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晚期正常胎兒頸椎長度與胎齡關系的磁共振研究
本文關鍵詞:孕中晚期正常胎兒頸椎長度與胎齡關系的磁共振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胎兒標本 頸椎長度 生長發(fā)育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胎兒標本頸椎長度與孕周變化的關系,繪制正常胎兒脊柱長度生長曲線。方法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利用3.0T MR掃描儀對65例16~42周自然流產(chǎn)及因母體或胎兒因素引產(chǎn)的胎兒標本行全脊柱3D-T2WI序列掃描,對所得圖像進行三方位重建,在正中矢狀位上測量頸椎長度及C4椎體的高度,建立相關線性回歸方程。結果胎兒頸椎長度及C4椎體高度與孕周的線性回歸方程分別為:頸椎長度(cm)=0.193+0.117孕周,R2=0.94,P0.05;C4椎體高度(cm)=0.025+0.013孕周,R2=0.94,P0.05。頸段脊柱發(fā)育有著時間的不平衡性,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兩個發(fā)育高峰,分別為23~26孕周及31~34孕周;同樣在這兩個高峰,椎體高度增長速度較快。結論孕中晚期,胎兒頸椎長度的增加與胎齡呈良好相關性,椎體的相關徑線是評估胎兒脊椎發(fā)育的可靠指標。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醫(yī)學院山東省醫(yī)學影像學研究所;山東大學醫(yī)學院斷層影像解剖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胎兒標本 頸椎長度 生長發(fā)育 磁共振成像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71213)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3HM091)
【分類號】:R714.5;R445.2
【正文快照】: 19世紀80年代開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開始應用于胎兒領域。近年來,越來越普遍的應用于胎兒發(fā)育評估及疾病診斷[1~3],特別是在胎兒顱腦方面的應用已經(jīng)逐漸成熟。然而由于胎動、掃描時間短、場強低及椎體體積小等原因,1.5T MR掃描儀對宮內胎兒脊柱的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博,靳安民,吳廣森,梁倫高,田京,張輝,閩少雄;可吸收頸椎融合器在山羊頸椎融合動物模型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5年01期
2 李碧凱;;頸椎前融合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年04期
3 張峽,梅芳瑞,周躍,任先軍,谷誠;頸椎前融合對頸椎退變的影響[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1999年04期
4 袁文;;對頸椎融合與非融合手術的再認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年06期
5 張春禮,王全平,陸裕樸,,李稔生,李明全,李華林;減壓、融合術對頸椎運動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1995年02期
6 趙冬冬;馮海龍;;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臨床治療進展[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年05期
7 楊光輝;;先天性高肩胛征合并頸椎融合1例[J];兵團醫(yī)學;2007年03期
8 劉忠軍;黨耕町;;對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現(xiàn)狀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8年01期
9 楊立東;王麗鳳;許傳珊;;某部新兵體檢頸椎X線檢查異常情況調查[J];人民軍醫(yī);2014年03期
10 張功林,葛寶豐,張軍華,荊浩,曾述強,王世勇,陳新;應用頭環(huán)石膏輔助行頸椎融合[J];實用骨科雜志;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羅卓荊;;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相關問題[A];第六屆西部骨科論壇暨貴州省骨科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王靖;滕紅林;朱e
本文編號:7615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76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