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血吸蟲核糖體蛋白SjRibosom al_L18a及其B細胞表位的篩選和評價

發(fā)布時間:2018-09-08 06:48
【摘要】:目的篩選獲得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核糖體蛋白(SjRibosomal_L18a)編碼基因,預測其B細胞表位?寺 ⒈磉_重組蛋白SjRibosomal_L18a,并比較分析其與合成的B細胞表位的潛在診斷價值。方法利用B細胞表位預測軟件篩選日本血吸蟲蛋白質序列,獲取函數(shù)打分值較高且抗原表位片段多的免疫原性蛋白,合成B細胞表位片段。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免疫原性蛋白基因及其編碼蛋白的相對分子質量(M r)、等電點、親水性、信號肽、跨膜區(qū)和功能結構域等理化性質。制備日本血吸蟲各蟲期階段總RNA,逆轉錄PCR(RT-PCR)擴增目的基因,分析各蟲期轉錄本豐度。將擴增產物克隆至原核表達載體pET-28a中,重組質粒轉化至大腸埃希菌(E.coli)BL21(DE3)菌株,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誘導表達,組氨酸標記親和層析法純化重組蛋白。ELISA法比較分析重組蛋白和合成的B細胞表位的潛在診斷價值。結果預測軟件篩選出免疫原性核糖體蛋白SjRibosomal_L18a以及2個B細胞表位(P1和P2)。SjRibosomal_L18a基因開放閱讀框(ORF)由531個堿基組成,編碼176個氨基酸,不含跨膜區(qū)和信號肽,為M r20 741,等電點為11.12。RT-PCR結果顯示,各蟲期均檢測到SjRibosomal_L18a的轉錄本,且轉錄水平均較高。成功構建重組表達質粒SjRibosomal_L18a/pET-28a,誘導表達獲得包涵體形式的重組蛋白,約為M r26 069。ELISA檢測結果顯示,重組蛋白、P1和P2檢測15份慢性血吸蟲病患者血清和15份健康人血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53.3%(8/15)和100%(15/15)、60%(9/15)和100%(15/15)、73.3%(11/15)和100%(15/15)。結論獲得重組蛋白SjRibosomal_L18a及其免疫原性較高的表位片段P1、P2,P1和P2用于血清診斷的敏感性均高于重組蛋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tain (Schistosoma japonicum) ribosomal protein (SjRibosomal_L18a) encoding gene from Schistosoma japonicum and predict its B cell epitope. Clone and express recombinant protein SjRibosomal_L18a, and compare its potential diagnostic value with synthetic B cell epitopes. Methods the B cell epitope predic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screen the protein sequenc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The immunogenicity proteins with high function score and many antigenic epitope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and the B cell epitope fragments were synthesized.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M r), isoelectric point, hydrophilicity, signal peptide, transmembrane region and functional domain of the immunogenicity protein gene and its encoded protein were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Total RNA, reverse transcriptional PCR (RT-PCR) amplifica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at different stages was prepared and the abundance of transcripts was analyzed. The amplified product was clon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 and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E.coli) BL21 (DE3) strain. Isopropyl- 尾 -Dthiogalactoside (IPTG) was induced expression. The pot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recombinant protein and synthesized B cell epitope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histidine labelin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Elisa. Results the immunogenicity ribosomal protein SjRibosomal_L18a and two B cell epitopes (P1 and P2) were screened by software.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Sj RibosomalL18a gene was composed of 531 bases, encoding 176 amino acids, without transmembrane region and signal peptide. The results of isoelectric point (11.12.RT-PCR) showed that the transcripts of SjRibosomal_L18a were detected in all stages, and the transcription level was higher.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 SjRibosomal_L18a/pET-28a,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o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in the form of inclusion body. The result of 069.ELISA detection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inclusion bod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recombinant protein P1 and P2 were 53.3% (8 / 15) and 100% (15 / 15) 60% (9 / 15) and 100% (15 / 15) in 15 ser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stosomiasis and 15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respectively,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3.3% (1115 / 15) and 100% (15 / 1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of obtaining recombinant protein SjRibosomal_L18a and its epitope fragments P1, P2, P1 and P2 for serum diagnosi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recombinant protein.
【作者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 衛(wèi)生部寄生蟲病原與媒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世界衛(wèi)生組織瘧疾、血吸蟲病和絲蟲病合作中心;
【基金】:國家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No.2009ZX1004-302)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項目(No.2007AA02Z153)~~
【分類號】:R3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輝;吳峗;沈繼龍;;血吸蟲病免疫診斷抗原研究進展[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年03期

