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分枝桿菌蛋白抗原刺激人γδT細胞的活性單位的計算方法
本文選題:結核分枝桿菌 + γδT細胞 ; 參考:《免疫學雜志》2013年04期
【摘要】:目的以檢測和計算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蛋白抗原激活人γδT細胞增殖的活性單位為指標,比較不同提取分離方法制備的Mtb抗原制劑激活人γδT細胞的活性效價。方法培養(yǎng)的Mtb-H37Ra菌株通過高溫和超聲方法處理,分別獲取Mtb耐熱抗原(Mtb-HAg)和超聲處理抗原(Mtb-SoAg),采用超濾離心管(3 K,10 K,30 K)和快速液相蛋白層析(FPLC)分組和分離,獲取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組分的抗原。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離獲取PBMC,加入不同質量濃度梯度的Mtb蛋白抗原或其分離組分,并加IL-2培養(yǎng)12 d后熒光抗體染色,流式細胞儀檢測和分析擴增T細胞中γδT細胞的比例,以擴增γδT細胞最高比例的50%(EC50)所對應的質量濃度計算為1個活性單位。結果用活性單位計算法分析發(fā)現(xiàn),某批次的Mtb-HAg(591μg/ml)刺激γδT細胞擴增的EC50為1.4μg/ml,計算其活性單位為0.71 U/μg;某批次低分子Mtb-SoAg(3 K~10 K)(221μg/ml)的EC50為0.8μg/ml,其活性單位為1.25 U/μg。結論通過比較Mtb蛋白抗原不同批次及其不同組分在不同質量濃度下刺激γδT細胞擴增數量的活性,可以計算獲得相應的活性單位,為檢測Mtb蛋白抗原制劑刺激γδT細胞增殖活性建立了標準化的計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and calculate the active unit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 Mtb protein antigen activate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緯 未 T cells, and compare the activity titers of human 緯 未 T cells activated by Mtb antigens prepared by different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Methods the cultured Mtb-H37Ra strains were treated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ultrasound respectively. The Mtb heat-resistant antigen (Mtb-HAg) and ultrasonic treated antigen (Mtb-SoAgG) were obtained. The cells were grouped and separated by ultrafiltration centrifuge tube (3K) and rapid liquid phase protein chromatography (FPLC).The antigens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PBMC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healthy adults. Mtb antigen or its components were add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fter 12 days of IL-2 culture, fluorescent antibodies were stained. The proportion of 緯 未 T cells in T cells was detected and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The mass concentr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緯 未 T cells was calculated as an active unit.Results the EC50 of 緯 未 T cells stimulated by a batch of Mtb-HAg(591 渭 g / ml was 1.4 渭 g / ml, and its active unit was 0.71 U / 渭 g / 渭 g, and the EC50 of a batch of low-molecular-weight Mtb-SoAg(3 10 KG / ml (221 渭 g / ml) was 0.8 渭 g / ml, and its active unit was 1.25 U / 渭 g / 渭 g.Conclusion by comparing the activity of different batches and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Mtb protein antigen stimulated 緯 未 T cell proliferation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he corresponding active units can be obtained.In order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緯 未 T cells stimulated by Mtb protein antigen preparation, a standardized calcula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作者單位】: 蚌埠醫(y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安徽省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
【基金】:衛(wèi)生部重大傳染病專項(2012ZX10003006-004)
【分類號】:R392.1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 勇,胡建國,呂合作,侯彥強,張海峰,李柏青,何海輝;可激活人γδT細胞的結核桿菌耐熱多肽抗原的初步純化與活性鑒定[J];免疫學雜志;2002年03期
2 王兆源,陳松華,劉偉,葛錫銳;免疫磁珠純化γδT淋巴細胞的方法[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9年05期
3 胡愛玲,韓維棟;醫(yī)學論文中常用量與單位的正確應用[J];西安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4 江曉豐,張學光,李新燕,吳士良,朱學東;HSP70多肽刺激PBMCs體外擴增γδT細胞及其抗腫瘤效應的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7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美玉;李柏青;;抗結核桿菌耐熱抗原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的建立及其特性的初步鑒定[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2 王笑虹,王鴻,馮仲珉,況紅星;傷寒桿菌70KD熱休克蛋白的抗腫瘤作用[J];大連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3 韓彩芝,許順江,劉京生,李興琴,魏麗君;腫瘤細胞HSP-70多肽誘導CTL及其抗瘤作用機制的研究[J];河北醫(yī)藥;2002年03期
