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與全身應用激素對AECOPD的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與全身應用激素對AECOPD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廣西醫(yī)科大學》 2014年
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與全身應用激素對AECOPD的對比研究
黎愉
【摘要】:目的對比霧化吸入大劑量布地奈德與全身應用甲潑尼龍對AECOPD的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選擇我院呼吸內科確診且符合試驗入組標準的AECOPD患者30例,按就診順序編號分成2組,單號入試驗組(N組)應用大劑量布地奈德(3mg/次,每天兩次)氧驅動霧化治療,雙號入對照組(S組)應用甲潑尼龍(前三天靜脈滴注甲潑尼龍注射液40mg/次,每天一次,三天后改為甲潑尼龍片口服,8mg/次,每天兩次)進行全身治療,其余治療方案相同,每組各15例。所有患者治療觀察時間7天。期間在既定條件下分別記錄并比較患者治療前和治療7天后的臨床評分、肺功能(FEV1/FVC、FEV1%Pred)、血氣分析(PaO2、PaCO2)及藥物不良反應評分情況。觀察期間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天、4天、7天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分離提取血清和血細胞,血清標本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IL-8與TNF-α的含量;血細胞標本應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胞內IL-8mRNA與TNF-αmRNA的表達水平;應用全自動蛋白分析儀檢測外周靜脈血hs-CRP的含量;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評價兩種方法在治療AECOPD的臨床療效及藥物安全性。 結果(1)臨床評分結果的比較:治療7天后N組和S組患者臨床評分(4.400±1.956、4.800±1.859)均明顯低于治療前(8.200±1.474、8.600±1.18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2)血清標本檢測的結果比較:治療7天后N組和S組患者血清中IL-8、TNF-α、hs-CRP水平[(21.535±6.221、20.848±6.561)pg/ml、(4.623±1.811、4.245±1.976)pg/ml、(7.900±3.517、8.526±4.121)mg/l]均明顯低于治療前[(28.299±5.648、29.248±7.107)pg/ml、(7.974±1.780、7.708±2.132)pg/ml、(45.046±13.836、45.642±12.086)mg/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3)血細胞標本檢測結果的比較:治療7天后N組和S組患者外周血細胞中IL-8mRNA、TNF-αmRNA水平[(4.623±1.811、4.245±1.976)、(13.154±3.198、13.486±3.439)]均顯著低于治療前[(7.974±1.780、7.708±2.132)、(8.328±2.561、7.591±2.57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4)血氣分析結果的比較:治療7天后N組和S組患者血氣分析中PaO2水平(73.483±8.347、76.540±7.580)較治療前(66.461±4.542、67.547±6.181)均明顯上升;PaCO2水平(31.092±8.885、33.225±9.867)較治療前(45.820±6.701、43.400±7.920)]均明顯下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5)肺功能結果的比較:治療7天后N組和S組患者肺功能[FEV1/FVC(%)、FEV1%Pred(%)]水平[(59.033±8.236、62.046±6.168)、(60.367±9.431、64.812±13.584)]較治療前[(50.388±7.254、51.532±6.602)、(48.286±10.634、46.902±11.806)]均明顯升高,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6)不良反應評分結果的比較:霧化吸入組不良反應評分(3分)明顯低于全身激素組(14分)。 結論霧化吸入大劑量布地奈德與應用全身激素對AECOPD的抗炎效果相當,二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肺功能及血氣狀況;而霧化吸入布地奈德不良反應較低,可以作為AECOPD的首選治療。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63.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f Terbutaline and Budesonide Efficiently Improved Immunity and Lung Function of AECOPD Patients[J];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8年04期
2 周建華;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價值[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4年02期
3 王偉,徐少華,柳相珍,邵紅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期外周血及痰中IL-8和TNF-α測定的意義[J];現(xiàn)代免疫學;2004年01期
4 鐘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年05期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莉;周蘭;汪超;姚詩清;孫濤;;康艾注射液與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12期
2 李長安;;中藥配合常規(guī)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肺腎氣虛證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年07期
3 張念志;王國臣;;清肺祛痰方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證)治療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年11期
4 王德琴;徐彬;李澤庚;彭波;童佳兵;楊程;;芪白平肺膠囊治療痰瘀阻肺型COPD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年04期
5 張杰;張穎;馬晉;;低鈉血癥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合并呼衰程度的關系[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朱義朗;;高血壓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分析及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yī)學;2006年03期
7 周凌燕;黃美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物治療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1年06期
8 徐道洲;劉琨;唐暉;;雙水平無創(chuàng)氣道正壓通氣治療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失敗原因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12期
