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超聲消融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臨床應用評價
本文關鍵詞:MRI在超聲消融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臨床應用評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研究背景: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WE),簡稱腹壁內異癥,是指任何發(fā)生于腹壁的異位內膜病灶。由于AWE的總體發(fā)病率較低,臨床上關于AWE的MRI影像學報道甚少,尤其是在AWE惡變的MRI影像學方面。前期研究表明超聲消融對治療AWE安全有效,既可保證皮膚及腹壁結構的完整性,又不增加腹壁瘢痕,但因該治療方案采用原位消融腫瘤的治療方式,術后無病理學診斷。超聲消融前對病灶位置、侵及范圍及深度的全面顯示,是保證病灶徹底消融的關鍵。同時,術前的鑒別診斷,尤其是對AWE病灶的良惡性診斷也極其重要?v觀目前的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MRI不但有著無創(chuàng)、無輻射及任意方位成像的優(yōu)點,同時兼具良好地軟組織分辨率,將其用于超聲消融AWE的術前定性定位,以及術后療效評價、預后評估,不啻為一種較好的選擇。目的:分析AWE超聲消融前后的MRI影像學表現(xiàn)及相關資料,為AWE的臨床診斷、超聲消融術后的病理轉歸及療效評價提供更多的依據(jù)。資料和方法:1.收集29例接受超聲消融治療的AWE患者,以及1例AWE惡變術后復發(fā)伴轉移者的臨床及MRI影像學等資料,分析AWE在MRI平掃、增強掃描的影像學特征。2.根據(jù)27例患者治療前后MRI增強掃描圖像,計算AWE病灶消融率。結合術后隨訪結果,分析消融率與癥狀緩解情況、復發(fā)情況之間的關系,探討MRI對術后療效與預后的評估價值。3.根據(jù)17例患者治療前后MRI彌散加權序列(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圖像,分析AWE在DWI序列的影像學特征,記錄術前術后的表觀彌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探討術后病灶的病理轉歸情況。結果:1.MRI術前定位,29例AWE患者共30個病灶(28例單發(fā),1例2個):5個位于皮下脂肪內,15個浸潤至腹直肌前鞘及腹直肌,10個浸潤至腹直肌后鞘或突破腹直肌后鞘。2.術前29例共30個AWE病灶的MRI表現(xiàn):26個在T2加權表現(xiàn)為等或低信號中混雜點狀或環(huán)狀高信號,16個在T1加權表現(xiàn)為等或稍高信號中混雜點狀高信號。增強掃描后病灶邊界較為清晰,25個呈明顯強化,5個呈環(huán)狀強化或不均勻強化。3.其中1例腹壁內異癥癌變伴轉移患者的MRI表現(xiàn):左前腹壁、腹主動脈旁、左側腰大肌及髂腰肌、左腹股溝區(qū)見多發(fā)大小不等結節(jié)及腫塊影,呈等T1稍高T2信號,增強后部分明顯強化、部分環(huán)形強化,DWI序列呈高信號,ADC值為(1.28±0.16)x10-3mm2/s。4.超聲消融術后復查27例(共27個病灶):T2加權:21個呈低或高低混雜信號,6個呈稍高信號;T1加權:25個呈高或者稍高信號,2個呈等信號;增強掃描序列:25個病灶中央無造影劑灌注、周邊環(huán)形強化,2個仍呈明顯強化。5. HIFU術前術后行DWI檢查17例:術前ADC值為(1.46±0.30)x10-3mm2/s,術后為(1.87±0.37)x10-3mm2/S。超聲消融后AWE病灶的ADC值較術前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MRI對AWE的直觀可視性強,能清晰地顯示AWE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浸潤深度,輔助鑒別病灶的性質,利于術前診斷及HIFU術前方案的制定。2.將MRI用于AWE超聲消融術后復查,能很好地提示術后病理轉歸,同時還利于評價療效、評估預后。
【關鍵詞】: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 MRI 超聲消融 應用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11.71
【目錄】:
- 英漢縮略語名詞對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4
- 前言14-15
- 1 資料與方法15-18
- 2 結果18-24
- 3 討論24-30
- 全文總結30-31
- 參考文獻31-34
- 附圖34-42
- 文獻綜述42-49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5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桂玲;;醫(yī)用超聲探頭污染調查及消毒方法[J];實用護理雜志;2003年14期
2 熊六林;錢祖文;于晉生;邵道遠;朱厚卿;吳曉東;;超聲反演法無創(chuàng)測溫實驗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年01期
3 陳曉冬;李明;俞鋒;李偉鋒;郁道銀;;超聲內窺數(shù)字成像技術[J];中國激光;2009年10期
4 王晶波;王博;王順章;朱春玲;;超聲在宮腔鏡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黑龍江醫(yī)學;2010年01期
5 謝錫城;徐百坤;陳德偉;;一種新型寬波束超聲探頭聲場的研究[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10年04期
6 宇雪豹;倪茗;范文濤;何娟;;多普勒超聲在評估疑似宮內生長受限的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年04期
7 沈翔;超聲探頭消毒技術的改進[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3年01期
8 秦九三,王道建,林鴻;東芝-32B型超聲探頭的故障排除與修理[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3年03期
9 袁光華;超聲圖像質量與超聲高新技術[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4年09期
10 郭冬漢,吳秀珍,龍飛前,童根生;超聲探頭穿刺附架的制作原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199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純西;王琦;劉俊;張寒冰;包梅芳;陸月華;何海波;杜建龍;;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的臨床體會[A];2009年西部麻醉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2 李恒巖;;線陣超聲探頭使用的七種手法[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八屆全國腹部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劉暢;云鵬;范宇瀟;郭大同;丁立;;醫(yī)療超聲探頭的人因工程學設計[A];2011年空間生命與生命起源暨航天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吳純西;王琦;劉俊;張寒冰;包梅芳;陸月華;何海波;杜建龍;;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的臨床體會[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5 丁明躍;安然;鄒丹霞;;三維超聲探頭控制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6 宋健寧;;從大影像看超聲技術的發(fā)展[A];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CMIT-2004)論文匯編[C];2004年
7 張衛(wèi)興;王愛忠;;超聲引導下腋路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研究[A];慶祝中國超聲診斷50年暨第十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8 黃凱;他得安;王威琪;;超聲背散射信號頻譜與骨微結構的相關性研究[A];2009年度全國物理聲學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馬秀梓;張化鵬;孫潤廣;;超聲對人白血病K562細胞存活率影響的實驗研究[A];2012'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Ⅱ)[C];2012年
10 馬龍舉;曹漢華;許艷丹;黃同慶;徐靜靜;馬金強;;超聲引導下深靜脈血透導管置入術的臨床應用[A];2012年浙江省腎臟病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陸春華;新超聲探頭監(jiān)控宇航員視力損傷[N];科技日報;2012年
2 解放軍總醫(yī)院超聲科 董寶瑋;超聲已是今非昔比[N];健康報;2001年
3 本報編輯 溫雅歆 黃凱 由己;規(guī)范超聲醫(yī)學應用應提速[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江西 高福光;邁瑞M5彩色多譜勒B超儀無圖像故障檢修一例[N];電子報;2010年
5 實習記者 魏帆;超聲引導前列腺癌放療優(yōu)勢明顯[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本文關鍵詞:MRI在超聲消融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臨床應用評價,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39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7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