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病患者在位內膜生物學特性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 子宮腺肌病 在位內膜 生物學特性 出處:《現代婦產科進展》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決定論"發(fā)病理論的提出為其發(fā)病機制探索提供了全新思路,子宮腺肌病作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特殊形式,兩者間發(fā)病機理和臨床表現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點。關于子宮腺肌病發(fā)病機理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在位內膜決定論"?尚無明確回答,值得深思。本綜述將對子宮腺肌病在位內膜生物學特性改變相關最新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Abstract]:The theory of eutopic endometrium determinism provides a new way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Adenomyosis is a special form of endometriosis.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enomyosis. Is there a similar "eutopic endometrial determinism"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adenomyosis? There is no clear answer and it is worth thinking deeply. This review will review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ange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utopic endometrium in adenomyosis.
【作者單位】: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基金】:楊桂云江蘇省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基金(No:GZS-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403321)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江蘇分院院級課題(No:JSBY1305)
【分類號】:R711.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志榮,張琚,郎景和,冷金花,樸允尚,王雁玲;子宮腺肌癥患者在位子宮內膜雌激素效應相關因子的時空變化[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先蕓;魏紹斌;;子宮腺肌病雌激素相關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4期
2 高艷;宋靜慧;;子宮腺肌病及其不孕相關因素[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4年06期
3 陶婷;陳士嶺;陳薪;葉德盛;許麗娟;田小龍;劉玉東;牛靜;;子宮腺肌病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臨床結局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4 魯澤春;李亞里;;子宮內膜的“鳳凰涅i謾敝貳毖躚≡裼胱庸諛ひ煳恢⒌牟∫蜃槌跆絒J];醫(yī)學爭鳴;2015年02期
5 余冬青;黃曉彤;孫靜;黃健玲;黃綺華;王建兵;;消癥方含藥血清對腺肌病子宮內膜間質細胞遷移、侵襲及黏附能力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5年11期
6 張祖娟;王英紅;;子宮腺肌病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農墾醫(yī)學;2007年06期
7 邵嵐;韓淑娟;;子宮腺肌病32例臨床探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4年02期
8 趙彩艷;張欣;杜麗榮;;低氧誘導因子-1在婦產科領域的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4年02期
9 蔡仕彬;何佳;;子宮腺肌病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10 任飛;王哲;;王哲治療子宮腺肌病經驗[J];河南中醫(yī);2014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芳;溫陽祛痛中藥復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疼痛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2 關錚;應用BERKO和SCID小鼠模型對ERβ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3 楊艷峰;GPR30介導的雌激素非經典途徑在子宮腺肌病發(fā)病機制中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4 周琦斐;T-cadherin、VE-cadherin蛋白與子宮腺肌病及子宮內膜異位癥關系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5 馮麗霞;CO_2氣腹充氣模式及壓力對大鼠子宮內膜異位癥形成和復發(fā)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付先蕓;蒲靈化瘀止痛方調控子宮腺肌病小鼠病灶血管生成的雌激素效應靶點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7 杜娟;經痛愈舒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大鼠NF-κB表達的防治作用[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8 凌靜;加味芍藥甘草湯對人子宮腺肌病細胞MAPK信號通路干預及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9 魯澤春;缺氧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致病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10 胡雯;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在MRKH綜合征患者中的調查[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福霞;子宮腺肌病發(fā)病相關因素與中醫(yī)體質相關性的調查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何昕;子宮腺肌病的患病相關因素及中醫(yī)證候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蔚方燕;子宮腺肌病發(fā)病相關因素及部分痛經患者生存質量調查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郭平麗;子宮腺肌病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臨床調查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謝淑琴;EST及COMT在子宮腺肌病在位及異位內膜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宋君;子宮腺肌病相關危險因素的病例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王曉麗;子宮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和VEGF表達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8 郭維嬋;芳香化酶及雌激素受體與子宮腺肌病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鄭秋鴻;孕激素亞受體PR-A、PR-B在子宮腺肌病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張卓梅;子宮內膜異位癥雌激素受體亞型分布及與痛經因子關系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婁華;王寶金;王興玲;郝大勇;;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細胞凋亡和增殖特性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年18期
2 蔡小蘭;寧照琛;;內異癥患者性激素受體與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表達的研究[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8年02期
3 范小斌;曹引麗;藺小賢;徐葉紅;;RANTES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及異位內膜的表達及其意義[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年12期
