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貧血的相關因素
本文選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貧血; 參考:《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年24期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貧血的發(fā)病率及相關因素。方法符合入選條件的COPD患者測量身高、體重,計算患者的體重指數(shù)(BMI),行肺功能檢測,抽血行血液分析,白蛋白(ALB)、總蛋白(TP)、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鐵蛋白(Fe)、葉酸(FA)、維生素B12(VB12)及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結果 87例老年COPD患者中貧血者13例(14.94%)。合并貧血組年齡較大,hs-CRP及EPO明顯升高(P0.01),BMI、ALB、TP、TC、TG、Fe、FA、Vit B12,EPO、FEV1%預計值及FEV1/FVC貧血組與非貧血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貧血組血紅蛋白(HGB)與hs-CRP、EPO呈線性相關(R=0.911,P0.01)。結論老年COPD合并貧血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貧血與年齡、炎性反應及促紅細胞生成素抵抗有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n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to measure the height and weight of COPD patients, calculate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of the patients, test the lung function, and take blood samples for blood analysis. Albumin, total protein,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serum ferritin, folate, vitamin B12 and erythropoietin (EPO),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Results among the 87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13 had anemia (14.94%). The levels of hs-CRP and EPO in patients with anem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anemi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EV1% between FEV1/FVC anemia group and non-anemia group (P 0.05).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HGBs and EPO in anemia group.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er incidence of anemia in the elderly with COPD. Anemia is related to ag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干科;
【分類號】:R56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沈群,王學文;慢性病性貧血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1年05期
2 陳紅;鄧佳;馮玉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性貧血[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9年06期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宏韜;顧雪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營養(yǎng)狀況與甲狀腺激素水平的關系[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2 侯中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62例急救臨床效果觀察[J];北方藥學;2012年04期
3 孔祥文;劉洪偉;;培土生金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穩(wěn)定期32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4 董矜;田亞平;李立青;張陽東;;長期運動后白細胞分類及細胞因子表達變化的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0年05期
5 苑惠清;;從冬病夏治談天人相應與適時治肺病[J];北京中醫(yī)藥;2010年03期
6 李建生;王至婉;王明航;李素云;余學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肺功能與證素及基礎證分布規(guī)律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年07期
7 劉燕;任輝;陳麗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會支持對其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黃勇;崔社懷;李昆霖;韓愛軍;王興勝;;兩種不同霧化吸入劑聯(lián)合應用孟魯司特改善重度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2009年15期
9 官和立;高凌云;楊恂;劉曉俊;;強化血糖控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血糖血氣分析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0年18期
10 高凌云;楊恂;楊建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糖強化血糖控制的醫(yī)療費用特征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文富強;申永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炎治療:證據(jù)和重要性[A];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2010-2011)[C];2011年
2 蔡萃;董競成;崔焱;段曉紅;劉寶君;徐長青;曹玉雪;樂晶晶;;若干氣道炎癥性疾病動物模型氣道阻力、細胞因子與HPA軸等的觀察(英文)[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李建生;王至婉;余學慶;李素云;鄭四平;孫子凱;張偉;賈新華;王明航;王海峰;;COPD急性加重期證候診斷標準的初步驗證[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歐江琴;劉良麗;;加減補肺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肺脾氣虛證的臨床研究[A];2011年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y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王麗華;丁雨紅;蘭智慧;;補元湯加味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BODE指數(shù)的影響[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醫(yī)結合呼吸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6 高紅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搶救肺性腦病療效觀察[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醫(yī)結合呼吸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7 韋炳華;吳海燕;高翔;陳杰;陳孝;;臨床藥師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中的作用[A];2014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海峰;辨證治療AECOPD呼吸衰竭療效評價及對單核細胞Toll樣受體和外周血細胞因子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王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病及腸”的實驗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李先華;二尖瓣主動脈瓣雙瓣置換20年回顧性分析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4 單淑香;不同作用機制藥物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低氧及噻托溴銨抗炎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官振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副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臨床和致病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6 連重光;補氣健脾法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的理論與臨床療效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唐神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8 龔理;發(fā)展“快”、“慢”COPD患者中醫(yī)體質(zhì)、Th17/Treg平衡及ADAM33基因多態(tài)性差異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文君;COPD病人T淋巴細胞和細胞因子的檢測及意義[D];蘇州大學;2010年
