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測定IMT、斑塊及頸動脈狹窄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03-28 21:14
目的分析彩超測定頸動脈內(nèi)中膜(IMT)、斑塊及頸動脈狹窄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62例,依據(jù)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診斷結果,將患者分為輕度組和重度組各81例。兩組患者均給予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比較兩組患者的IMT、斑塊及頸動脈狹窄情況。結果重度組頸內(nèi)動脈、頸外動脈、頸總動脈的IMT厚度均高于輕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組斑塊數(shù)量共有243塊,輕度組的斑塊數(shù)量共有176塊,而兩組頸內(nèi)動脈起始部、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處斑塊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組狹窄程度明顯高于輕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彩超可以檢測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IMT、斑塊位置、頸動脈狹窄程度,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評估具有客觀性,可作為臨床治療方案制定參考。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 方法
1.4 臨床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IMT厚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斑塊出現(xiàn)的位置、數(shù)量比較
2.3 兩組血管狹窄程度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773301
【文章頁數(shù)】:2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 方法
1.4 臨床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IMT厚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斑塊出現(xiàn)的位置、數(shù)量比較
2.3 兩組血管狹窄程度比較
3 討論
本文編號:37733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773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