4 劉濤,田聆,魏于全,趙菊梅,梁傳余;熱休克蛋白與腫瘤的研究進展[J];華西醫(yī)學;2004年03期
5 陳 勇,胡建國,呂合作,侯彥強,張海峰,李柏青,何海輝;可激活人γδT細胞的結核桿菌耐熱多肽抗原的初步純化與活性鑒定[J];免疫學雜志;2002年03期
6 曾克勤,胡永紅,張明敏,賴先陽,張瑋琛;流式細胞儀檢測膠原誘導的關節(jié)炎大鼠γδT細胞胞內TNF-α和IL-10的表達[J];免疫學雜志;2004年S1期
7 王敏,張林杰,何金生,葛曉松,陳勇,李柏青;流式細胞術檢測CFSE標記人T細胞亞群增殖反應[J];免疫學雜志;2005年05期
8 遲殿元;;淺談在醫(yī)學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規(guī)范運用法定計量單位[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12期
9 石虹,劉玉俠,陳軍;國內γδT淋巴細胞抗腫瘤作用相關基礎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5年04期
10 陳勇,呂合作,胡建國,候彥強,張海峰,李柏青,何海輝;刺激人γδ~+ T細胞增殖的結核桿菌多肽抗原的純化與活性鑒定[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3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程書榜;熱休克蛋白70與胃腸腫瘤相關性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2 劉濤;鼻咽癌中EB病毒潛伏膜蛋白1和熱休克蛋白90β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孫光;熱休克蛋白—抗原肽復合物激活的樹突狀細胞疫苗抗腫瘤效應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陳小蘭;γδT細胞對肺巨噬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2 沈曉東;熱休克蛋白70聯(lián)合IL-2對肝癌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高詩娟;異種HSP_(70)及異種HSP_(70)-腫瘤抗原復合物對γδT細胞的活化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何欣;口腔粘膜白斑和鱗癌中HSP60表達及其意義[D];浙江大學;2005年
5 王敏;活細胞染料CFSE在人γδT細胞增殖及分泌細胞因子研究中的應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崔崳;含氮二磷酸鹽聯(lián)合IL-2誘導腎癌患者外周血γδT細胞增殖的作用[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戴瑋;唑來膦酸刺激人PBMCs體外擴增γδT細胞及其在肝癌非特異性免疫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07年
8 張琢;結核桿菌多肽抗原誘導了Balb/c 3T3成纖維細胞AQP1的表達[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柏青,宋秀宇,王安潮,徐鳳珍,劉叢森,徐曉玲,周彩存;不同T細胞亞群在抗結核桿菌感染中的作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6期
2 閔宏林,宋秀宇,陳勇,李柏青;結核桿菌抗原活化的γδ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3 胡建國,侯彥強,陳勇,閔宏林,宋秀宇,李柏青;MtbAK細胞與CD3AK、LAK細胞體外增殖和殺瘤活性比較[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4 陳娟,何維,巴德年;人腫瘤浸潤γδΤ細胞的抗腫瘤活性研究[J];免疫學雜志;2000年03期
5 吳厚生,謝琪,姜小玲,范行義;用~3H-TdR釋放法測量細胞介導的細胞毒功能[J];上海免疫學雜志;1987年04期
6 王兆源,陳松華,劉偉,葛錫銳;免疫磁珠純化γδT淋巴細胞的方法[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9年05期
7 石學耕,周雋,史桂英,王龍,吳濟生,徐清,于金榮,陳賽娟,陳竺,茅予;聯(lián)合使用MACS、FACS富集純化造血干/祖細胞及其亞群[J];中國癌癥雜志;1997年03期
8 江曉豐,張學光,李新燕,吳士良,朱學東;HSP70多肽刺激PBMCs體外擴增γδT細胞及其抗腫瘤效應的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7年05期
9 何維,林穎,李剛,于松濤,張素梅,劉慶豐,杜桂書,李靜;病原體抗原對γδT細胞細胞毒活性及細胞因子產生的影響[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8年04期
10 何維;γδT細胞的抗原識別機制[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維,林穎,李剛,于松濤,張素梅,劉慶豐,杜桂書,李靜;病原體抗原對γδT細胞細胞毒活性及細胞因子產生的影響[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8年04期
2 閔宏林,宋秀宇,陳勇,李柏青;結核桿菌抗原活化的γδ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3 石宇,何鐘,王東升;γδT細胞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8年03期
4 梅傳忠,沈繼龍,陳勇,李柏青;乙醇及二甲基亞砜對人γδT細胞和αβT細胞凋亡與細胞活性的影響[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5 陳勇,李柏青;人γδT細胞TCR分子與結核桿菌多肽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證據[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5年01期
6 馬安倫,葛海良,張冬青,王樹軍,張笑人,張惠珍;γδT細胞、NK細胞及LAK的生物學特性比較[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1999年03期
7 蔣欣欣,何洪彬,馬馳,張惠媛,何維;γδT細胞對EB病毒轉化人類B淋巴細胞的免疫識別[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10期
8 侯彥強,李柏青,胡建國,陳勇;結核桿菌抗原特異性激發(fā)人γδT細胞活化信號涉及Ras/Erk途徑[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3年08期