2 朱曉龍;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腎氣虛型患者臨床療效觀察[D];貴陽中醫(yī)學院;2010年
3 王新;加味清氣化痰湯治療AECOPD痰熱阻肺型的臨床觀察及對氣道粘液高分泌性的影響[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張群;AECOPD患者痰培養(yǎng)細菌譜分布及耐藥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5 陳娟;基于認知干預的控煙策略在COPD患者及普通吸煙者戒煙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劉曉慧;四種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細菌感染方案的療效及成本效果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7 董三軍;新疆維吾爾族白細胞介素13基因多態(tài)性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關聯(lián)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王娜娜;162例COPD患者用藥狀況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徐麗娜;COPD呼吸衰竭患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效果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陳藝慧;COPD患者血漿IL-17、sICAM-1水平變化及相關性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沈?qū)?姚婉貞,朱紅,趙鳴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組織膽堿能M受體及其亞型的變化[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年04期
2 王辰,杜敏捷,曹大德,翁心植,吳小青,常青,王瑜;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期肺細小動脈血栓形成的病理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199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長安;龔林;朱仕欽;;外科嚴重感染時炎性反應物測定的臨床意義[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91年01期
2 李婕一;劉真真;鄭麗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炎性反應觸發(fā)機制探討[J];疑難病雜志;2013年06期
3 余年;狄晴;;炎性反應與癲癇[J];國際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雜志;2009年04期
4 安一凡;周明;;圍術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炎性反應與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J];上海醫(yī)學;2009年11期
5 孫濤;夏世金;張偉;鄭松柏;;炎性反應與衰老[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年01期
6 崔曉雨;何桂珍;;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炎性反應與營養(yǎng)[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張曉毳,陶貴州,許德順,陸紅;炎性反應與冠狀動脈支架術后再狹窄[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5年03期
8 計惠民;李雅玲;;微生態(tài)制劑與炎性反應性腸病[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7年12期
9 梁守敬;詹俊;鄭冰玉;鄭普光;甄玉嫦;侯銀燕;;改善全身過度炎性反應狀態(tài)對患者血漿胰島素、血糖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08年07期
10 梁景云;謝智光;;C-反應蛋白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郭振榮;盛志勇;賀立新;郝岱峰;柴家科;;燒傷后不同時間切痂對炎性反應的調(diào)控效果[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燒傷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趙小龍;李茂琴;李家瓊;史載祥;許繼元;莫遜;;反復肺復張對ARDS家兔肺部炎性反應的影響[A];中國重癥醫(yī)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二屆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重癥醫(yī)學醫(yī)師分會暨第九屆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危重病醫(yī)學全國會議會刊[C];2010年
3 王寶山;曹穎穎;劉志勇;舒惠荃;;正邪交爭與炎性反應[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8年
4 杜磊;吳小東;鄧碩曾;劉進;;血液冬眠抑制體外循環(huán)中的炎性反應和凝血反應[A];2009年西部麻醉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5 鄺棗園;宋姍姍;蘇寧;張韌;吳紹峰;羅海燕;羅可銀;羅振亮;;大腸桿菌脂多糖對高脂飲食動物血脂及炎性反應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曲晨;劉偉;張書平;江桂斌;劉思金;;碳納米管對小鼠周身炎性反應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劉熹;劉浩;趙小丹;石銳;黃蕭;張聞力;豐干劫;宋躍明;李濤;龔全;劉立岷;;聚乳酸補片阻隔纖維環(huán)穿刺后椎間盤內(nèi)炎性反應的研究[A];第20屆中國康協(xié)肢殘康復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1年
8 閆柏剛;劉薇;李華;;胰島素強化治療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炎性反應和預后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姜曉芬;池勝英;孫成超;金烈烈;繆劍霞;;體外循環(huán)中濾除白細胞對炎性反應的影響以及對肺功能的保護[A];2004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白術口服液可降低炎性反應[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白苗;炎性反應在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與發(fā)展中的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李振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膠質(zhì)細胞活化Toll樣受體3、7介導炎性反應的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鄭盼;基于炎癥反應的抗芥子氣損傷藥物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18302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83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