2 王來;崔晶;王中全;王強;來利紅;秦銀霞;任道鋒;;旋毛蟲抗原分子克隆及其T細胞和B細胞表位預測[J];免疫學雜志;2007年01期

3 周游;王清明;;B細胞表位的計算機預測[J];生命的化學;2008年06期

4 曹利民;潘宇紅;盧志賢;陳江;陳蓉芳;程華莉;姜東林;司進;章輝;朱蔭昌;;剛地弓形蟲主要抗原B細胞表位的篩選及鑒定[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7年01期

5 秦志強;日本血吸蟲病免疫診斷的研究進展與問題[J];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志;2001年04期

6 章輝;朱蔭昌;司進;趙松;王曉婷;殷旭仁;曹利民;曹國群;華萬全;徐明;梁幼生;;日本血吸蟲復合B細胞表位抗原的制備和鑒定[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7年04期

7 謝東方;方政;童海燕;徐邦生;黃為群;方浩;沈勤;;馬來絲蟲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編碼產物B細胞表位預測[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9年03期

8 鄧王平;馮正;徐斌;孔娟;胡薇;;日本血吸蟲內皮分化相關因子-1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鑒定[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0年03期

9 李玉嬌;楊晶;趙慧;賈海英;張麗娜;劉曉霞;馬秀敏;溫浩;丁劍冰;;細粒棘球絳蟲EgA31重組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預測[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2年01期

10 盧艷;徐斌;鞠川;莫筱瑾;陳紳波;馮正;王小寧;胡薇;;日本血吸蟲蟲卵cDNA文庫的免疫篩選和陽性克隆的鑒定[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建發(fā);湯治元;楊淑娟;孟丹;;重組血吸蟲外分泌抗原在日本血吸蟲感染早期診斷的研究[J];地方病通報;2009年03期

2 高艷春,李愛菊,范小林,邱承洲,張熊祿,胡喬生;血吸蟲的檢測與血吸蟲病的診斷[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王建華;汪招雄;郭露鉸;龔軍;何艷兵;任濤;;H6亞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線性表位的預測與鑒定[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07期

4 李艷秋;鮑布和;高默杰;倪兵;吳玉章;;MAGE-12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肽預測及其三維結構構建[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20期

5 董嬌嬌;劉子鈺;劉春宇;張友;;線性B細胞表位預測應用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年24期

6 劉威;郭紅;;加權貝葉斯線性B細胞表位特征提取方法[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7 鄭小蔚;劉蕓;王欽君;郭琪瓊;仇錦波;;日本血吸蟲病診斷研究進展[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6年01期

8 鄭輝;吳峗;余軼婧;鐘政榮;羅慶禮;沈繼龍;;雙向電泳聯(lián)合免疫印跡技術分析日本血吸蟲成蟲可溶性抗原[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9年02期

9 佘俊萍;日本血吸蟲病免疫診斷的研究進展[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10 王來;崔晶;王中全;王強;;旋毛蟲抗原基因Ts21體外表達條件的研究[J];免疫學雜志;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凡舒;張蕾;閆喜軍;;B細胞抗原表位預測方法的研究進展[A];中國毛皮動物科學研究進展——2014年全國毛皮動物專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立鵬;特征提取及分類算法在膜蛋白分類預測問題中的應用[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艷華;弓形蟲代謝分泌抗原和表面蛋白1抗原表位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3 劉賓;大豆主要致敏原的免疫檢測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4 楊利華;基于卵泡雌激素受體-FSHR多肽避孕疫苗的優(yōu)化設計及其抗生育效應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5 陳賢義;中國血吸蟲病控制策略的演變和管理變革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林丹丹;中國日本血吸蟲病常用診斷方法現(xiàn)場應用價值的分析與評價[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馮永娥;蛋白質二級結構的預測以及二級結構與三級結構之間關聯(lián)的探討[D];內蒙古大學;2008年

