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多途徑超聲動態(tài)監(jiān)測的臨床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08-19 09:24
【摘要】:目的:探討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多途徑超聲動態(tài)監(jiān)測的臨床價值。方法: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LAPM)的患者169例,圍手術期分別或聯合應用經腹部超聲、經陰道超聲、經直腸超聲、腹腔內超聲的動態(tài)監(jiān)測。首先,術前,經腹部超聲監(jiān)測有腹部手術史患者臍部穿刺孔下方是否有腸管粘連;陰道或聯合腹部超聲評估子宮肌瘤的數目、位置、大小等特征。其次,在手術過程中,應用陰道超聲或聯合腹腔內超聲監(jiān)測肌瘤位置、指引找到腹腔鏡下無法發(fā)現的肌壁間肌瘤并予以剔除。同時,應用陰道超聲監(jiān)測術中特殊位置肌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減少內膜損傷、宮頸管損傷、監(jiān)測肌瘤創(chuàng)面血腫的形成等。最后,應用經陰道超聲評估殘留肌瘤情況。如果患者無性生活史,應用經直腸超聲替代經陰道超聲途徑。結果:169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中,共剔除肌瘤721枚,其中非超聲引導剔除肌瘤431枚,超聲引導多剔除肌瘤282枚。對于超聲評估的0型或部分1型肌瘤,術中結合宮腔鏡剔除8枚。此外,在超聲引導下避免穿透子宮內膜患者37例,發(fā)現肌瘤部位血腫3例,發(fā)現盆腔隱匿病灶5例。術前對穿刺部位行超聲評估發(fā)現2例患者第一穿刺孔下方腸管活動受限,提示有粘連存在,更改了穿刺部位。應用“挑出法”剔除子宮肌瘤156枚,占肌瘤剔除總數的21.63%。結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應用多途徑超聲動態(tài)監(jiān)測,有效減少肌瘤殘留,判斷肌瘤的剔除途徑和方式,可以預防穿刺孔的損傷,并且降低術中損傷子宮內膜的風險,及時發(fā)現血腫病灶,減少圍手術期并發(fā)癥。“挑出法”是剔除3型、4型小肌瘤的有效方法。目的:應用超聲評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子宮動脈血流灌注情況,評估肌瘤剔除部位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方法: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于術后第2天、1月、3月、6月評估患者子宮血流信號情況,以及子宮創(chuàng)面的愈合情況,測量子宮血管的阻力指數(RI),脈動指數(PI),測量縫合部位子宮創(chuàng)面的大小變化情況,觀察有無血腫形成。結果:58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的患者中,術后2天、1月、3月、6月創(chuàng)面的平均大小為4.48cm、0.83cm、0.14cm、0cm,術后1月創(chuàng)面的大小占手術結束時創(chuàng)面大小的18.41%,術后3月占原來創(chuàng)面大小的3.23%,術后6月時,創(chuàng)面均恢復為正常子宮肌層,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天RI的值為0.72,1月RI的值為0.71,變化不明顯(P0.05);術后3月RI的值為0.87,與術后1月比較,升高顯著(P0.05),術后6月子宮血管RI的值為0.85,較術后3月變化不明顯(P0.05)。術后2天PI的值為1.48,術后1月PI的值為1.50,變化不明顯(P0.05);術后3月PI的值為2.28,與術后1月比較,升高顯著(P0.05)。術后6月子宮血管PI的值為2.24,較術后3月變化不明顯(P0.05)。創(chuàng)面形成血腫的患者1例,術后1月血腫被完全吸收。結論: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子宮血流的恢復需3月時間,術后6月,子宮創(chuàng)面完全恢復。子宮肌瘤術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可選擇在術后6個月后再次妊娠,從而降低子宮破裂的風險,減少產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7.33
【圖文】:
的上下界及左右界,單級電鉤切開肌瘤表面漿肌層達肌瘤表面暴露出顏色較白和質地較硬的肌瘤,應用帶線的1/2弧,胖圓針,2.8cm針挑出并完整剔除肌瘤。(見圖2)。圖2. 挑出法 剔除肌壁間肌瘤A、B.胖圓針將肌瘤勾。籆.縫線穿入肌瘤將肌瘤拉起;D.肌瘤完全被剝除
結果第二章 結果第一穿刺孔下方有無粘連,有腹部手術史患者29例,手術途徑剖宮產9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例果,29例既往有手術史患者肚臍,活動受限者2例,腸管活動的受如肚臍上緣切口、肚臍與劍突連刺。其余140例無手術史患者第一
圖4.術前陰道超聲及腹部超聲評估肌瘤的特征中,多途徑超聲引導剔除肌瘤,減少肌瘤殘留69例子宮肌瘤患者中,腹腔鏡下先切除肉眼可見的肌瘤,再行超聲檢查肌瘤切除干凈,122例患者存在殘余肌瘤,其中7例患者殘余肌瘤較小剔除,115例在超聲引導下繼續(xù)剔除,101例患者術后行超聲檢查未見仍殘余小肌瘤(如圖5)。169例患者共切除肌瘤721枚,腹腔鏡下首先的肌瘤共431枚,再行超聲探查肉眼不能識別的肌壁間肌瘤,并引導剔瘤282枚,其中198枚為陰道超聲引導切除,54枚為腹腔內超聲引導切腸超聲引導切除肌瘤(見表3)。169 例患者LAP(-)169 例患者
本文編號:2796916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7.33
【圖文】:
的上下界及左右界,單級電鉤切開肌瘤表面漿肌層達肌瘤表面暴露出顏色較白和質地較硬的肌瘤,應用帶線的1/2弧,胖圓針,2.8cm針挑出并完整剔除肌瘤。(見圖2)。圖2. 挑出法 剔除肌壁間肌瘤A、B.胖圓針將肌瘤勾。籆.縫線穿入肌瘤將肌瘤拉起;D.肌瘤完全被剝除
結果第二章 結果第一穿刺孔下方有無粘連,有腹部手術史患者29例,手術途徑剖宮產9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例果,29例既往有手術史患者肚臍,活動受限者2例,腸管活動的受如肚臍上緣切口、肚臍與劍突連刺。其余140例無手術史患者第一
圖4.術前陰道超聲及腹部超聲評估肌瘤的特征中,多途徑超聲引導剔除肌瘤,減少肌瘤殘留69例子宮肌瘤患者中,腹腔鏡下先切除肉眼可見的肌瘤,再行超聲檢查肌瘤切除干凈,122例患者存在殘余肌瘤,其中7例患者殘余肌瘤較小剔除,115例在超聲引導下繼續(xù)剔除,101例患者術后行超聲檢查未見仍殘余小肌瘤(如圖5)。169例患者共切除肌瘤721枚,腹腔鏡下首先的肌瘤共431枚,再行超聲探查肉眼不能識別的肌壁間肌瘤,并引導剔瘤282枚,其中198枚為陰道超聲引導切除,54枚為腹腔內超聲引導切腸超聲引導切除肌瘤(見表3)。169 例患者LAP(-)169 例患者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洪莉;李俊男;漆洪波;秦興發(fā);;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中期子宮破裂2例報告及文獻復習[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年12期
2 王佳佳;徐時方;;腹腔鏡超聲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5年03期
3 潘凌云;顧紅;況秀清;溫文;袁巧玲;;陰道超聲在腹腔鏡多發(fā)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年01期
4 萬擇秋;任月芳;吳麗芳;;腹腔鏡聯合手指觸診法剔除多發(fā)性子宮肌瘤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3年05期
5 常立功;闞艷敏;馬琳;;腹腔鏡超聲在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年07期
本文編號:27969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969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