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對年輕乳腺癌診斷與鑒別診斷的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9 11:43
本文關(guān)鍵詞:超聲對年輕乳腺癌診斷與鑒別診斷的價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年輕乳腺癌超聲聲像圖特征,評價超聲對年輕乳腺癌診斷與鑒別診斷的價值。方法研究對象:將經(jīng)病理證實且臨床資料完整的乳腺疾病患者分3組:A組: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35歲)172例共184個病灶,其中IDC(浸潤性導管癌)131例共143個病灶、MBC(原位癌伴微浸潤)15例共15個病灶、DCIS(原位癌)10例共10個病灶;B組:非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35歲)200例共200個病灶,其中IDC 158例、MBC 12例、DCIS 16例;C組:年輕女性乳腺良性病變患者(≤35歲)172例,其中術(shù)后病理診斷為導管內(nèi)乳頭狀瘤29例共35個病灶、乳腺纖維腺瘤43例共61個病灶、乳腺增生性病變52例共60個病灶、乳腺炎癥性病變48例共53個病灶。研究內(nèi)容:(1)、回顧性分析A、B、C三組術(shù)前彩色多普勒超聲聲像圖,觀察病灶大小、縱橫比、形態(tài)、邊緣、邊界、高回聲暈、內(nèi)部及后方回聲、鈣化灶、血流豐富程度及淋巴結(jié)等情況,并與病理結(jié)果進行對照分析;(2)、分析A組中IDC聲像圖與病理分子分型的關(guān)系;(3)、對比分析A、B組中IDC在TNM分期、分子分型以及聲像圖特征方面的異同點。結(jié)果1.超聲對A組病灶診斷與病理符合率高達96.74%(178/184),其中早期癌(DCIS、MBC)的符合率為88.00%(22/25),IDC的符合率為98.60%(141/143)。體積大是A組的特點之一,其最大徑的均值均2.0cm,其中又以MBC為最大。A組中DCIS、MBC、IDC三型病灶均以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邊緣不規(guī)則,內(nèi)部回聲不均,伴微鈣化灶,部分病灶周邊伴高回聲暈,病灶后方衰減不明顯,縱橫比0.7多見。三型邊界不清者分別占80.00%(8/10)、66.67%(10/15)、97.90(140/143),P0.001。MBC、IDC、DCIS病灶內(nèi)探及豐富血流(2、3級)者分別占60.00%、52.75%、20.00%,其中DCIS病灶內(nèi)血流分級以0、1級多見,MBC病灶內(nèi)血流分級以1、3級為主,而IDC病灶內(nèi)血流分級0、1、2、3級均可見。2.A組中131例IDC病灶分子分型特點及其與聲像圖關(guān)系:腔面A型6例(4.58%),腔面B型77例(58.78%),HER2過表達型36例(27.48%),基底樣型12例(9.16%),其中HER2過表達型、及基底樣型惡性程度高,預后差;讟有筒≡顑(nèi)部回聲均勻者占66.67%(8/12)、病灶內(nèi)不伴微鈣化者占75.00%(9/12),高于其他三型,P值分別為0.031、0.009。Her-2過表達型及基底樣型血供豐富者分別占63.89%(23/36),66.67%(8/12),高于腔面A型、B型的50.00%(3/6)及48.05%(37/77)。Her-2過表達型病灶最大徑大于其余三型;縱橫比≥0.7占41.67%(15/36),高于其他三型。3.A組IDC患者TNM分期較B組晚,其中T分期分布在T3、T4期共為12.21%(16/131),高于B組的1.90%(3/158);其N分期分布在N2、N3共占30.53%(40/131),高于B組的16.46%(26/158);二者在M分期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IDC組織學分級為3級者占49.62%(65/131),高于B組的37.34%(59/158);A組臨床分期為III期者占28.24%(37/131),高于B組IDC的17.09%(27/158),P值0.001,A組臨床分期為IV期者占3.82%(5/131),高于B組中IDC的0.00%;分子分型HER-2過表達型,A組的27.48%(36/131)高于B組的15.82%(25/158)。4.與B組中IDC比較,A組中IDC超聲聲像圖以病灶橫徑大、前后徑大、邊界不清、內(nèi)部回聲不均、病灶內(nèi)見鈣化灶、病灶后方不伴衰減等表現(xiàn)多見,P值均0.05;兩組病灶發(fā)病部位均以左乳多見,兩組在病灶縱橫比、形態(tài)、邊緣、高回聲暈、血流分布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576,0.600,0.396,0.996,0.263;但A組IDC病灶以縱橫比0.7為主,占60.14%(86/143)。