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繼轉(zhuǎn)移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CD8α~-樹突狀細胞通過IL-10抑制OVA誘導的過敏性哮喘
本文關鍵詞:過繼轉(zhuǎn)移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CD8α~-樹突狀細胞通過IL-10抑制OVA誘導的過敏性哮喘,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究日本血吸蟲(SJ)感染小鼠哪種樹突狀細胞(DC)亞群對抑制OVA誘導的過敏性哮喘有關鍵作用,并研究其抑制作用的機制。方法:取SJ感染小鼠和正常小鼠各10只,采用MACS方法從脾臟中提取CD8α+DC和CD8α-DC,分別表示為:NCD8α+DC,NCD8α-DC,SJCD8α+DC,SJCD8α-DC。另取24只小鼠,隨機分為4組:Normal組、Asthma組、SJCD8α+組和SJCD8α-組。SJCD8α+組:過繼轉(zhuǎn)移SJCD8α+DC后,用OVA誘發(fā)哮喘的小鼠;SJCD8α-組:過繼轉(zhuǎn)移SJCD8α-DC后,用OVA誘發(fā)哮喘的小鼠;Asthma組:不過繼轉(zhuǎn)移DC,僅與SJCD8α+組和SJCD8α-組小鼠在同一時間用OVA誘發(fā)哮喘的小鼠;Normal組:正常對照小鼠,不過繼轉(zhuǎn)移DC,也不誘發(fā)哮喘。對SJCD8α+組、SJCD8α-組和Asthma組小鼠誘發(fā)哮喘結(jié)束后,處死各組小鼠。1.取肺組織,制作石蠟切片,HE染色后,觀察各組小鼠肺組織病理變化。2.分別提取NCD8α+DC,NCD8α-DC,SJCD8α+DC,SJCD8α-DC的總RNA,反轉(zhuǎn)錄為c DNA,采用q-PCR的方法檢測DC亞群IL-12和IL-10 m RNA水平。3.收集各組小鼠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ELISA法檢測各組小鼠BALF中IL-10蛋白水平。4.取各組小鼠脾臟,制備脾細胞懸液,在一定濃度OVA的刺激下,對脾細胞進行體外培養(yǎng)。72h后,收集脾細胞培養(yǎng)上清(SCS),用ELISA方法檢測各組小鼠SCS中IL-10蛋白水平。結(jié)果:1.與Asthma組小鼠相比,SJCD8α+組小鼠肺組織病理性炎癥減輕:肺間質(zhì)仍有炎細胞浸潤,支氣管管腔可見黏液潴留,但管壁較完整,增厚不明顯。然而,與Asthma組和SJCD8α+組小鼠相比,SJCD8α-組小鼠肺組織病理性炎癥明顯減輕:肺間質(zhì)炎性細胞浸潤明顯減輕,支氣管管壁完整,增厚不明顯,管腔內(nèi)黏液潴留少見。過繼轉(zhuǎn)移SJCD8α-DC對過敏性哮喘的抑制作用強于SJCD8α+DC。2.NCD8α+DC、NCD8α-DC、SJCD8α+DC和SJCD8α-DC的IL-12 m RNA水平分別為23.14±0.40、18.74±2.92、37.96±1.36和25.34±4.31(GAPDH%),SJCD8α-DC IL-12 m RNA表達水平低于SJCD8α+DC(P0.01),與NCD8α+DC、NCD8α-DC相比無明顯差異。NCD8α+DC、NCD8α-DC、SJCD8α+DC和SJCD8α-DC的IL-10 m RNA水平分別為79.74±1.39、89.50±13.95、103.17±3.69和172.68±29.39(GAPDH%),SJCD8α-DC IL-10mRNA表達水平高于NCD8α-DC和SJCD8α+DC(P0.05,P0.05)。3.Normal組、Asthma組、SJCD8α+組和SJCD8α-組小鼠SCS中IL-10蛋白水平分別為(142.23±11.96)pg/ml、(164.42±26.47)pg/ml、(254.16±26.28)pg/ml和(841.53±9.49)pg/ml。SJCD8α-組小鼠SCS中IL-10蛋白表達水平明顯高于Normal組、Asthma組和SJCD8α+組(P0.001,P0.001,P0.001)。4.Normal組、Asthma組、SJCD8α+組和SJCD8α-組小鼠BALF中IL-10蛋白水平分別為(151.63±10.40)pg/ml、(144.54±10.18)pg/ml、(202.88±30.98)pg/ml和(411.21±7.81)pg/ml。SJCD8α-組BALF中IL-10蛋白水平明顯高于Normal組、Asthma組和SJCD8α+組(P0.001,P0.001,P0.001)。結(jié)論:1.SJCD8α-DC對OVA誘導的過敏性哮喘的抑制有關鍵作用。2.SJCD8α-DC是耐受型DC。3.SJCD8α-DC通過增加IL-10表達量抑制過敏性哮喘。
【關鍵詞】:日本血吸蟲 過敏性哮喘 樹突狀細胞 IL-10 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62.25;R532.21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縮略語10-11
- 前言11-14
- 研究現(xiàn)狀、成果11-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對象和方法14-35
- 1 實驗準備14-16
- 1.1 陽性釘螺14
- 1.2 實驗動物14
- 1.3 主要試劑14-15
- 1.4 主要儀器設備15
- 1.5 液體配制15-16
