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呼吸鏈酶復合物V缺陷與線粒體病
本文選題:線粒體呼吸鏈 切入點:復合物V 出處:《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線粒體呼吸鏈酶復合物V,也稱為ATP合酶,是位于線粒體內膜上的大蛋白復合體,由2個功能性蛋白復合物F0及F1構成。復合物V是線粒體呼吸鏈的最后一個復合物,在線粒體中通過電化學梯度傳遞質子,以ADP、Pi及Mg2+為原料合成ATP,為細胞供能。大多數患者新生兒期發(fā)病,導致嚴重腦損害或多臟器損害,病死率很高。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神經肌肉病、心肌病、高乳酸血癥及3-甲基戊烯二酸尿癥等,因受累器官的不同導致顯著的臨床異質性。復合物V由16個亞基組成,由線粒體基因與核基因共同編碼。迄今,國內外已報道了MT-ATP6、MT-ATP8、ATPAF2、TMEM70、ATP5E基因突變導致的復合物V缺陷。本文總結了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V的結構及功能,并對復合物V缺陷的病理、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及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Abstract]: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enzyme complex V, also known as ATP synthase, is a large protein complex located on the mitochondrial intima and is composed of two functional protein complexes F0 and F1. Complex V is the last complex in the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ATP was synthesized by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transport of protons in mitochondria, and ADPP-Pi and Mg2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to provide energy for the cells. Most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neonatal stage disease, which resulted in severe brain damage or multiple organ damag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neuromuscular disease, cardiomyopathy, hyperlactic acidemia and 3-methylpentenediuricuria, which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linical heterogeneity due to different involved organs. Complex V was composed of 16 subunits. It is encoded by mitochondrial gene and nuclear gene. Up to now, we have reported the V defect of complex V caused by mutation of ATPAF2 and TMEM70AT5E gene in MT-ATPase 6, MT-ATP 8, ATPAF2 and TMEM70.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 V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athology of complex V defect is summarized. The advances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molecular genetics are reviewed.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兒科;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I09B04)
【分類號】:R3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堯;孫芳;孔慶鵬;魏曉瓊;戚豫;張英;馬yN楠;Sayami Sujan;王朝霞;袁云;楊艷玲;姜玉武;秦炯;;Leigh綜合征患兒核基因和線粒體基因突變的初步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8年12期
2 孫飛;周強軍;孫吉;翟宇佳;饒子和;;線粒體呼吸鏈膜蛋白復合體的結構[J];生命科學;2008年04期
3 王朝霞 ,袁云 ,陳清棠 ,楊艷玲 ,張月華 ,戚豫;Leigh綜合征的線粒體DNA突變分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3年01期
4 戚豫,姜玉武,楊艷玲,潘虹,王朝霞,袁云,秦炯,吳希如;亞急性壞死性腦病的線粒體DNA8993位點突變[J];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200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遠軍;李兵;彭廣大;胡顯瓊;查宏賢;趙建欣;王永州;沈衛(wèi)德;李瑞;;家蠶追寄蠅線粒體DNA細胞色素b基因及其側翼tRNA基因的克隆與序列結構和進化分析[J];蠶業(yè)科學;2010年05期
2 孫芳,楊艷玲,戚豫,宋金青,錢寧,王朝霞,姜玉武,肖江喜,王麗,秦炯,吳希如;SURF1基因突變導致Leigh綜合征家系1例[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年02期
3 孫芳,戚豫,王麗,楊艷玲;Leigh綜合征的臨床和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年02期
4 張堯;孫芳;楊艷玲;常杏芝;戚豫;齊朝月;肖江喜;秦炯;吳希如;;丙酮酸脫氫酶E1α亞單位缺陷導致Leigh綜合征[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年03期
5 魏曉瓊;孔慶鵬;張堯;楊艷玲;常杏芝;戚豫;齊朝月;肖江喜;秦炯;吳希如;;線粒體基因13513G>A突變導致呼吸鏈酶復合物I缺陷Leigh綜合征[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年05期
6 馬艷艷;吳桐菲;劉玉鵬;王嶠;宋金青;肖江喜;姜玉武;楊艷玲;;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Ⅱ缺陷所致Leigh綜合征[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年07期
7 黃敏;趙玲玲;;呼吸鏈酶復合體Ⅰ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1年05期
8 施維;鐘勇;;遺傳性視神經變性疾病與線粒體功能障礙[J];國際眼科縱覽;2006年03期
9 劉玉鵬;馬艷艷;吳桐菲;王嶠;孔慶鵬;魏曉瓊;張堯;宋金青;常杏芝;張月華;肖江喜;楊艷玲;;ND3基因10191T>C突變導致的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Ⅰ缺陷[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08期
10 宋元宗,王自能,柳國勝,劉新;Leigh綜合征肌肉超微結構觀察[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邵遠軍;李兵;彭廣大;胡顯瓊;查宏賢;趙建欣;王永州;沈衛(wèi)德;李瑞;;家蠶追寄蠅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及其側翼tRNA基因的克隆與序列結構和進化分析[A];全國家蠶病害控制技術與安全養(yǎng)蠶模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曾文;恒河猴川西亞種生物學特性背景數據建立及在新藥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沈亞歐;玉米C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microRNA克隆與功能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8年