9 汪錚;丁震;李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間低氧血癥診治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2年01期
10 周勝利;陸繼娣;;C-反應蛋白在風濕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與進展[J];安徽醫(yī)藥;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蕓;唐神結;孫華;郝曉暉;;肺結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11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朱文娟;李映霞;牛敏芬;何慈勝;程光宇;薛漢榮;吳海桂;;慢阻肺患者肺功能變化與中醫(yī)痰瘀虛證相關性研究[A];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呼吸病專業(yè)委員會首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張秋;陳建建;吳吉鋒;;防感扶正合劑治療COPD患者穩(wěn)定期療效觀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醫(yī)結合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海寧;王丹鳳;王洋;孫瑩;;小潮氣量聯(lián)合低水平PEEP機械通氣治療COPD呼衰并肺大泡療效觀察[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5 姚婉貞;陳亞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表型[A];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2010-2011)[C];2011年
6 于麗麗;王天芳;徐雯潔;王智瑜;吳秀艷;焦揚;蘇惠萍;呂佳蒼;鄒小娟;陳憲海;苗建英;徐艷玲;李素云;王慶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到穩(wěn)定期中醫(yī)證候演變特點的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吳巧媚;;大黃粉臍療對AECOPD呼衰無創(chuàng)通氣患者腹脹影響的研究[A];2011·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吳巧媚;彭鹿;陳配配;;中醫(yī)情志護理配合穴位按摩在AECOPD呼衰無創(chuàng)通氣患者的應用[A];2011·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9 封繼宏;孫增濤;劉恩順;付敏;;以冬病夏治理論為指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初步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10 楊芳;;BiPAP呼吸機治療COPD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及護理[A];玉溪市第十三屆內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優(yōu)化與評價及補肺健脾方對膈肌功能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趙丹;調補肺腎法治療慢阻肺穩(wěn)定期臨床療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孫武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質金屬蛋白酶、apelin的表達及糖皮質激素的治療作用和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郭愛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穩(wěn)定期的功能狀態(tài)及其相關因素[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5 張艷;內皮特異性分子-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變化和可能的作用[D];中南大學;2011年
6 王丹妮;扶正排毒片對無癥狀HIV感染者免疫功能調節(jié)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劉曉丹;健身氣功防治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臨床觀察及機理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秦茵茵;COPD患者靜息和運動時的呼吸中樞驅動及其在吸入噻托溴銨后的變化[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9 張程;TNF-α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中的作用及rhTNFR:Fc的干預影響[D];中南大學;2007年
10 高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寒飲蘊肺證大鼠模型病理機制的初步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遠校;瀉肺逐痰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熱壅肺證)的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錢文君;COPD病人T淋巴細胞和細胞因子的檢測及意義[D];蘇州大學;2010年
3 張華;COPD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及其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王燕芳;補肺益腎方聯(lián)合穴位貼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療效評價及成本效果分析[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0年
5 張海龍;辨證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療效及對全身炎癥反應的影響[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0年
6 武偉華;6分鐘步行試驗(6MWT)、BMI及MMRC對評價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意義[D];泰山醫(yī)學院;2010年
7 何永濤;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8 蔡治國;T細胞亞群及其相關因子在COPD肺、腎氣虛證候模型大鼠中的差異性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9 陳召華;六字訣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復合指標影響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曹睿;香煙誘導肺損傷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Ⅱ活性的關系[D];浙江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沈寧,姚婉貞,朱紅,趙鳴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組織膽堿能M受體及其亞型的變化[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年04期
2 趙海濤,鐘南山,徐軍;腫瘤壞死因子mRNA在哮喘患者誘導痰中的表達及其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9年03期
