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對曼氏裂頭蚴感染小鼠治療效果的進一步研究
本文選題:裂頭蚴病 + 小鼠; 參考:《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08期
【摘要】:目的進一步研究吡喹酮對裂頭蚴感染小鼠的治療效果。方法將80只小鼠隨機等分為10組,每只小鼠經(jīng)口感染8條裂頭蚴;1~5組小鼠分別在感染后1、2、4、6和8周應用吡喹酮治療(總劑量2 800mg/體重kg,3次/d,療程3d),治療后1周剖殺;6~9組小鼠均在感染后1周以相同劑量吡喹酮進行治療,分別在治療后2、4、6和8周剖殺;第10組小鼠僅灌服蒸餾水,感染后第9周剖殺。檢獲裂頭蚴,計算各組平均檢獲蟲數(shù)和減蟲率。結果裂頭蚴感染后1、2、4、6和8周,小鼠應用吡喹酮治療1周(1~5組)的減蟲率分別為39.00%、18.00%、17.13%、14.00%和8.38%(P0.05);減蟲率具有隨感染后開始治療時間的延遲而降低的趨勢(P0.05)。小鼠感染裂頭蚴后1周,應用吡喹酮治療后1、2、4、6和8周(1、6~9組)的減蟲率分別為39.00%、29.63%、18.75%、14.00%和6.25%(P0.05),減蟲率具有隨治療后時間的延長而降低的趨勢(P0.05)。感染裂頭蚴后1~8周小鼠應用吡喹酮治療和感染1周后小鼠應用吡喹酮治療1~8周,減蟲率變化趨勢一致,即隨感染后時間的延長而降低。結論吡喹酮對小鼠裂頭蚴感染無明顯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raziquantel on mice infected with mitomycaria.Methods 80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0 groups.The mice of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aziquantel for 6 and 8 weeks (total dose 2 800mg/ body weight 3 times / d, course of treatment 3 d, 1 week after treatment).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all the mice in group 6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dose of praziquantel at 1 week after infection.Dose of praziquantel for treatment,The mice in group 10 were treated with distilled water only and killed at 9 weeks after infection.The average seizure number and worm reduction rate of each group were calculated.Results the worm reduction rates of mice treated with praziquantel for 1 week and 1 week after infection were 39. 00% and 18. 13% and 8. 38% respectively.The worm reduction rates of mice treated with praziquantel for 1 week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39.00 and 29.63%, respectively. The worm reduction rates were 14.00% and 6.25%, respectively. The worm reduction rate showed a tendency of decreasing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time after treatment.Mice were treated with praziquantel for 1 ~ 8 weeks after infection and praziquantel for 1 ~ 8 weeks after infection.Conclusion praziquantel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infection of mouse mitomycaria.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醫(yī)學院寄生蟲學教研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81172612)
【分類號】:R38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楠;藺西萌;崔晶;王明明;井豐軍;祁欣;王莉;王中全;;不同劑量吡喹酮治療曼氏裂頭蚴感染小鼠的療效觀察[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0年01期
2 黃繼漢,黃曉暉,陳志揚,鄭青山,孫瑞元;藥理試驗中動物間和動物與人體間的等效劑量換算[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4年09期
3 藺西萌;王中全;;我國曼氏裂頭蚴病臨床特征概述[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1年06期
4 崔晶;王明明;趙雨薇;甘冠華;胡博文;姜鵬;祁欣;劉莉娜;王中全;;阿苯達唑?qū)β狭杨^蚴感染小鼠的療效觀察[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2年01期
5 王中全;王明明;祁欣;姜鵬;李楠;藺西萌;崔晶;;吡喹酮對曼氏裂頭蚴感染小鼠治療效果的進一步觀察[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1年10期
6 林炳亮;陳祿彪;張曉紅;林潮雙;楊紹基;;廣東11例裂頭蚴病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3年S1期
7 崔晶;姜鵬;祁欣;藺西萌;李楠;王明明;王中全;;河南省部分地區(qū)蛙類曼氏裂頭蚴感染情況調(diào)查[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萬光;汪小將;;幾種與水產(chǎn)動物有關的人體寄生蟲病流行及防治[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4期