- 2 實驗方法16-35
- 2.1 建立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模型16-17
- 2.2 提取DC亞群17-20
- 2.3 流式細胞術檢測DC純度20
- 2.4 建立實驗動物模型20-21
- 2.5 取材21-25
- 2.6 肺組織病理學檢查25-27
- 2.7 樹突狀細胞亞群IL-12和IL-10 mRNA表達量的檢測27-32
- 2.8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和脾細胞培養(yǎng)上清中IL-10蛋白水平的測定32-34
- 2.9 統(tǒng)計學分析34-35
- 結(jié)果35-41
- 1 小鼠肺組織病理變化35-36
- 1.1 Normal組小鼠肺組織病理35
- 1.2 Asthma組小鼠肺組織病理35
- 1.3 SJCD8α+組小鼠肺組織病理35-36
- 1.4 SJCD8α-組小鼠肺組織病理36
- 2 樹突狀細胞亞群IL-12和IL-10 mRNA表達量36-38
- 3 小鼠脾細胞培養(yǎng)上清中IL-10蛋白水平38-40
- 4 小鼠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 IL-10 蛋白水平40-41
- 討論41-44
- 1 關于SJCD8α-DC是抑制過敏性哮喘的關鍵DC亞群的討論41
- 2 關于SJCD8α-DC功能類型的討論41-42
- 3 關于SJCD8α-DC通過IL-10抑制過敏性哮喘的討論42-43
- 4 研究的意義與展望43-44
- 結(jié)論44-45
- 參考文獻45-51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51-52
- 附錄52-54
- 綜述 IL-10和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對哮喘作用的研究進展54-69
- 綜述參考文獻61-69
- 致謝6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穎,袁慧敏;呼盟地區(qū)哮喘病控制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0年01期
2 林超,李紹明;阿斯匹林誘發(fā)過敏性哮喘1例報告[J];海峽藥學;2004年05期
3 李永春;;他患的是過敏性哮喘嗎?[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6年20期
4 楊汝鑫;;胞磷膽堿鈉注射液致過敏性哮喘1例[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年09期
5 黎巨成;林泉根;;過敏性哮喘67例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年04期
6 ;治療過敏性哮喘的新藥[J];新醫(yī)藥通訊;1972年04期
7 李智華;;抗敏煎治療過敏性哮喘48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1988年03期
8 王伯超;;天蝎散治過敏性哮喘[J];湖北中醫(yī)雜志;1991年06期
9 魏長宏;;林可霉素致過敏性哮喘1例[J];武警醫(yī)學;1992年03期
10 ;天蝎散治過敏性哮喘[J];中國農(nóng)村醫(yī)學;199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光輝;祝戎飛;王忠喜;黃愛霞;李文靜;陳歡;張威;;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過敏性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黃旭文;;87例過敏性哮喘脫敏治療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楊海淼;隋曉丹;;過敏性哮喘的預防及調(diào)護[A];2009年全國中醫(yī)藥科普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曹加;;食物過敏性支氣管哮喘[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哮喘學術會議暨中國哮喘聯(lián)盟第一次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李才;忻曉晶;;過敏性哮喘的三維治療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結(jié)核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6 潘頻華;曹足;王展;夏清;;過敏性哮喘小鼠模型自噬觀察以及神經(jīng)生長因子抗體干預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3第十四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7 王健;張軍;龍憲連;蔡剛;沈茜;;重組可誘導共刺激分子融合蛋白治療過敏性哮喘病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軍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劉惠青;湯雪璐;閆愛英;楊文蘭;;540例過敏性哮喘脫敏治療的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陳進凡;黃仕君;柳淵潔;;1116例過敏性哮喘患者血清變應原檢測結(jié)果分析[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程相鐸;梅海豫;胡光榮;;口服螨液免疫治療過敏性哮喘[A];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濤;過敏性哮喘對后代有影響嗎[N];民族醫(yī)藥報;2008年
