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術臨床應用進展——對腦膠質瘤評價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磁共振成像技術臨床應用進展——對腦膠質瘤評價的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膠質瘤 腫瘤生物標志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MR成像 磁共振生理/代謝成像
【摘要】:正膠質瘤(gliomas)是一類起源于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干細胞最常見的腦內腫瘤,占腦惡性腫瘤中80%[1]。依據腫瘤惡性程度WHO將其分為4級,2016年5月WHO又發(fā)布新的腦腫瘤分級標準,引入了膠質瘤相關特征分子作為重要的病理分型指標[2]。磁共振成像技術不僅可以提供腦腫瘤的解剖結構以及病理特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膠質瘤的某些分子表型特征[3]。在臨床應用方面,MRI已能夠對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放射科;
【關鍵詞】: 膠質瘤 腫瘤生物標志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MR成像 磁共振生理/代謝成像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571660,81271626) 重慶市科技研發(fā)基地建設計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CSTC2014gjhz110002)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臨床科研基金(2014YLC03)~~
【分類號】:R445.2;R739.41
【正文快照】: 了膠質瘤相關特征分子作為重要的病理分型指標[2]。磁共振成像技術不僅可以提供腦腫瘤的解剖結構以及病理特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膠質瘤的某些分子表型特征[3]。在臨床應用方面,MRI已能夠對膠質瘤的基本病理特征做出較為準確的評價,如膠質瘤的病理分級,MRI的研究結果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磁共振成像技術最新進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J];放射學實踐;2005年02期
2 ;磁共振成像技術最新進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5年02期
3 王穎;;幾種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相關性[J];現(xiàn)代儀器;2007年03期
4 唐曉英;劉志文;劉偉峰;吳祈耀;;磁共振成像技術及設備發(fā)展策略[J];科技導報;2008年09期
5 楊正漢;馮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術指南——檢查規(guī)范、臨床策略及新技術(修訂版)[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年04期
6 王凱宇;;乳腺癌各種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應用及優(yōu)化(綜述)[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3年01期
7 陶篤純;;磁共振成像技術及其在我國的現(xiàn)狀[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1992年01期
8 戴文平;磁共振成像技術可捕獲瞬間即逝的思想[J];自然雜志;1993年02期
9 ;一種新的磁共振成像技術[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1998年04期
10 楊岳松,汪守中,繆競陶;介入磁共振成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俞鑫;;錳離子增效磁共振成像技術在小鼠聽力中樞的功能性研究[A];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國慶;陳志安;邵立豐;高軍;;小兒腦部磁共振成像技術[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徐勝;丁建榮;張冰茜;李揚飛;;頸椎動力位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4 王國慶;陳志安;邵立豐;高軍;;新生兒早期腦出血磁共振成像技術[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翁旭初;;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腦結構之間的相互關系[A];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陳敏;黨浩丹;周誠;;3.0T高場磁共振成像技術在盆腔疾病的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7 馮祥太;趙強;;磁共振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病變中的應用[A];2005年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西部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8 傅潔婷;;磁共振成像技術對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的診斷價值[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張霞萍;王海濤;王蓼;水淼;;磁共振成像技術在人工耳蝸植入中的應用價值[A];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馬瓊英;戚躍勇;;三叉神經、面神經3D-SPGR磁共振成像技術應用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編譯 王煒;新磁共振成像技術使成像速度和精確度大大提高[N];醫(yī)藥經濟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朱廣菁;磁共振成像四獲諾獎堪稱創(chuàng)新典范(下)[N];大眾科技報;2006年
3 記者 王春;我自主研發(fā)新型磁共振成像技術[N];科技日報;2009年
4 記者 劉霞;科學家實現(xiàn)“非侵入”體內溫度測定[N];科技日報;2008年
5 王煒 編譯;MRI可有效確認卒中時間[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6 記者 張巍巍;量子計算或可應用于磁成像領域[N];科技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朱廣菁;磁共振成像四獲諾獎堪稱創(chuàng)新典范(上)[N];大眾科技報;2006年
8 司久岳;納米成像技術獲突破[N];醫(yī)藥經濟報;2004年
9 黃X;發(fā)育沒有停滯成人的大腦也可以越用越好[N];大眾科技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樊紅光;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評價心室重建術對左室形態(tài)和功能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黃慧玲;壓縮感知磁共振成像技術及重建方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4年
2 施小嬌;3.0T高場強術中磁共振成像技術用于神經外科手術對患者體溫和心電圖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5年
3 楊君;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臂叢神經成像及損傷中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張全增;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探討唾液酸對仔豬早期腦發(fā)育的影響[D];廈門大學;2014年
5 盧成哲;內耳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6 王偉娟;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酶控水凝膠成膠過程[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7 廖s,
本文編號:5399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53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