2 方強,孫新,夏惠,胡守鋒,沈繼龍;豬帶絳蟲孕節(jié)內(nèi)蟲卵數(shù)量的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王雪梅,沈繼龍,孫新;蚌埠地區(qū)農(nóng)村中小學生頭虱感染流行因素調(diào)查[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黃樺;陳治文;陳正徐;胡博;王東萍;;三氧化二砷對小鼠惡性黑素瘤抑制機制的探討[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楊宏東,高靜;華支睪吸蟲病1例[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陳建芳;閆艷;苑丹丹;郭秀瑞;楊宏東;牛兵;杜鳳霞;;大學生蠕形螨感染情況調(diào)查[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喬琳琳;黃飛;閆小光;宮環(huán);李怡;;黃連煎劑對代謝綜合征大鼠模型骨骼肌AMPK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年01期
8 吳追樂;李西海;吳廣文;葉蕻芝;吳明霞;劉獻祥;;透骨消痛膠囊含藥血清對軟骨細胞線粒體凋亡通路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年02期
9 林琴;王廣發(fā);湯秀英;鄒水蘭;;地塞米松對內(nèi)毒素致急性肺損傷大鼠肺的保護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4期
10 劉克;楊東海;侯軍霞;張京保;陳曉寧;;棘顎口線蟲與胃癌的關系[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韜;鄧多;周文菁;周望;黃紅兵;;升板方對Sprague-Dawley大鼠CY3A1酶活性的影響[A];共鑄醫(yī)藥學術新文明——2012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陳曉紅;趙志剛;王慧媛;;非洲135例瘧疾回顧性分析[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3 劉韜;鄧多;周文菁;周望;黃紅兵;;升板方對Sprague-Dawley大鼠CY3A1酶活性的影響[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4 徐露;董志;王如偉;黃黎;;EGB制劑、阿司匹林及波立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比較及對PAF含量影響[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5 徐露;董志;王如偉;黃黎;;不同廠家銀杏葉提取物制劑對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及PAF含量的影響[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6 徐露;董志;王如偉;黃黎;;多個廠家EGB制劑對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及PAF含量的影響[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7 徐露;董志;王如偉;黃黎;;EGB制劑同三種活血化瘀中成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對PAF含量影響的比較[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8 喬琳琳;黃飛;閆小光;宮環(huán);李怡;;黃連煎劑對代謝綜合征大鼠模型骨骼肌AMPK表達的影響[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中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宋太平;張威;鄭南方;;阿米巴痢疾誤診原因分析及避免措施[A];中醫(yī)肛腸理論與實踐——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暨二零一零年中醫(yī)肛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劉劍;徐韶東;張志清;楊秀嶺;亢澤坤;;5-HT_3拮抗劑止吐藥對大鼠體內(nèi)洛鉑藥動學的影響[A];2013年中國臨床藥學學術年會暨第九屆臨床藥師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金玲;脂肪酸合成酶(FAS)在大鼠子宮、乳腺組織的表達及與雌激素關系的探討[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2 馬琳琳;孕激素不同種類及不同劑量對小鼠子宮內(nèi)膜形態(tài)及出血有關基因表達影響的比較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3 高永健;黃芪多糖對TNBS誘導大鼠實驗性結腸炎的治療作用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4 莊燦;參芪復方對GK大鼠大血管病變血管緊張素Ⅱ及其受體影響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曹劍;巴西蘇木素促進小鼠周圍神經(jīng)損傷修復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孟君;靈術顆粒治療PCOS胰島素抵抗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趙麗;筋脈通對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經(jīng)及雪旺細胞DNA氧化損傷致細胞凋亡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8 周玉俠;急性移植排斥反應過程中MHC-I表達變化的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9 