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G基因遺傳變異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鉑類化療
發(fā)布時間:2018-03-10 01:05
本文選題:XPG 切入點:基因多態(tài)性 出處:《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上皮性卵巢癌起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細胞,占卵巢癌的85-90%。卵巢癌的發(fā)病率居婦科腫瘤的第三位,但其致死率卻居婦科腫瘤的第一位。目前,晚期卵巢癌的標準治療方案為:“腫瘤細胞減滅術+鉑類為基礎化療”。然而,,由于鉑類化療的耐藥,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始終徘徊在30%左右。因此,尋找出卵巢癌患者對鉑類化療應答的分子標志物,建立一種個體化用藥的檢測手段,以求在臨床上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提高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顯得至關重要。 鉑類藥物的抗腫瘤效應主要是通過與細胞內(nèi)的DNA結合形成鉑類-DNA加合物,這種加合物可引起DNA結構改變,從而影響細胞內(nèi)DNA復制、抑制DNA的合成進而導致細胞凋亡。研究表明,在多種實體腫瘤中鉑類耐藥與患者的DNA修復能力增強明顯相關。因此,DNA修復能力可能是在影響鉑類藥物療效中期重要作用。核苷酸切除修復途徑(nucleotide-excision repair,NER)是DNA修復的主要途徑,是清除大規(guī)模鉑類化合物所致DNA螺旋扭曲的惟一機制。NER由多種DNA修復酶組成,其中XPG(xerodernm pigmentosum pomlementary group G)在NER途徑中其著重要作用,其主要負責修復位于DNA3’端的損傷,另外也參與XPF/ERCC1復合物介導的DNA5’端的損傷。 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回顧的方法,以隨訪資料齊全且隨訪時間達3年以上的23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來探討XPG基因的多態(tài)性與卵巢癌患者鉑類化療臨床預后的關系。在化療前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外周靜脈血5ml,蛋白酶K消化-飽和氯化鈉鹽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細胞DNA。SNP的挑選:在dbSNP數(shù)據(jù)庫和Ensembl數(shù)據(jù)庫里檢索XPG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位點的相關信息,在HapMap數(shù)據(jù)庫中搜索漢族人群中多態(tài)位點的雜合子頻率大于或等于0.1的XPG基因標簽SNPs。XPG基因多態(tài)位點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分布采用連接酶檢測反應(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技術檢測。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3.0版軟件包(SPSS Company,Chicago,Illinois,USA)進行。χ2檢驗分析基因型頻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LD軟件檢測各多態(tài)位點間的連鎖不平衡;基因型和臨床病理參數(shù)相關性采用Fisher's確切檢驗;以非條件logistic回歸方法計算表示相對風險度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可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方法分析;基因型與患者死亡和復發(fā)風險的關聯(lián)采用以年齡、病理類型和病理分期等校正的Cox's模塊計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的標準。 結果: 1根據(jù)篩選標準本研究共篩選出rs1047768C/T, rs2227869G/C,rs4150387G/A, rs17655C/G, rs2296147C/T, rs3759500C/T, rs4150360C/T,rs41503837G/A和rs751402C/T等9個SNP位點;蚍中徒Y果發(fā)現(xiàn)XPGrs4150387G/A多態(tài)均為GG基因型。其余的8個SNPs位點的基因型頻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 223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基本臨床特征 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齡、腫瘤分期和手術殘余病灶與其臨床預后明顯相關。確診時年齡≥50歲、FIGO分期為晚期和手術殘余病灶1cm的患者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病理組織分型和腫瘤的分化程度與患者的臨床預后無關。 3XPG基因多態(tài)位點的基因型頻率與卵巢癌患者鉑類化療的預后關系 χ2檢驗結果:XPG基因的8個SNP位點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在應答組和非應答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然而以患者確診時年齡分層后發(fā)現(xiàn),在153例確診時年齡≥50歲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XPGrs1047768C/T多態(tài)的TT和CT+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頻率分布在應答組和非應答組分別為47.7%、52.3%和61.5%、38.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9)。與攜帶XPG rs1047768TT基因型的患者相比,攜帶rs1047768C等位基因患者產(chǎn)生鉑類抵抗的風險較低(OR=0.49,95%CI=0.24~0.98)。 4XPG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PFS及OS的相關性 生存分析的結果顯示XPG基因8個SNPs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PFS、OS無關。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在153例確診時年齡≥50歲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攜帶XPG rs1047768TT和CT+CC(C等位基因)基因型卵巢癌患者的平均PFS分別為19.69月和23.66月;平均OS分別為26.81月和29.48月。XPGrs2296147C/T基因多態(tài)中,攜帶TT和CT+CC基因型卵巢癌患者的平均PFS分別為20.46月和23.33月;平均OS分別為27.10月和29.70月。Kaplan Meier生存曲線顯示攜帶rs1047768C/T和rs2296147C/T多態(tài)不同基因型患者PFS、OS的分布情況。Cox比例風險模型分析(經(jīng)腫瘤分化程度、臨床分期和組織病理學類型等影響因素調(diào)整后)結果顯示,與攜帶TT基因型患者相比,攜帶rs1047768C等位基因患者的疾病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明顯降低(PFS:HR=0.57;95%CI=0.38-0.87;OS:HR=0.56;95%CI=0.34-0.94)。與rs2296147T/T基因型相比,rs2296147C等位基因可能顯著降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疾病復發(fā)和死亡的風險(PFS:HR=0.63,95%CI=0.41~0.98;OS:HR=0.50;95%CI=0.28-0.87)。 結論: 1XPG基因rs2227869G/C, rs4150387G/A, rs17655C/G, rs3759500C/T,rs4150360C/T和rs751402C/T等位點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鉑類化療預后無關。 2在確診時年齡≥50歲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攜帶rs1047768C等位基因的患者鉑類藥物的耐藥風險、疾病的復發(fā)和死亡風險的風險較低。 3XPG rs2296147C/T多態(tài)雖然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鉑類化療應答無關,但rs2296147C等位基因可明顯降低確診時年齡≥50歲上皮性卵巢癌患疾病復發(fā)和死亡風險。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7.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瑋;吳飛翔;王琪;黎丹戒;李力;;XPG遺傳多態(tài)位點His46His和His1104Asp與卵巢癌患者鉑類藥物敏感性關系探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2年05期
2 焦伊勝;王永來;張淑蘭;劉曉梅;郝鳳進;;Livin、Sma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9年02期
3 林莉;劉曉晴;宋三泰;;DNA損傷修復與鉑類耐藥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06年01期
本文編號:15910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5910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