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陰道菌群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陰道菌群的相關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頭瘤狀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陰性與陽性女性之間陰道菌群構成的差異。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間于我科就診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陰道分泌物,分別對每個樣本進行細菌總基因組DNA提取、16S rRNA V4區(qū)基因擴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測序技術對擴增的PCR產物進行測序等步驟,然后通過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陰道菌群物種豐度和結構,并對兩組女性的陰道菌群構成進行比較。結果 HPV~-組女性陰道菌群以乳酸桿菌為優(yōu)勢菌屬,占81.54%,同時含有少量的加德納菌屬、鏈球菌屬、普氏菌屬等。HPV~+組患者陰道菌群中乳酸桿菌屬則顯著減少(40.48%),加德納菌屬顯著增加(32.35%),同時普氏菌屬、奇異菌屬、厭氧球菌屬等多種厭氧菌屬相對豐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組女性的陰道菌群中發(fā)現(xiàn)布魯菌屬的存在,而HPV~-組中未見此菌屬。結論陰道菌群失調與HR-HPV感染之間存在相關性,HR-HPV感染者陰道菌群中乳酸桿菌屬顯著減少,加德納菌屬等多種厭氧菌屬過度增殖,并發(fā)現(xiàn)有布魯菌屬存在。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婦產科;南方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系;
【關鍵詞】: 人乳頭狀瘤病毒 陰道菌群 高通量測序
【分類號】:R737.33
【正文快照】: 科1;510515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系2)Corresponding author:Liu Mubiao,E-mail:liumb1972@126.com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已公認,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續(xù)感染是宮頸癌的致病因素。當陰道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秦楠;栗東芳;楊瑞馥;;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其在微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報;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潔;李睿玉;楊紅;馬丹煒;全津瑩;雷波;;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方法[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6年11期
2 張敏;張艷;蘭國偉;關波;劉憶冬;周紅;倪永清;;高通量測序技術在乳制品微生物多樣性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6年32期
3 王君;杜秉海;馬海林;劉方春;丁延芹;姚良同;李麗;;紡錘形芽孢桿菌L13對藍莓生長及根際土壤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6年05期
4 曹建彪;王偉芳;;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年09期
5 劉振國;王紅芳;王穎;郭興啟;李興安;胥保華;;功能基因組學驅動蜜蜂系統(tǒng)生物學研究[J];中國蜂業(yè);2016年09期
6 何姍珊;方位寬;經艷;譚芳;韋永定;韋士評;梁朝旭;李鳴;;甘蔗梢腐病原菌分離純化與ITS序列鑒定[J];廣西糖業(yè);2016年04期
7 史子學;王秀杰;;高通量測序技術應用于豬病檢測的探討[J];豬業(yè)科學;2016年07期
8 楊求華;陸振;林琪;黃瑞芳;何麗斌;葛輝;周宸;杜虹;;南移池塘養(yǎng)殖仿刺參腸道菌群結構分析[J];漁業(yè)研究;2016年03期
9 冀錦華;王小兵;孟建宇;繆愷;;大興安嶺森林表層土壤真菌多樣性的分析[J];北方農業(yè)學報;2016年03期
10 李甜甜;胡泓;王金爽;李正炎;呂向梨;;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多樣性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16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德鑫;;陰道菌群和內分泌的影響及其與臨床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1985年05期
2 王長智;常德安;李芳;孫文萍;;妊娠婦女陰道菌群的研究[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1991年01期
3 高維嬌;陳霄遲;高雨農;;變性梯度凝膠電泳檢測陰道菌群實驗方法的建立及優(yōu)化[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5期
4 袁香梅,陳鳳蓮,魏瑩,丁彬;不同分娩方式產后陰道菌群變化與合理應用抗生素的關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年07期
5 崔茜;;齒齦阿米巴感染合并陰道菌群失調致陰道病1例[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年03期
6 杜其仙;;陰道炎治療前后陰道菌群變化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年34期
7 唐勇 ,梁霞,李力 ,陳心秋 ,朱波;宮頸病變患者陰道菌群分布情況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3年05期
8 娜仁高娃;;陰道菌群失衡與復發(fā)性假絲酵母菌性陰道炎相關性分析和防治[J];中外婦兒健康;2011年08期
9 李丹;楊景云;杜建佳;張淑宏;于敏;;中藥959對抗生素所致家免陰道菌群失調的調整作用[J];佳木斯醫(yī)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10 張海英;宋靜慧;;不同民族及種族生殖道感染女性陰道菌群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慧霞;張岱;米蘭;;產后陰道菌群及影響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產科會場(產科學組、妊高癥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2 呂治;彭國麗;王克迪;蘇建榮;;更年期婦女陰道菌群特征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蘇世萍;張岱;;不良生活習慣對陰道菌群及VVC發(fā)生的影響[A];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醫(yī)院感染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楊秀麗;楊慧霞;;產后婦女陰道菌群狀態(tài)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次全國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王靜新;葉桂榮;;健康教育減少腎移植術后陰道菌群改變的臨床觀察[A];首屆《中華護理雜志》論文寫作知識專題講座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鄒忠全;E.R.抗菌肽符合婦科殺菌劑國際新標準[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吉勇;廣州地區(qū)育齡期女性陰道菌群多樣性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葉桂娥;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及復發(fā)性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患者陰道菌群結構的對比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梁圓;陰道菌群改變與宮頸癌前病變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許蘇容;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分析VVC及BV患者陰道菌群多樣性[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799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7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