2 蒲昭和;過敏性哮喘常見致病因素[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3 王麗芳;過敏性哮喘是否遺傳[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4 余寧寧;治療過敏性哮喘有新手段[N];健康報;2006年
5 張潔;打掃房間的學問[N];湖北日報;2005年
6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呼吸科教授 遲春花;過敏性哮喘:八成對螨蟲過敏[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7 孫和;過敏性哮喘的診斷與治療[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8 北京同仁醫(yī)院 趙巖;過敏性哮喘:脫敏治療可痊愈[N];健康時報;2006年
9 王錦蓉;豪華居室螨害多[N];家庭醫(yī)生報;2008年
10 ;治過敏性哮喘驗方[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路平;血吸蟲感染鼠樹突狀細胞抑制過敏性哮喘的機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陳霞;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4在過敏性哮喘發(fā)病中的作用[D];武漢大學;2012年
3 趙楊;輔助性T淋巴細胞亞群-17在過敏性哮喘發(fā)病中的作用[D];武漢大學;2009年
4 王健;可誘導共刺激分子重組蛋白的研制及其在過敏性哮喘炎癥中的治療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章云;支架蛋白GABs調(diào)控過敏性哮喘的病理生理學意義[D];浙江大學;2015年
6 馬禮兵;ANP信號調(diào)控CD4~+T細胞及其在過敏性哮喘中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7 劉建華;Cd300If基因修飾樹突狀細胞對過敏性哮喘小鼠氣道炎癥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婧婧;無創(chuàng)清醒挪威褐鼠過敏性哮喘模型建立及應用雷公藤多苷治療的探索[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趙雯宇;柏晉梅教授治療過敏性鼻炎誘發(fā)過敏性哮喘臨證經(jīng)驗[D];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2015年
3 樊蒙雨;過繼轉(zhuǎn)移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CD8α~-樹突狀細胞通過IL-10抑制OVA誘導的過敏性哮喘[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蒲廣斌;旋毛蟲成蟲及肌幼蟲期可溶性蟲體蛋白對過敏性哮喘小鼠的干預[D];蚌埠醫(yī)學院;2015年
5 邱菊;職業(yè)性哮喘的臨床及氣道炎癥特征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李彥軍;從風論治過敏性哮喘的文獻整理和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胡東;細菌內(nèi)毒素免疫調(diào)節(jié)過敏性哮喘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07年
8 劉金霞;日本血吸蟲感染對過敏性哮喘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趙丹寧;扁蒴藤素對過敏性哮喘小鼠氣道炎癥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10 王健;過敏性哮喘患兒CCL18相關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過繼轉(zhuǎn)移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CD8α~-樹突狀細胞通過IL-10抑制OVA誘導的過敏性哮喘,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13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6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