梁曉萍;基于液質(zhì)聯(lián)用的代謝組學在中藥復方療效和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吳追樂;透骨消痛膠囊含藥血清對軟骨細胞活性與線粒體凋亡通路及細胞外基質(zhì)的影響[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云;估計人群日本血吸蟲感染狀態(tài)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楊愛文;基于表達譜芯片技術的基因組學在中藥藥理及病理研究中的應用[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黃曉朋;自擬助精湯對雄性雷公藤多苷SD大鼠生殖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趙麗;舒芬太尼后處理對大鼠腸缺血再灌注后肝細胞凋亡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鄭巧芬;舒芬太尼后處理對大鼠腸缺血再灌注時肺組織損傷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王翠娜;玉米花絲安全性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陳磊;仙茅在血漿、唾液中的藥代動力學及相關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黃穎;四磨湯口服液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血漿胃腸激素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李小娟;蒿甲醚抗多房棘球絳蟲泡球蚴的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姬巧霞;維生素E琥珀酸酯對黑色素瘤B16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淑紅,崔黎明,劉冰,吳春鳳,田景崎;皮膚裂頭蚴病誤診十年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3期
2 賈杰;丙硫苯咪唑 (albendazole)[J];重慶醫(yī)藥;1987年01期
3 肖樹華;抗血吸蟲及抗絳蟲新藥吡喹酮的實驗研究[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寄生蟲病分冊);1978年06期
4 詹益金;;精索曼氏裂頭蚴病一例報告[J];廣西醫(yī)學;1990年04期
5 申少云;;蛙肉敷牙致眼裂頭蚴病一例[J];廣后醫(yī)學;1989年02期
6 戴沛軍;李立;王恒輝;;曼氏裂頭蚴致胸腔積液1例[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年09期
7 范樹奇,徐之杰;黑龍江曼氏裂頭蚴病2例[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8 甘吉洪;曼氏裂頭蚴病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年06期
9 邵運良,侯乒,莊蔚松,唐慧明;眼瞼曼氏裂頭蚴病1例[J];臨床眼科雜志;2004年06期
10 戚日玲;劉遠芳;王海;劉海安;梁淑晶;沈浩賢;李小敏;陳新宇;馬長玲;陳代雄;;2004-2007年廣州市售蛙類曼氏迭宮絳蟲裂頭蚴感染調(diào)查[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8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元清;;吡喹酮治療劑量與小鼠體內(nèi)曼氏血吸蟲體表變化的關系[J];國際醫(yī)學寄生蟲病雜志;1984年03期
2 樂文菊;吡喹酮對體外細粒棘球絳蟲成蟲的作用:掃描電鏡觀察[J];國際醫(yī)學寄生蟲病雜志;1982年04期
3 吳偉;黃一心;;衛(wèi)氏并殖吸蟲感染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征1例[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0年02期
4 宋文劍,孔爭,李雍龍;吡喹酮對日本血吸蟲毛蚴攻擊力的影響[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94年03期
5 王曉勤;吡喹酮作用后鼠體內(nèi)的殘存血吸蟲[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88年03期
6 張渝娟,全鈺珠,黃婉蕓;吡喹酮在誘導和未誘導大鼠肝微粒體內(nèi)的羥化代謝概貌及其羥化物的質(zhì)譜鑒定[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6年01期
7 史大中;吡喹酮對囊尾蚴糖原和鹼性磷酸酶的影響[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83年04期
8 梁幼生,戴建榮,朱蔭昌,李洪軍,徐明,司進,許永良,杭盤宇,G.C.Coles,M.J.Doenhoff;血吸蟲對吡喹酮抗藥性的研究Ⅷ 曼氏血吸蟲吡喹酮抗性株與敏感株對鼠的易感性及其產(chǎn)卵量[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4年01期
9 沈佩琳,錢燮銘,許儉曼,張燕萍;吡喹酮對體外培養(yǎng)華支睪吸蟲的作用[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1986年03期
10 劉紀伯;陳鴻雛;羅興仁;劉光惠;顧國慶;易德友;劉宗華;;吡喹酮對斯氏肺吸蟲損害的電鏡和組織化學觀察[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199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偉;馮娟;陳煒;張小娟;袁樹民;廉虹;張連峰;;系統(tǒng)表達HB-EGF轉(zhuǎn)基因小鼠的建立[A];實驗動物與藥理學、毒理學研究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劉向前;吳少庭;秦莉;袁仕善;黃達娜;雷明軍;潘暉榕;林綺萍;張仁利;高世同;劉能保;;幾種SARS DNA疫苗對Balb/c小鼠重要器官影響的組織病理學研究[A];全國寄生蟲學與熱帶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劉玉龍;周劍影;王國權;戴宏;段瑩瑩;郭曉葵;李元;;人重組白細胞介素-8(rhIL-8)對受照小鼠抗放作用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醫(yī)學與防護學分會第三次全中國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4 王東琳;張新海;宋朝君;徐向升;金伯泉;;大鼠抗小鼠PTA1/CD226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A];中國免疫學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6年
