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驅動甲胎蛋白表達誘導肝細胞惡性轉化的分子機制
本文關鍵詞:乙型肝炎病毒驅動甲胎蛋白表達誘導肝細胞惡性轉化的分子機制 出處:《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3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肝癌細胞的惡性轉化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關.但是HBV沒有直接誘導肝癌發(fā)生的生物學功能,HBV可通過其x蛋白(HBx)激活生長信號,促進癌基因的表達從而誘導肝細胞惡性轉化.在肝細胞惡性轉化過程的早期,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基因被激活,而AFP能激發(fā)PI3K/AKT信號傳遞,由于PI3K/AKT信號途徑具有促進細胞惡性轉化的作用,所以AFP的表達在HBV誘導肝細胞惡性轉化過程發(fā)揮關鍵性作用.本文就HBV通過優(yōu)先驅動AFP表達促進肝癌細胞增殖和自然重編程從而誘發(fā)肝癌的分子機制進行闡述,對認識AFP在HBV相關性肝癌發(fā)生過程中的作用以及預警肝癌發(fā)生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Abstract]: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nd inf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hepatitis C virus closely related. But HBV did not directly induc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liver cancer, HBV through its X protein (HBx) activated growth signals,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cancer gene to induc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epatocyt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liver cell the process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lpha fetoprotein (alpha fetoprotein AFP) gene is activated, and AFP can stimulate PI3K/AKT signaling,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can promote cell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so the expression of AFP in HBV induced liver cell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process play a key role. In this paper, HBV driven AFP expression promotes by priorit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o induce liver cancer liver cancer by natural elabor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AFP in HBV 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effect of the warning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t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海南省腫瘤發(fā)生和干預重點實驗室 海南醫(yī)學院;海南大學農學院;海南醫(yī)學院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81360307,81260306,81160261,31060164)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No.NCET-10-0124) 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No.211146) 海南省重點科技項目(No.DZXM20110038) 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309034,310044)~~
【分類號】:R373
【正文快照】: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癥類型之一,在全球范圍內HCC相關死亡因素中排名第3,全球每年有超過60萬新發(fā)病例.肝癌的發(fā)生與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關,我國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發(fā)國家之一,我國肝癌發(fā)病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約有11萬人死于肝癌[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強,鐘翠平,王國強,傅繼東,顧云娣;甲胎蛋白對樹突狀細胞免疫表型影響的體外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1年04期
2 王紹猷;田春林;周德南;甘友全;楊克政;;分泌抗人甲胎蛋白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株的建立[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1990年02期
3 李孟森,李平風,李剛,杜國光;甲胎蛋白對HeLa細胞增殖的促進作用[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2002年06期
4 周笛;劉光澤;范沛;顧為望;;HCV人鼠嵌合體模型的制備初探[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0年10期
5 何南祥;張秀芝;蔣自鐘;郭茂福;;人腸粘膜等勻漿對乙型肝炎抗原的抑制作用[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79年04期
6 劉寶璋;乙型肝炎病毒的最新研究和展望[J];日本醫(yī)學介紹;1980年08期
7 劉志平,施溥濤,江壽平;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分子的二級結構預測[J];科學通報;1985年08期
8 楊玉英;何啟君;黃果勇;黃達春;;一例熊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四年的血清學及肝組織光、電鏡觀察報告[J];實驗動物與比較醫(yī)學;1989年01期
9 陳賢欽;;肝炎病毒可能觸發(fā)肝癌基因[J];生物學通報;1989年09期
10 ;裸鼠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體內研究[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沃健兒;侯偉;劉克洲;李敏偉;陳離偉;胡中榮;劉榮華;胡敏君;;不同結合臂長10-23 DNAzymes對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達的抑制作用[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2 王春花;成軍;王欣欣;吳煜;劉妍;郎振為;;乙型肝炎病毒前-前-S蛋白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和純化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九次感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孔祥平;任向榮;;RNA干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進展[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療進展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6年
4 崣孴玲;蔡光明;張新全;李壯;;中藥活性部位JMS的抗病毒作用評價[A];海峽兩岸三地藥理學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2001年
5 崣孴玲;蔡光明;張新全;李壯;;中藥活性部位JMS的抗病毒作用評價[A];海峽兩岸三地藥理學學術報告會論文匯編[C];2001年
6 黃力毅;羅光漢;吳繼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BCP變異意義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感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7 雷宇;黎燕;王蜀強;陳壓西;周智;任紅;;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四環(huán)素調控體系的構建及其在真核細胞中的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孟忠吉;李磊;李新宇;張正茂;張振華;田擁軍;王寶菊;張s,
本文編號:1401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140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