8 雷家慧;基于IgY的免疫磁珠夾心ELISA法檢測日本血吸蟲循環(huán)抗原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鈕冰;基于集成學習算法的若干生物信息學問題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10 閻萍;FSHR B細胞表位篩選及其多肽疫苗抗生育作用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景林;基于改進的BP神經網絡對連續(xù)B細胞表位的預測[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鄭禮娜;蝦類過敏原的活性分析及其抗原表位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3 孫成松;基于IgY的Western blot法在檢測日本血吸蟲感染兔尿液中循環(huán)抗原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燮;日本血吸蟲病診斷試驗評價的meta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黃華;蚯蚓與日本血吸蟲免疫交叉反應分子機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萬孝玲;弓形蟲表面抗原SAG4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鑒定[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周偉芳;重組抗原診斷家畜日本血吸蟲病的比較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8 周帥鋒;高效UV-致弱尾蚴單鏈抗體庫的構建及Sj SCA66-68kDa ScFv的篩選[D];中南大學;2008年

9 王成祖;抗日本血吸蟲SEA雞卵黃抗體的制備與鑒定[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黃進;日本血吸蟲成蟲可溶性物質與水蛭熱刺激分泌物共同蛋白組分的相似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鴻娟;血吸蟲鈣結合蛋白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寄生蟲病分冊);2002年01期

2 韓海勃;曹建平;;日本血吸蟲硫氧還蛋白編碼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J];國際醫(yī)學寄生蟲病雜志;2006年01期

3 李永,曾憲芳,易新元,田明禮;應用日本血吸蟲病患者血清特異性抗體亞類考核療效[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4 舒新華,周金春,蔡春,曾憲芳,曾慶仁,易新元;日本血吸蟲重組32kD抗原的純化和診斷應用[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5 張順科,易新元,舒新華,李忠杰,曾憲芳,曾慶仁;KLH檢測日本血吸蟲病人血清中特異性IgG和IgG_4考核療效的研究[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6 周曉紅,陳曉光,馮明釗,李華,劉國章;日本血吸蟲成蟲及蟲卵可溶性抗原的早期診斷分子篩選[J];寄生蟲與醫(yī)學昆蟲學報;2000年01期

7 于復東;康斌;李園園;李亦學;;預測和分析血吸蟲含有EF-hand結構域的表膜蛋白的功能[J];科學通報;2007年13期

8 余傳信;楊小紅;殷旭仁;許永良;;日本血吸蟲蟲卵毛蚴抗原SjMP10的表達及血清學診斷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2006年06期

9 呂燕波,萬瑛,吳玉章;SARS病毒基因組所編碼的E蛋白的二級結構和B細胞表位預測[J];免疫學雜志;2003年06期

10 王晴,吳玉章;SARS冠狀病毒M蛋白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預測[J];免疫學雜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學龍,沈繼龍,蔣作君;日本血吸蟲14-3-3蛋白質編碼基因在原核細胞中的表達[J];安徽醫(yī)學;2001年02期

2 熊衍文,牛安歐;微衛(wèi)星錨定PCR研究日本血吸蟲的遺傳變異[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2年06期

3 劉彥,肖建華,廖力,曾橋,張愉快,曾谷清;日本血吸蟲肌動蛋白輕鏈基因的獲得和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4年11期

4 曾橋;肖建華;萬志剛;張愉快;楊勝;劉傳愛;楊秋林;;日本血吸蟲表達序列標簽和新基因的獲取和分析[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04年01期

5 董艷德;陳爾曼;;日本血吸蟲基因差異表達研究進展[J];湖南畜牧獸醫(yī);2008年05期

6 熊濤;萬燦;倪鳳娥;張楓;;日本血吸蟲未成熟蟲卵的制備[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7 羅榮;郭素霞;石耀軍;程國鋒;;日本血吸蟲4個基因啟動子相關序列的克隆和初步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3年03期

8 梅靜艷;;小鼠中性粒細胞在體外殺滅日本血吸蟲童蟲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寄生蟲病分冊);1986年05期

9 何毅勛,郁琪芳,胡亞青,張永年;中國大陸日本血吸蟲品系的研究——Ⅱ.哺乳動物的易感性[J];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90年04期

