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腸產毒性大腸桿菌O128:H45引起的院內新生兒腹瀉暴發(fā)
本文選題:腸產毒性大腸桿菌 + 大腸桿菌O∶H; 參考:《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3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討一起院內新生兒腹瀉暴發(fā)的病原及其特征。方法常規(guī)方法對可疑腹瀉暴發(fā)住院新生兒患者糞便、醫(yī)護人員肛拭子、嬰兒奶粉和醫(yī)院環(huán)境標本進行病原分離和鑒定,將分離到的病原菌進行毒力基因檢測、藥敏試驗及PFGE和MLST分子分型分析。結果從12名住院新生兒腹瀉患者黃色水樣便和1份新生兒ICU病房配奶間的環(huán)境標本中分離出13株大腸桿菌O128∶H45和1株大腸桿菌O55,13株大腸桿菌O128∶H45耐熱腸毒素基因st均為陽性、具有高度相似性的PFGE帶型、MLST的型別均為ST2332型且具有相似的耐藥譜。結論首次報道了由腸產毒性大腸桿菌O128∶H45引起的一起院內新生兒腹瀉暴發(fā)。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osocomial neonatal diarrhea outbreak. Methods the feces of hospitalized neonates with suspected diarrhea outbreak, anal swab of medical staff, infant milk powder and hospital environmental sampl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routine methods. The virulence genes of the isolated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molecular typing analysis of PFGE and MLST. Results 13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O128: H45 and 1 strain of Escherichia coli O58: H45 of 13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O128: H45 were isolated from yellow water samples of 12 hospitalized neonatal diarrhea patients and an environmental specimen of milk from a neonatal ICU ward. The gene st was positive. The PFGE band type MLST with high similarity was ST2332 and had similar drug resistance spectrum. Conclusion A nosocomial outbreak of neonatal diarrhea caused by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O 128: h 45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作者單位】: 四川省自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 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No.2011ZX10004-001) 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疑似單增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學監(jiān)測研究”(No.2012SKLID304)資助~~
【分類號】:R37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趙愛蘭;熊衍文;白雪梅;張少敏;王艷;孫暉;葉長蕓;;鑒定五類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和志賀菌的多重PCR方法[J];疾病監(jiān)測;2011年01期
2 白向寧;趙愛蘭;夏勝利;熊衍文;徐建國;;非O157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分離株的多位點序列分型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如景;王羽;李英軍;張先舟;馬曉燕;張偉;;雙正交優(yōu)化多重PCR檢測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2年08期
2 劉學通;陳強;孫暉;趙愛蘭;徐建國;熊衍文;;我國EAEC分離株對HEp-2細胞的粘附特征及集聚性粘附相關基因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年12期
3 金玉娟;陳應堅;劉渠;甘莉萍;楊慧;;多重實時熒光PCR檢測三種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和志賀菌方法的建立[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如景;三種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濤;劉麗云;王娉;熊衍文;白雪梅;葉長蕓;徐建國;;我國分離的大腸埃希菌O157∶H7的毒力基因檢測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易旭;夏勝利;張錦;秦豫青;于德山;張秋香;張少敏;崔志剛;金東;李振軍;孫強正;葉長蕓;;2007年中國四省福氏志賀菌分離菌株的毒力基因檢測和PFGE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08期
2 郭喜玲!210009南京,史智揚!210009南京,顧玲!210009南京,莊菱!210009南京,潘浩!210009南京;應用多重引物PCR技術檢測O157∶H7毒力基因[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0年06期
3 趙衛(wèi),胡志君,楊敬,楊佩英,秦鄂德,于曼,段鴻元,歐武;我國3株登革2型病毒E基因序列測定及毒力基因位點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1年01期
4 羅霞;徐建國;;產志賀毒素型大腸桿菌的研究進展[J];疾病監(jiān)測;2006年04期
5 張政;朱水榮;;霍亂弧菌毒力基因檢測與16rSRNA基因分型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6年05期
6 王琳娜;尹卡佳;孫韻如;朱靈芝;李連芬;;112株霍亂弧菌的生物學特性、毒力基因和耐藥變遷的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7年08期
7 李毅;王良懷;李小春;張孝和;洪程基;章樂怡;陳慧燕;吳躍進;;溫州地區(qū)鼠類攜帶耶爾森菌檢測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年01期
8 陳彬彬;孫晝;汪皓秋;;杭州市93株O139群霍亂弧菌攜帶毒力基因及藥敏研究[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9年01期