9 李超乾,徐永健,陳仕新,倪望,鐘小寧,楊丹蕾,劉先勝,張珍祥;選擇性擴增外周血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γδT細胞的研究[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4年03期
10 馬安倫,葛海良,張冬青,王樹軍,周光炎;一種簡單γδT細胞擴增培養(yǎng)方法及其抗腫瘤生物學功能研究[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培富;謝建平;;結核分枝桿菌雙組份調控系統(tǒng)概況[A];重慶微生物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趙全菊;謝建平;;結核分枝桿菌蛋白酶毒力因子的分子遺傳研究[A];遺傳學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2010中國青年遺傳學家論壇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陳曦;張宗德;劉忠泉;賈紅彥;邢愛英;古書香;;結核分枝桿菌rv3873、rv3879c基因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和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朱明利;;分枝桿菌L型及其檢測方法研究進展[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病毒學、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馮永紅;楊鑫;丁元生;秦蓮花;楊華;鄭瑞娟;王潔;胡忠義;;結核分枝桿菌CE抗原復合物對人巨噬細胞TNF-α產生及抗原提呈相關功能分子表達的影響[A];全國復治肺結核診斷與治療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張月新;辛毅;馬郁芳;;結核分枝桿菌RmlB的表達、純化及酶促反應動力學研究[A];2008年全國糖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8年
7 劉焰;劉勝武;談蓉;馬立新;劉君炎;;結核分枝桿菌Ag85B與ESAT-6雙順反子重組腺表達載體的構建[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毅;邱云青;田苗;張旭霞;李妍;任衛(wèi)聰;魏榮榮;李傳友;;結核分枝桿菌持留蛋白的初步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吳園;胡頻頻;王易偉;李秀全;毛旭虎;鐘敏;;結核分枝桿菌Rv0341蛋白編碼基因iniB的多態(tài)性分析[A];2010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臨床/基礎專業(yè)學術大會匯編[C];2010年
10 溫見翔;吳少庭;陳群;秦莉;袁仕善;雷明軍;潘暉榕;林綺萍;張仁利;高世同;黃達娜;;結核分枝桿菌ESAT-6蛋白的表達與純化[A];全國新出現(xiàn)傳染病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莊愉;新型抗結核疫苗的開發(fā)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記者 陳青;讓結核菌三天內原形畢露[N];文匯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海燕;中國13省市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樂軍;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多維分析[D];復旦大學;2003年
3 范雄林;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疫苗的構建及其免疫學特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4 王u&民;1.結構分枝桿菌毒力相關基因的研究 2.結構分枝桿菌DNA指紋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01年
5 薛瑩;結核分枝桿菌Rpf樣蛋白生物學及免疫學活性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張靈霞;卡介苗重組疫苗的構建、免疫原性及抗結核作用的初步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05年
7 趙明才;結核分枝桿菌喹諾酮耐藥基因功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樊博;結核分枝桿菌PE、PPE家族部分蛋白多肽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10年
9 姜曉穎;北京地區(qū)結核分枝桿菌基因分型及與耐藥性關系的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12年
10 羅濤;結核分枝桿菌北京家族菌株的起源、進化及其與現(xiàn)代人類遷移的聯(lián)系[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霞芳;IFN-γ增強BALB/c小鼠對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抵抗力[D];蘇州大學;2002年
2 王琳;結核分枝桿菌ClpX和ClpP2蛋白酶的克隆表達及其性質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佘茜;結核分枝桿菌PPE68蛋白的表達及初步應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薛瑩;結核分枝桿菌分泌蛋白Ag85B基因的克隆、表達、純化及免疫學特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5 柏銀蘭;結核分枝桿菌分泌蛋白MPT64的表達、純化及免疫學特性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6 王麗梅;分泌表達結核分枝桿菌ESAT-6蛋白的重組BCG的構建、表達及免疫學特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7 高雪;結核分枝桿菌FurA的基因表達及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8 吳悅涵;結核分枝桿菌Rv0901基因在恥垢分枝桿菌的克隆表達及其功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王曉琳;結核分枝桿菌PPE家族免疫相關蛋白PPE68免疫功能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郝方;結核分枝桿菌異檸檬酸裂解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酶學性質研究[D];寧夏醫(yī)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17577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175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