3 王辰,杜敏捷,曹大德,翁心植,吳小青,常青,王瑜;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急性發(fā)作期肺細小動脈血栓形成的病理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1997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元敏;當前用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劇的策略[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3年06期
2 趙鳴武;重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因學及其對策的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4年02期
3 任少華;伴有肺炎和不伴有肺炎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劇的對照[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3年04期
4 何禮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抗菌治療要防止“太過”與“不足”[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3年05期
5 姚婉貞,陳亞紅;細菌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J];臨床內科雜志;2004年01期
6 傅玉紅;;慢性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致反復呼吸衰竭誤診為AECOPD 1例[J];河北醫(yī)學;2009年05期
7 李寶華;劉勁強;李響;;甲潑尼龍治療AECOPD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1年03期
8 周雨田;李小惠;李蔚;王鳳瓊;劉佳芳;;參麥注射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fā)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1年01期
9 王劍;;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在改善AECOPD相關營養(yǎng)不良狀況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16期
10 張雪冬;;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糖皮質激素的應用[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曉巍;;AECOPD抗菌治療的新思維摘要[A];2004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劉恩順;孫增濤;李燕鈺;魏葆琳;付敏;王強;;清肺消炎丸治療AECOPD(痰熱壅肺證)120例臨床觀察[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孫增濤;李燕鈺;劉恩順;魏葆琳;付敏;王強;;清肺消炎丸治療AECOPD(痰熱壅肺證)120例臨床觀察[A];全國中醫(yī)內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蘇振中;高鵬;劉歡;孟廣平;郝玉秋;王琦;張捷;;AECOPD患者痰誘導安全性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韓云;張燕;翁燕娜;謝東平;;中醫(yī)調腸法對AECOPD呼衰無創(chuàng)通氣患者并發(fā)癥的影響[A];首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重癥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代冰;康健;譚偉;紀志欣;于娜;趙洪文;;振動反應成像技術在AECOPD患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初始療效評價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7 王振偉;陳路軍;楊佩蘭;湯杰;黃海茵;;對AECOPD患者早期介入中醫(yī)肺康復的隨機對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蘆小燕;;AECOPD病例分析一例[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李強;;左肺腺癌合并心包積液誤診為AECOPD一例[A];第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吳巧媚;彭鹿;陳配配;;中醫(yī)情志護理配合穴位按摩在AECOPD呼衰無創(chuàng)通氣患者的應用[A];2011·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侯小華;NIPPV治療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的臨床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王海峰;辨證治療AECOPD呼吸衰竭療效評價及對單核細胞Toll樣受體和外周血細胞因子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樓滟;AECOPD血清淀粉樣蛋白A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D];浙江大學;2011年
2 張倩文;血尿酸或尿酸/肌酐水平在AECOPD患者中的臨床意義[D];山東大學;2011年
3 王新;加味清氣化痰湯治療AECOPD痰熱阻肺型的臨床觀察及對氣道粘液高分泌性的影響[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徐剛;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AECOPD的試驗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0年
5 趙偉;氧驅動霧化吸入足量布地奈德混懸液與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在AECOPD治療中的對比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6 常勇;中藥灌腸療法對痰瘀阻肺型AECOPD的p38MAPK信號通路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曹雪如;AECOPD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C反應蛋白水平及與肺功能的相關性[D];山東大學;2011年
8 王利平;布地奈德霧化對AECOPD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CAM-1、E-選擇素的影響[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陳芙蓉;三種評分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預后評估價值的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李曉娟;Pro-ADM、sTREM-1及臨床參數(shù)對診斷及判斷AECOPD預后的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與全身應用激素對AECOPD的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01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8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