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的療效觀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ysteroscopic electroresec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TCRA) on moderate and severe 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65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intrauterine adhesions (83 moderate and 82 severe) treated by hysteroscopic electro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osages and periods of estradiol valerate after oper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9 mg / d, group B 6 mg / d, group C 4 mg / d, and group C 4 mg / d, 1 cycle.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pregnancy outcome was followed up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165 patients was 85.5% (141 / 165),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3 months (8 ~ 46 months), the pregnancy rate (including abortion, live birth) was 43.6% (72 / 165), the live birth rate was 50.0% (36 / 72). The effective rate of moderate IUA (92.8 / 77 / 8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vere IUA (78.0% / 82% P 0.05). 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95.2% (20 / 21) or 95.7% (22 / 23) and 89.7% (35 / 39) in group C and 73.9% (78.6%) and 80.6% (25 / 31) in group C and group C,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erate IUA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4~6mg after severe IUAC. The sequential application of estradiol valerate and early hysteroscopy can also achieve good results.
【作者單位】: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婦科;
【基金】:湖北省衛(wèi)生廳青年科技人才項目(QJX2010-39)
【分類號】:R711.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愛兵,丁小蘭,馬萬增;宮腔鏡在宮腔粘連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刊;2004年07期
2 王春霞;宮腔鏡診治68例宮腔粘連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年11期
3 彭鳳云,李桂林,劉曉慧,張法麗,沙小龍;宮腔鏡診斷宮腔粘連180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5年04期
4 唐旭,葛春曉;宮腔粘連診治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5年10期
5 李夏,王東輝,田喜萍,宋春枝,田改環(huán);電視宮腔鏡對宮腔粘連的診治[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6 陳小影;;聯(lián)合診治宮腔粘連23例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6年02期
7 段寶山;;宮腔粘連的診斷及誤診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6年04期
8 黎文清;黃向芳;;自控顯示儀診治宮腔粘連159例臨床療效分析[J];醫(yī)藥世界;2006年06期
9 嚴德文;許麗娜;;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40例近期療效評價[J];中國內鏡雜志;2006年10期
10 皮回春;祝文峰;張金娥;毛松川;;宮腔鏡在診治宮腔粘連中的應用[J];華夏醫(yī)學;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玉環(huán);夏恩蘭;趙玉婷;宋冬梅;周鳳瓊;;大劑量雌激素改善中重度宮腔粘連預后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2 上官雪軍;楊梅麗;張琴芳;;三種方式防止宮腔粘連分離手術后再粘連效果的臨床觀察[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成九梅;夏恩蘭;段華;;轉化生長因子β1在宮腔粘連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王慧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宮腔粘連的系統(tǒng)評價[A];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學術大會論文及摘要集[C];2012年
5 張海霞;朱學平;陳芙庭;馬鑫;;經(jīng)陰道超聲三維成像在宮腔粘連診斷中的應用價值[A];2012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徐開紅;;宮腔粘連的診治現(xiàn)狀[A];2012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及圍產醫(yī)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規(guī)范化治療新進展》及《圍產醫(yī)學熱點追蹤》學習班論文集[C];2012年
7 花向東;顧小燕;許鋒;張紅洋;王素敏;;200例宮腔粘連診治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8 周鳳瓊;劉玉環(huán);夏恩蘭;宋冬梅;;結核性宮腔粘連的臨床診治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9 董明理;;宮腔粘連的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10 王寶金;申愛榮;楊淑玲;王魯文;白樺;;宮腔粘連316例臨床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程懷孟;人流后當心宮腔粘連[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茜;經(jīng)宮腔鏡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戊酸雌二醇應用療效分析[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華;宮腔粘連的臨床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張潔;宮腔鏡治療宮腔粘連的臨床觀察[D];中南大學;2009年
3 孔偉;宮腔鏡診治宮腔粘連77例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何敏;經(jīng)陰道宮腔聲學造影在宮腔粘連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D];四川大學;2006年
5 DR UMME SALMA(沙爾瑪);重度宮腔粘連的一個新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觀察[D];中南大學;2011年
6 王麗平;重度宮腔粘連術后應用雌激素的臨床療效分析[D];鄭州大學;2012年
7 肖永俠;宮腹腔鏡聯(lián)合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的臨床研究[D];青島大學;2014年
8 李珊;預防中、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的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李冬青;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宮腔粘連37例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10 陳麗琴;宮腔粘連分離術聯(lián)合中藥補腎化瘀法治療人流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457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14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