3 楊淵;Cr(Ⅵ)誘導肝細胞能量代謝相關基因表達改變及其與細胞凋亡的關系[D];中南大學;2012年
4 車紅花;益氣活血中藥復方對CVB3病毒性心肌炎COXⅠ、COXⅡ,ATP6,,RPL27a基因表達的影響[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5 彭艷;艾灸健脾作用及其與腸上皮細胞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相關性的實驗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飛雄;深低溫停循環(huán)后大鼠海馬線粒體超微結構觀察及定量分析[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2 郭旭霞;耐力運動訓練對大鼠骨骼肌線粒體能量代謝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陸燕玲;耐力運動訓練對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線粒體能量代謝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邵遠軍;家蠶追寄蠅線粒體基因組的結構和種系進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馬力;三種典型納米材料致大鼠肺損傷的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9年
6 賀國華;電極干預對青霉素致癇大鼠ATP5B和Cytc表達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曹小帥;丁苯酞對癲癇大鼠海馬線粒體保護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張長靜;煙草胞質雄性不育系線粒體基因及小孢子發(fā)育期基因表達差異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9 孫斯凡;柴黃益腎顆粒對STZ誘導DN大鼠的保護作用機制及大鼠Uqcrfsl基因重組質粒構建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王培峻;電針對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質細胞線粒體功能及超微結構的影響[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朝霞,李曉東,陳清棠,賀茂林,吳小晶;線粒體肌病和腦肌病外周血細胞線粒體DNA的定量分析[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2 孫芳,楊艷玲,戚豫,宋金青,錢寧,王朝霞,姜玉武,肖江喜,王麗,秦炯,吳希如;SURF1基因突變導致Leigh綜合征家系1例[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年02期
3 張堯;孫芳;楊艷玲;常杏芝;戚豫;齊朝月;肖江喜;秦炯;吳希如;;丙酮酸脫氫酶E1α亞單位缺陷導致Leigh綜合征[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年03期
4 孫芳 ,張堯 ,楊艷玲 ,戚豫 ,王朝霞 ,宋金青 ,錢寧 ,王麗 ,秦炯 ,吳希如;導致Leigh綜合征的SURF1基因的兩個新突變[J];臨床兒科雜志;2005年08期
5 張堯;楊艷玲;秦炯;;丙酮酸脫氫酶復合物缺陷與疾病[J];臨床兒科雜志;2006年12期
6 孫芳;楊艷玲;王朝霞;戚豫;宋金青;錢寧;姜玉武;肖江喜;秦炯;吳希如;;SURF1基因兩個新突變致Leigh綜合征1例[J];中國醫(yī)刊;2006年05期
7 姜玉武,黃奕輝,秦炯,袁云,戚豫,肖江喜,楊艷玲,吳希如;兒童Leigh綜合征的臨床、神經病理及分子遺傳學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1年06期
8 王朝霞,劉淑萍,楊艷玲,沈定國,吳麗娟,戚豫,陳清棠;線粒體腦肌病伴高乳酸血癥和卒中樣發(fā)作綜合征的線粒體DNA突變特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1年05期
9 王朝霞 ,袁云 ,陳清棠 ,楊艷玲 ,張月華 ,戚豫;Leigh綜合征的線粒體DNA突變分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3年01期
10 孫芳,楊艷玲,戚豫,王朝霞,袁云,宋金青,錢寧,姜玉武,肖江喜,王霄英,王麗,秦炯,吳希如;SURF1基因604G→C雜合性錯義突變所致Leigh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與分子遺傳學研究[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5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慧,方家駒;線粒體病[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2期
2 李桂英;董博;;線粒體基因與疾病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年12期
3 曹麗,傅松濱;人線粒體病[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2000年02期
4 李東至,廖燦;線粒體功能異常及其遺傳學診斷[J];生殖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5 彭潔;管濤;高洪;;線粒體超微病變與線粒體病[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6年08期
6 李冬玲;;線粒體病的母系遺傳[J];濰坊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曹智;馬駿;袁文俊;林麗;;熱休克蛋白60與細胞凋亡[J];生理科學進展;2008年03期
8 傅艷平;米緒華;石剛;羅燦;周紅;范春元;;線粒體介導血管緊張素Ⅱ誘導NOX1基因表達的增加[J];華西醫(yī)學;2009年10期
9 李爾然;洪欣;劉霞;尚俊依;王波;王昆;王秋月;康健;;碘乙酰胺誘導成纖維細胞水通道蛋白1的表達具有能量依賴性[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10 龍建綱,王學敏,高宏翔,劉昌盛,劉志,繆明永,劉健康;丙二醛對大鼠肝線粒體呼吸功能及相關脫氫酶活性影響[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技術方法[A];中國解剖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0年
2 崔書強;安江紅;;運動、活性氧與抗氧化劑[A];中國活性氧生物學效應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3 劉樹森;;氧自由基與線粒體醫(yī)學和線粒體藥學問題[A];第五屆全國自由基生物學與自由基醫(yī)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魏忠杰;植入外源RNA有望治療線粒體病[N];醫(yī)藥經濟報;2004年
2 何德功;受精卵基因療法可治線粒體病[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3 葉少芳;活躍的線粒體研究[N];健康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培穎;線粒體呼吸鏈復合體Ⅲ功能抑制對大鼠皮層神經元高電壓激活鈣通道的作用及機制[D];復旦大學;2010年
2 黃蕤;PMA誘導K562細胞向巨核系分化過程中線粒體功能的變化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1年
3 肖芳;Cr(Ⅵ)誘導肝細胞線粒體呼吸鏈功能紊亂在細胞凋亡與早衰中的分子機制[D];中南大學;2012年
4 袁勇;缺血后處理對大鼠小腸缺血—再灌注損傷治療的實驗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鄒悅;Cr(Ⅵ)對L-02肝細胞線粒體呼吸鏈復合體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2年
2 陳香郡;線粒體融合、分裂在錳誘導的PC12細胞損傷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594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155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