4 任黔川,莊琳,徐小蓉,伍宗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的表達[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5 彭慧霞;王冬穎;李蘭;尉春艷;吳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血管抑素在子宮異位和在位內膜中的表達及意義[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3期
6 婁華;王寶金;郝大勇;;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細胞凋亡特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1年22期
7 鄧姍;郎景和;冷金花;劉珠鳳;孫大為;朱蘭;譚先杰;;藥物治療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凋亡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魏紹斌;王妍;王毅;郭蓉曉;仝崇毅;譚億民;;內異康復栓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和在位內膜組織形態(tài)學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08年12期
9 王丹波;任鳳巖;張淑蘭;劉琦芳;展新華;;內分泌腺體來源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及裸鼠模型中的特異性表達及意義[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8年14期
10 張翼海;王丹波;許艷麗;任芳;;雌激素受體亞型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及小鼠模型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郎景和;;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的“在位內膜決定論”[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林敏;徐燕;翁慧男;王雪峰;王沂峰;;組織因子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在位內膜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3 劉琦芳;王丹波;;Cofilin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及異位病灶中的表達及意義[A];東北三省第四屆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王丹波;張淑蘭;牛慧彥;陸景明;;芳香化酶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在位內膜及裸鼠模型異位病灶中表達[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仝佳麗;郎景和;朱蘭;;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病理特征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6 陳偉;洪玉蓉;陳粉紅;羅志艷;李慧文;黃品同;;三維能量多普勒超聲評估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血流分布[A];2012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王曉櫻;王丹波;;cofilin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及異位病灶中的表達及意義[A];東北三省第四屆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8 楊卓;王丹波;;Plastin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及異位病灶中的表達及意義[A];東北三省第四屆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羅燕;羅明燕;;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內膜及異位內膜組織中RANTES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10 鄭娟;侯振;祁曉晨;冒韻東;崔毓桂;劉嘉茵;;Activin A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間質細胞的調節(jié)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計劃生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華軍;體外培養(yǎng)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細胞生物學行為及對不同藥物反應性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王洪慶;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侵襲性及其與免疫間關系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翁慧男;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內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的蛋白質組學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黃金燕;人子宮內膜異位癥血瘀證在位內膜差異蛋白質組學及免疫組化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5 鄧姍;曼月樂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干預的臨床與基礎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穆琳;粘附斑激酶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作用及調節(jié)機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7 王建華;GnRHa對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患者在位內膜一氧化氮合成酶表達的影響及性激素的調控[D];浙江大學;2005年
8 丁曉艷;應用SELDI-TOF-MS篩選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在位內膜線粒體差異蛋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孫蓬然;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中1ncRNA表達譜及HOXA9,HOXA10,HOXA11和HOXD10的甲基化水平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蕾;多效營養(yǎng)因子和中期因子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中的表達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張翼海;雌激素受體亞型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及小白鼠模型中的表達及意義[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康佳麗;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位內膜中神經纖維的表達[D];廣州醫(yī)學院;2011年
4 方春麗;NF-κB誘捕ODN抑制異位及在位內膜分泌RANTES及趨化單核細胞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閻麗婷;HIF-1α、VEGF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王爽;Ang-2、VEGF在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D];南昌大學;2009年
7 張靜;MTA1、BRMS1、GRIM19、GW112在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組織中表達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8 王海燕;BAK、cFLIP、Twist、Tip30蛋白在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組織中表達及意義[D];中南大學;2014年
9 婁潔;cDNA-RDA代表性差異分析技術篩選內異癥在位內膜相關基因[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鄔歡歡;NOS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和異位內膜中的表達[D];南昌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429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54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