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錐切術后切緣陽性患者病灶殘留與復發(fā)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學位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37.33
【部分圖文】:
.1.3孕產(chǎn)史??在218例患者中,妊娠次數(shù)最少為0次,最多為12次,平均孕次為2.99±1.次;生產(chǎn)次數(shù)為0-3次,平均產(chǎn)次為1.25±0.75次。其中28例(12.84%)患者育,未生育患者的平均年齡31.23歲,范圍為23-歲42歲。??.?1.4?HPV與TCT情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克新;恥骨后前列腺切除術后手術切緣陽性率下降的大規(guī)模系列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4年06期
2 王鑫;徐巖;黃錦宇;于淼;徐惠綿;;鏡下切緣陽性對于可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預后影響的薈萃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6年01期
3 李柱南;吳丹;丁李;吳佳皓;許穎;;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后2098例標本切緣陽性的臨床病理分析[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2年02期
4 鄧京平;鐘晨陽;萬奔;張傳禮;魏東;鄧庶民;王建業(yè);;前列腺癌根治術中避免手術切緣陽性的臨床評價[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8年03期
5 吳大鵬;介評;;手術切緣陽性是否和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密切相關?[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4年11期
6 李剛;馮立民;孫憲春;喬廣東;朱世光;吉田和弘;;保乳手術切緣陽性的臨床病理學因素分析[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年06期
7 鄭家偉;口腔鱗癌切緣陽性的意義[J];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91年06期
8 王國萍;李鵑;烏蘭娜;劉志紅;周艷秋;王純;李瑞珍;吳瑞芳;;CIN患者行LEEP后切緣陽性34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09年02期
9 毛衛(wèi)林;劉艷;譚大清;劉孝華;;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后切緣陽性與陰性的預后研究[J];現(xiàn)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2019年02期
10 Yoshida EJ;Luu M;David JM;張凌;;70歲以上切緣陽性或淋巴結包膜外轉(zhuǎn)移頭頸癌患者術后放化療和淋巴結分級的影響[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輝;采用宮頸錐切術治療的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患者的預后及相關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2 魏曉松;386例膀胱癌臨床治療策略分析:從NMIBC到MIBC[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君宇;宮頸錐切術后切緣陽性患者病灶殘留與復發(fā)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9年
2 宮正;骨盆徑線及多參數(shù)對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尖部切緣陽性的影響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8年
3 朱丹丹;宮頸錐切病理診斷HSIL合并切緣陽性患者術后病變殘留的相關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8年
4 劉暢;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錐切術后切緣陽性患者處理方式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學;2018年
5 王雯;食管胃結合部腺癌臨床靶體積范圍探討[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7年
6 焦清華;切緣陽性的NSCLC術后單純放療與放化療的對比:臨床結果和預后價值[D];山東大學;2015年
7 李春輝;經(jīng)腹手術治療賁門癌的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8 莫麗欽;胃癌術后切緣陽性患者行術后化療與放化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D];浙江大學;2015年
9 唐朝易;影響保乳手術切緣狀態(tài)的臨床病理因素多因素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7年
10 張霄鵬;胃癌根治術下切緣陽性者施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價值[D];浙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768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7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