和舒張末期內徑與空白對照組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2.3梗死面積的比較第7天,前列地爾和尼可地爾組心肌梗死面積顯著小于空白對照組(尸均0.05),硝酸甘油、硝普鈉組動物梗死心肌面積與空白對照組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尸均0.05)。3、結論冠脈內注射后靜脈注射前列地爾和尼可地爾對實驗性急性心肌梗死后CMD具有改善作用,且可減少梗死心肌面積,限制左室擴張,但硝酸甘油和硝普鈉無此效應。全文總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①小型豬冠脈內注射ATP 240 ug和尼可地爾4 mg均能誘導與罌粟堿等效的充血反應,是理想的IMR檢測誘導劑,而前列地爾注射后因導致持久的低血壓狀態(tài)不適宜用做IMR的檢測誘導劑。②球囊持續(xù)堵塞冠狀動脈90分鐘后實施再灌注可以誘導持續(xù)性IMR增高,是較理想的小型豬CMD模型,可用于CMD的相關實驗研究。③冠脈內注射后靜脈注射前列地爾和尼可地爾可顯著改善實驗性小型豬CMD,減少梗死面積,并改善心功能狀態(tài),值得進一步探索其臨床治療效應。
【學位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542.22;R-332
【部分圖文】:
a.?ST-segment?was?norma】?at?baseline?level??b.?ST-segment?was?elevated?obviously?ten?minutes?after?balloon?occlusion??2.兩組動物不同時間點丨MR、FFR、CFR和Tmn的比較(表2-2,圖2-3)??兩組動物基線水平IMR、CFR和FFR之間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IMR??(11.3±1.5?對比?11.8士3.1)?,?CFR?(3.5士0.9?對比?3.7±0.4),FFR?(0.93±0.4?對比??0.93±0.4),各組尸均>0.05]。第一組動物再灌注后IMR呈上升趨勢,與基線水??平的?IMR(11.3±1.8)相比,再灌注?0h(29.7±5.9)、l?h(31.6±6.8)和?2h(34.1±8.2)??的IMR均顯著增高(尸均<0.05);第二組再灌注0h(24.6±4.8)、lh(26.5±5.1)??和2h?(25.3±5.8)的IMR亦顯著髙于基線水平(11.8±3.2)(尸均<0.05),但??再灌注階段,IMR相對穩(wěn)定。兩組間比較

a.?IMR?b.?CFR?c.?FFR?d.?Tmn??Figure?2-3?Comparison?of?IMR,?CFR,?FFR?and?Tmn?at?different?time?points?in?two?groups??3.兩組動物不同時間點血清標志物濃度的比較(表2-3,圖2-4)??兩組動物基線水平的cTnr濃度基本接近(15.6±2.5?pg/mL?vs?15.4±3.2?pg/mL,??Z^O.05),模型建立后兩組動物cTnl濃度逐步升高,均在24h達最大值,最大??濃度較基線水平分別增加?73?和?63?倍(1136.3±126.6?pg/mL?vs?972.0±89.7?pg/mL,??戶<0.05)。第一組動物再灌注0h、lh和2h的cTnl濃度均顯著高于第二組(尸??均<0.05)。兩組動物基線水平的BNP濃度也基本接近(25.3±10.9pg/mLvs??28.3±19.2pg/mL,i^O.05),均在再灌注2?h達最大值,第一組動物BNP的最??大濃度顯著高于第二組(509.9±63.3pg/mLvs392.5±66.3pg/mL,P<0_05)。兩??組動物不同時刻ET-1濃度的變化趨勢與BNP相同。兩組動物NO的濃度變化趨??51??

博士學位論文??基線水平、再灌注0?h、1?h和2?h的EF、LVAWT、LVDs和LVDd分別用EF1、LVAWT1、??LVDsl?和?LVDdl;?EF2、LVAWT2、LVDs2?和?LVDd2;?EF3、LVAWT3、LVDs3?和?LVDd3;??EF4、LVAWT4、LVDs4?和?LVDd4?表示。??70-????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劍;劉雪蕊;張亞坤;;冷藏藥品尼可地爾與不同載體溶媒配伍后的穩(wěn)定性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年05期
2 曾偉;魏燕;;丹參酮ⅡA磺酸鈉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年15期
3 姚璐;武云濤;田國祥;張峰;張薇;王劍飛;;尼可地爾對老年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9年07期
4 姜世平;;尼可地爾對擇期PCI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研究[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9年05期
5 李琳琳;;尼可地爾對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左室舒張功能不全的治療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年32期
6 Akihiro Shirakabe;Noritake Hata;Shinya Yokoyama;Takuro Shinada;Nobuaki Kobayashi;Kuniya Asai;Kyoichi Mizuno;劉棟;;尼可地爾治療急性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6年14期
7 Akihiro Shirakabe;Noritake Hata;Shinya Yokoyama;Takuro Shinada;Nobuaki Kobayashi;Kuniya Asai;Kyoichi Mizuno;劉棟;;尼可地爾治療急性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6年18期
8 高志芳;劉樹揚;;尼可地爾:一種多用途藥物[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5年02期
9 蘇鵬;周川;謝萍;;微血管性心絞痛實施尼可地爾治療效果觀察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作用[J];健康之路;2017年02期
10 蔡曉棟;;麝香保心丸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天兵;實驗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環(huán)障礙的評價方法、動物模型及干預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詹碧鳴;ATP-敏感性鉀通道開放劑尼可地爾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冠心病患者冠脈微循環(huán)的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3 黃正新;尼可地爾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吳輝;尼可地爾保護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內質網(wǎng)應激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5 趙京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無再流及藥物干預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李悅瑋;尼可地爾后處理對大鼠心肌缺血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羅碧輝;尼可地爾臨床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劉小麗;紅外光譜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9 樊延明;經(jīng)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橈動脈結構和功能影響的系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10 譚志榮;巴替非班等八個藥物體內分析方法建立及其在藥代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頔;尼可地爾通過介導NLRP1炎性體抑制THP-1巨噬細胞分泌IL-1β、IL-18[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汪超;硝普鈉與尼可地爾預防慢血流和無復流的效果對比分析[D];鄭州大學;2019年
3 賀玉曉;靜脈用尼可地爾對ACS并糖尿病患者PCI術后腎功能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9年
4 李中軒;尼可地爾改善高糖抑制骨髓來源內皮祖細胞功能的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8年
5 李肖葦;曲美他嗪及尼可地爾對冠脈介入術患者腎功能保護作用的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9年
6 賀文慨;尼可地爾干預Nrf2/HO-1信號轉導通路對冠狀動脈微栓塞致心肌損傷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李守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無復流現(xiàn)象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尼可地爾對其的療效[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8年
8 李一昕;尼可地爾對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臨床療效評價[D];河北北方學院;2018年
9 張陽;尼可地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變療效觀察[D];華北理工大學;2018年
10 吳喆;尼可地爾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心肌損傷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
287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