5 李光;康健;;間歇低氧小鼠胰腺β細胞凋亡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李璐娜;侯桂華;梁婷;張超;劉德宜;;小鼠MIF在小鼠同種皮膚移植排斥反應中對T細胞增殖和IL-2產(chǎn)生的影響[A];山東免疫學會、山東微生物學會醫(yī)學微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山東省醫(yī)學會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業(yè)委員會、山東省醫(yī)藥生物技術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1年
7 錢東;王紅梅;林海燕;張璇;祝誠;;泛素-蛋白水解酶復合體通路對小鼠圍植入期子宮血管發(fā)的生影響及機理研究[A];第九次全國生殖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8 郭濤;張鳳蘊;王麗群;高淑英;崔洪波;李迪;王紅;李殿俊;;牛S抗原的提取、鑒定及EAU模型的建立[A];慶祝黑龍江省免疫學會成立十周年(1993—2003)論文集[C];2003年
9 唐佳;潘南楠;李駿;李標文;冷靜;;LPSp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產(chǎn)生NO的影響[A];中南地區(qū)第六屆生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陳雪華;柯山;黎皓;顧琴龍;朱正綱;劉炳亞;;小鼠骨髓來源成熟狀態(tài)樹突狀細胞的體外誘導培養(yǎng)及鑒定[A];第三屆全國中醫(y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松;TRPM8是“冷”蛋白[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2 吳m#麓;小鼠醫(yī)院:老鼠為我們而病[N];北京科技報;2008年
3 魏忠杰;人體乳腺癌病毒可能源自小鼠[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4 吳曉東;中美交流人類和小鼠全基因組功能分析研究[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5 記者 江世亮;終極分化體細胞克隆小鼠成功[N];文匯報;2006年
6 陳子久 李文輝 沈曉梅;給抗癌思維加點新“元素”[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7 記者 杜華斌 張巍巍;科學家成功創(chuàng)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數(shù)[N];科技日報;2010年
8 張筠;南京專家建立可調(diào)控小鼠生物鐘模型[N];江蘇科技報;2010年
9 常麗君;哈佛育出能“聞”出光線的小鼠[N];科技日報;2010年
10 呂 恕 黃美怡 常 萱 Kara Stark;應用ATM轉(zhuǎn)基因小鼠作為中醫(yī)藥腫瘤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琰;五羥色胺對小鼠社會行為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8年
2 張斌;適于微米切片的小鼠全腦標本制備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魏培;hAAT基因?qū)π∈骾PSCs及其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的免疫保護作用[D];暨南大學;2012年
4 薛承彪;TLR/MYD88/NF-κB信號通路阻斷對減輕小鼠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孔輝;水通道蛋白4對成年CD1小鼠腦內(nèi)神經(jīng)再生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李巍;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體轉(zhuǎn)基因小鼠的建立及相關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7 巴月;HBV DNA免疫引起多器官病理損傷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8 侯桂華;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在同種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9 周蓮娣;香菇多糖對約氏瘧原蟲感染BALB/c小鼠紅內(nèi)期免疫應答調(diào)節(jié)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張新海;小鼠PTA1/CD226分子的基因克隆及其表達、分布和功能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煒曦;新肌纖生成調(diào)節(jié)因子MR-1基因功能的初步探討[D];吉林大學;2004年
2 顧克菊;免疫抑制宿主Toll樣受體表達及對煙曲霉菌感染免疫應答[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秦迎;小鼠子宮內(nèi)膜中DBA、ECL和RCA-Ⅰ受體在胚泡植入過程中的表達狀況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智建生;雌二醇和孕酮對小鼠心肌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劉洋;胰島素對ICR小鼠早期胚胎體外發(fā)育的影響[D];昆明醫(yī)學院;2008年
6 董海龍;小鼠子宮內(nèi)膜細胞MHC Ⅱ表達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8年
7 陶玉慧;神經(jīng)前體細胞在成年小鼠脊髓的分布特征[D];南昌大學;2008年
8 賀厚光;小鼠尿道下裂動物模型的建立[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時淑娟;雌二醇和孕酮對小鼠免疫器官淋巴細胞的調(diào)節(ji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成先桂;馬爾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臨床分離株致病力動物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458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174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