9 周妍妍;王鳳平;于禮;闞飆;芮勇宇;;O139群霍亂弧菌TLC、CTX、RTX基因簇缺失株的構建及鑒定[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10 賴植發(fā);張勇;羅偉燕;劉奮;李波;劉哲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離株毒力基因檢測及耐藥性的調查[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鵬;劉軍;何永聚;馮書章;;豬鏈球菌2型新毒力基因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生物制品學分會中國微生物學會獸醫(yī)微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第三屆中國獸藥大會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柯碧霞;譚海玲;李柏生;何冬梅;馬聰;劉美真;陳經雕;;2009年廣東省副溶血弧菌暴發(fā)與散發(fā)菌株的病原學特征分析[A];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防治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耘;王珊;薛峰;鄭波;劉健;呂媛;;大環(huán)內酯耐藥肺炎鏈球菌分子特性研究[A];第8屆全國抗菌藥物臨床藥理學術會議暨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論文集[C];2010年
4 方艷紅;孫裴;魏建忠;王桂軍;李郁;;沙門菌毒力基因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食品衛(wèi)生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小燕;卓超;馮景宇;;低濃度乙醇誘導銅綠假單胞菌毒力基因的表達量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陳國忠;安敏飛;周成杰;汪一萍;魯勇;應建飛;俞燕紅;賀明陽;;多耐藥大腸埃希菌毒力基因研究[A];首屆西湖重癥醫(yī)學論壇暨2011年浙江省重癥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王鳴;李孝權;莫自耀;劉于飛;鄧志愛;張欣強;沈紀川;張穎;;脈沖場凝膠電泳(PFGE)方法在霍亂暴發(fā)溯源中的應用[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柯碧霞;鄧小玲;柯昌文;譚海玲;李柏生;劉美真;陳經雕;;廣東省109株非傷寒沙門菌的耐藥性及PFGE分析[A];2010廣東省預防醫(yī)學會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10年
9 王芳;巢國祥;黃金林;焦新安;;副溶血性弧菌系統性毒力基因及七個毒力島的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食品衛(wèi)生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李慶雷;柴同杰;劉巍;;ERIC-PCR和PFGE對大腸埃希菌由舍內向舍外傳播的鑒定及兩種方法的比較[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食品衛(wèi)生學分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鄭靈巧;防范大腸桿菌新變種突襲[N];健康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姬小薇;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O157:H7的分子進化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牛超;未知細菌病原體毒力、重組篩查體系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3 何培彥;傷寒沙門菌質粒pR_(ST98)和毒力基因spv對巨噬細胞自噬和凋亡的影響及分子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4 陽愛國;偽狂犬病病毒主要毒力基因功能的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段麗麗;模擬體內應激因素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重要毒力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9年
6 薛利軍;結核分枝桿菌毒力基因mce1a侵襲性機制研究及微生物16S rDNAs快速分類鑒定[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7 唐彩華;甲型肝炎病毒在人源二倍體細胞的分子進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8 于學輝;鴨致病性E.coli外膜蛋白及相關毒力基因和新血清型發(fā)現及病原特性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朱晶;產腸毒素大腸桿菌、腸上皮細胞和乳酸菌相互關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熊自忠;革蘭陰性桿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少敏;福氏4c志賀菌的脈沖場凝膠電泳和多位點序列分型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2 唐志君;腸道致病大腸桿菌致腸道外感染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李婧;我國部分地區(qū)不同來源副溶血弧菌的分子分型及遺傳變異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2年
4 高新蕾;天津地區(qū)志賀菌腸毒素基因分布及其PFGE分型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陶黎黎;上海市醫(yī)院供水系統軍團菌污染情況及嗜肺軍團菌血清1型基因分型[D];復旦大學;2010年
6 劉蕾;霍亂弧菌毒力相關基因和整合子分布特征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陳琛;福氏志賀菌F4cv和F4s新亞型的表型及基因型特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1年
8 高清清;禽病原性大腸桿菌E516株與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U56株毒力基因相關性與體內外表達差異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9 藍鍇;licD2基因對肺炎鏈球菌毒力影響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王增國;我國部分地區(qū)攜帶ystB基因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江蘇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406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204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