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維持和緩解治療方案的維持劑量對中重度持續(xù)性支氣管哮喘控制程度改善的臨床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maintain and relieve (SMART) regimen with budesonide and formoterol (160 渭 g, 4. 5 渭 g) for moderate and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Two times a da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of the two regimens were compared. Methods 61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aintenance dose. The routine dose group (30 cases) was inhaled twice a day, and the high maintenance dose group (31 cases), 2 times a day (2 times a day).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c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inhaled drugs at any time according to their conscious symptoms, the daily total dose was less than 6. The observed time was 4 months. The following indexes were compared: asthma control score (ACT),) acute attack times,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 in the first second, eosinophil (EOS) ratio in sputum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sults there was no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all patients. After 4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ACT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high maintenance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dose group, and the number of acute seizur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dose group (P0.05), but the FEV1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dos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io of EOS in induced sputum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ily dosage of drug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2).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FEV1 and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ACT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the maintenance dose of budesonide and formoterol combined with SMAR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acute attacks more eff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
【作者單位】: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R562.2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涂芳芳;曾綺丹;楊芳;;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布地奈德在小兒支原體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臨床應用[J];兒科藥學雜志;2014年06期
2 李小娟;封繼宏;朱海燕;劉健;;慢性咳嗽患者FENO水平與中醫(yī)辨證分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年10期
3 梁錦泉;羅亮;;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治療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的長期安全性評估[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4 王長征;;改善支氣管哮喘控制現(xiàn)狀,需要重視患者的長期管理[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年04期
5 李志偉;馬千里;王長征;;支氣管哮喘的炎癥表型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年04期
6 劉海霞;金先橋;鄭明睿;喬建甌;;慢性煙曲霉暴露對哮喘大鼠氣道嗜酸粒細胞性炎癥及氣道高反應性的影響[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4年01期
7 李小娟;廉富;朱海燕;;麻芩咳喘合劑對哮喘慢性持續(xù)期呼出氣一氧化氮水平的影響[J];吉林中醫(yī)藥;2014年05期
8 陳國峰;黃海燕;;支氣管哮喘患者誘導痰和血清C反應蛋白臨床意義及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年27期
9 任剛;徐玨;羅旭東;蘭龍江;李滿群;馬兵良;王建秋;;轉錄因子在孟魯司特鈉治療類固醇激素抵抗型變應性鼻炎中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年26期
10 王法霞;賴克方;陳如沖;羅煒;陳橋麗;鐘南山;;哮喘患者吸入表面激素減量后哮喘癥狀變化與誘導痰嗜酸性粒細胞比例的關系[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官靜;IL-21與STAT3在哮喘小鼠肺組織的表達及作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梁振宇;基于哮喘表型和血清細胞因子表達譜的探索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張曉巖;外周血細胞對哮喘氣道炎癥表型的預測價值及難治性哮喘氣道炎癥表型和臨床特征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熊健;正常人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水平調查及哮喘患者FeNO不同水平與炎癥表型的相關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于興梅;學齡期兒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及臨床特征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3 周娜娜;FeNO檢測在哮喘診治中的應用及與血漿EDN的相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4 李想;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痰嗜酸性粒細胞與甲基強的松龍治療反應性的關系[D];延安大學;2014年
5 馬英琳;61例哮喘患者5年后肺功能變化及中醫(yī)辯證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黃爭光;固本防哮飲對哮喘緩解期模型小鼠中哮喘易感基因ORMDL3及氣道炎癥的調控作用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春濤;;固定劑量與可調節(jié)維持劑量治療方案的爭議[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6年02期
2 唐曉玲;用Koup一點法預測達穩(wěn)態(tài)時所需的維持劑量[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86年08期
3 李玉坤;;雙倍維持劑量氯吡格雷短期應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年09期
4 Jamin C ,Legallicier P ,Brin S ,侯巍;激素替代療法初始和隨后維持劑量選擇標準的觀察性研究[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婦產科學分冊);2005年05期
5 李靖;王樂豐;徐琳;倪祝華;葛永貴;遲永輝;;高維持劑量氯吡格雷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介入術后血小板聚集率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0年01期
6 代興斌;蔣楠;魏學禮;馬蘭;;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觀察——附:54例病例報告[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鄭綺姍;趙立子;曾武濤;岑菡婧;王雪丁;李嘉麗;冷秀玉;黃民;;NR1I2基因多態(tài)性對華法林維持劑量個體差異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2年02期
8 陳剛;;一點法預測藥物維持劑量的探討[J];中國藥學雜志;1986年04期
9 蔣年新;宋杰;徐標;;維生素K環(huán)氧化物還原酶復合體1基因多態(tài)性對華法林維持劑量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07期
10 黃盛文;陳保林;向道康;黃凌;安邦權;李貴芳;;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tài)性與華法林維持劑量的相關性(英文)[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季美華;胡彩華;陶健;丁文彬;袁瑞凡;;部分脾栓塞治療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A];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血液病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血液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2 謝爽;婁瑩;劉紅;韓璐璐;黃一玲;邊文彥;李一石;;已建立的華法林初始劑量預測模型對中國患者華法林維持劑量的預測價值[A];中國心臟大會(CHC)2011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賈玉琳;姜東炬;;維持劑量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熊訓斌;;維持劑量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錦雞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成功治療腎病綜合征一例[A];第28次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大會暨2011年名老中醫(yī)治療(兒科)疑難病臨床經驗高級專修班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龔玲;Liddle綜合征表型和基因型關系分析及基于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藥物基因組學的華法林維持劑量公式建立[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路靖;高維持劑量氯吡格雷對冠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圍手術期血小板活性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葛蓓蕾;VKORC1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他因素與老年患者華法林維持劑量的相關性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郭志華;PXR和VKORC1基因多態(tài)性對華法林維持劑量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0年
4 夏文輝;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態(tài)性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華法林維持劑量影響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5 高菲;華法林抗凝治療效果與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態(tài)性及相關因素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9年
6 王醫(yī)成;核受體PXR和OATP1B1基因多態(tài)性對華法林劑量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9年
7 魏巍;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華法林劑量-INR值相關性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8 皮丹丹;舒芬太尼應用于小兒術后鎮(zhèn)痛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2655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26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