10 邱漢輝,劉躍興,高金寶,張永梅,施寶坤;山羊體內日本血吸蟲日排卵數(shù)的觀察[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199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國鋒;林矯矯;馮新港;傅志強;苑純秀;周元聰;蔡幼民;;日本血吸蟲性別發(fā)育蛋白質組研究[A];中國蛋白質組學首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王欣之;矯矯;石耀軍;馮新港;苑純秀;金亞美;;日本血吸蟲7d童蟲消減cDNA文庫的構建及測序分析[A];第二屆全國人畜共患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楊勝輝;劉碧源;劉彥;周東明;曾慶仁;曾鐵兵;喻容;蔡力汀;張順科;方會龍;;端粒酶催化亞單位基因經雙嗜性逆轉錄病毒載體導入日本血吸蟲體外培養(yǎng)細胞的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沈際佳;蔣作君;余新炳;汪學龍;王維;;編碼日本血吸蟲10.6KD膜蛋白基因的克隆、測序及表達[A];中國動物學會第六屆全國青年寄生蟲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5 葉向群;;釘螺體內葉巢外睪吸蟲與日本血吸蟲對抗性的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第八次全國寄生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6 陸珂;苑純秀;朱傳剛;石耀軍;李浩;劉金明;林矯矯;;日本血吸蟲膜蛋白重組抗原免疫小鼠的保護力評估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夏艷勛;林矯矯;趙傳壁;陳益;賀桂芬;;日本血吸蟲性別差異表達基因的篩選及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七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周立;榮秋亮;王業(yè)富;;日本血吸蟲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A];2012年湖北生物產業(yè)發(fā)展高端論壇暨湖北省生物工程學會2012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孔娟;馮正;徐斌;鄧王平;鞠川;胡薇;;日本血吸蟲腺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各蟲期轉錄和表達情況的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徐斌;馮正;鞠川;許學年;莫筱謹;鄧王平;孔娟;胡薇;;日本血吸蟲金屬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達及其對小鼠的免疫保護性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記者 陳衛(wèi)東;日本血吸蟲基因組測序完成[N];科技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彭振 記者 程守勤;抑制一種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蟲死亡[N];健康報;2012年

3 記者 曹玲娟;我科學家公布日本血吸蟲“基因天書”[N];人民日報;2006年

4 記者  章迪思 實習生 周惠婷;血吸蟲基因“天書”全球發(fā)布[N];解放日報;2006年

5 岳陽;國內生物信息平臺首發(fā)大規(guī)模基因組數(shù)據[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6 記者 謝軍;我國首次向全球公布日本血吸蟲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序列數(shù)據[N];光明日報;2006年

7 胡德榮;血吸蟲病研究成果全球共享[N];健康報;2006年

8 記者 王慧慧;皖產血吸蟲病診斷試劑全國推廣[N];安徽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煬;日本血吸蟲童蟲在不同敏感性宿主體內差異表達蛋白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劉昒;日本血吸蟲骨形成蛋白分子的鑒定和功能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3 劉鋒;人CD34+造血干/祖細胞和日本血吸蟲的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何原;日本血吸蟲酚氧化酶基因結構及其功能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5 徐靜瑋;日本血吸蟲抗原誘導巨噬細胞極化的分子證據[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胡雪梅;日本血吸蟲(中國大陸株)線粒體相關蛋白分子及其抗原表位的克隆和免疫保護作用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1年

7 朱傳剛;日本血吸蟲疫苗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8 陳巖勤;白頭翁總皂苷對日本血吸蟲及其宿主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9 唐桂霞;日本血吸蟲蟲源抗原與抗原遞呈細胞的相互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胡元生;日本血吸蟲酪氨酸羥化酶信號通路的干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刁薇;東方田鼠日本血吸蟲天然抗性相關基因的篩選和驗證[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2 王廷安;日本血吸蟲分子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研究與應用[D];蘇州大學;2010年

3 孔娟;日本血吸蟲腺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兩種同工酶的相關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葛軍;日本血吸蟲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轉移酶及白介素-16的克隆、表達與初步鑒定[D];南昌大學;2011年

5 王瑋;基于生物信息學的日本血吸蟲糖代謝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羅秀菊;日本血吸蟲重組亞單位疫苗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7 徐叢榮;日本血吸蟲組織蛋白酶B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初步鑒定[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張純;日本血吸蟲鞘脂激活蛋白樣蛋白的基因克隆、表達及相關免疫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2010年

9 鄧世敏;日本血吸蟲細胞培養(yǎng)條件的篩選和抗原含量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王衍海;日本血吸蟲雌性特異基因及排泄—分泌抗原的篩選[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22969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222969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b5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