5.超聲對年輕乳腺病灶診斷敏感性為98.37%(181/184),特異性為75.12%(157/209),準確度為86.01%(338/393),誤診率為24.88%(52/209),誤診的52個病灶中,將乳腺炎癥性病變誤診為惡性腫瘤者占48.08%(25/52)。6.C組中IPP、FA、增生性病變、炎癥性病變術(shù)前超聲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分別為71.43%(25/35)、93.44%(57/61)、45.00%(27/60)、30.19%(16/53)。與C組良性病變比較,A組中早期癌與IDC病灶均較大,最大徑平均值分別為(3.34±3.63)cm、(3.02±2.35)cm,均高于C組中IPP的(1.48±0.91)cm、FA的(2.52±1.99)cm、增生性病變的(1.73±1.60)cm,但均低于炎癥性病變的(3.59±2.54)cm;A組中早期癌及IDC超聲聲像圖均以病灶邊緣見毛刺或蟹足、內(nèi)見微鈣化以及病灶周邊見高回聲暈表現(xiàn)為主,所占比例均高于C組中的IPP、FA、增生性病變,P值均0.05;病灶內(nèi)血流為穿入型血流者分別占20.00%(5/25)、48.95%(70/143),彩色血流束扭曲、粗細不一,色彩鮮亮、多彩鑲嵌。A組中早期癌、IDC與C組病灶的縱橫比均以0.7居多,P值均0.05。C組中IPP以導管擴張伴管內(nèi)實體回聲多見,占60.00%(21/35),實體部分回聲均勻,其病灶較小,病灶內(nèi)強回聲少見,病灶形態(tài)規(guī)則、邊緣光整,血流以0、3級占多數(shù),分別為34.29%(12/35)、28.57%(10/35),血流束走行規(guī)則、粗細均勻;C組中FA病灶形態(tài)以圓形或橢圓形為主、病灶內(nèi)見線樣高回聲、邊緣光整,周邊見包膜回聲,后方回聲增強,血流信號以0級為主,血流分布以穿入型多見,血流束走行規(guī)則;C組中增生性病變病灶小,形態(tài)欠規(guī)則、邊界清晰、病灶邊緣光整、血流信號以0級為主;C組中炎癥性病變以病灶大、縱橫比0.7,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周邊伴高回聲暈、內(nèi)部回聲不均勻、后方不伴衰減及血流分級為0~3級、血流信號色彩鮮亮為主要超聲表現(xiàn),與A組中早期癌及IDC難以區(qū)別,但炎癥性病變具有病灶內(nèi)多伴液性區(qū)、內(nèi)見可隨探頭加壓移動的密集高回聲點、邊緣光整、血流信號散在分布于病灶周邊、血流束走行規(guī)則等特點,有助于鑒別診斷。結(jié)論1、超聲對年輕乳腺癌的診斷敏感性高達98.37%,其超聲主要表現(xiàn)為病灶體積大、縱橫比0.7、內(nèi)部回聲不均、多伴鈣化、后方回聲少見衰減等特點,與良性病變中炎癥性病變聲像圖存在一定的交叉性。2、年輕乳腺癌中HER2過表達型比例高于非年輕組,聲像圖具有病灶大,血供豐富的特點。3、年輕乳腺癌TNM分期較非年輕乳腺癌晚。4、超聲對年輕乳腺癌診斷與鑒別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關(guān)鍵詞】:年輕 乳腺癌 超聲 診斷 病理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45.1;R737.9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語對照表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3
- 前言13-15
- 材料與方法15-18
- 結(jié)果18-32
- 討論32-40
- 結(jié)論40-41
- 插圖41-45
- 參考文獻45-50
- 綜述50-59
- 參考文獻54-59
- 附錄59-60
- 致謝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二妮;周純武;薛梅;郭寧;李靜;;年輕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學特點[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4年04期
2 馬雯婷;林紅軍;栗翠英;;年輕和中老年乳腺癌彩色多譜勒超聲圖像特征的對比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0年19期
,本文編號:8202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8202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