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的動物模型及臨床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7 06:05
目的:探討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評價動物模型的正常、炎性增生及腫瘤轉移性淋巴結病變的可行性及其在鑒別診斷中的作用。材料與方法:20只健康新西蘭白兔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經左側足墊注射完全弗氏佐劑建立淋巴結炎性增生模型和經右側股四頭肌注射VX2癌細胞懸液(4×107/ml)建立腫瘤轉移淋巴結模型,以炎癥組的對側下肢不作任何處理作為正常對照。于造模后14天分別行MR常規(guī)序列及STIR-EPI-DWI檢查,以表觀彌散系數(ADC)為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分別測量T2WI、DWI圖像及病理檢查各組淋巴結的大小,摘取各組的腘窩及髂內淋巴結,行HE染色及病理分析。結果:STIR-EPI-DWI在動物模型上可清晰顯示正常、炎癥及轉移組的腘窩及髂內淋巴結,所測得的各組淋巴結大小與T2WI及病理檢查所測得大小無明顯差異(正常組F=0.88,P=0.43;炎癥組F=0.38,P=0.69;轉移組F=0.64,P=0.53)。炎癥組和轉移組淋巴結的大小無明顯差異,二者均大于正常淋巴結。三組間常規(guī)MR序列信號無明顯差異,均為T1WI等信號及T2WI高信號,在DWI上呈高信號,正常組、炎...
【文章來源】:北京協和醫(yī)學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1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兔胭窩淋巴結大體標本
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A一C兔左側胭窩炎性增生淋巴結軸位圖像。A、Tlwl示炎性淋巴結呈B、TZwl示炎性淋巴結呈高信號。C、STIR一DWI示炎性淋巴結呈高右側胭窩VXZ瘤轉移性淋巴結軸位圖像。D、Tlwl示轉移性淋巴結呈E、TZWI示轉移性淋巴結呈高信號。F、STI卜Dwl示轉移性淋巴結呈
A、正常淋巴結,示皮質及髓質結。B、炎性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示淋巴竇擴VXZ瘤轉移性淋巴結,示瘤細胞呈片狀、巢可見核分裂相(HEx100)。討論惡性腫瘤常見的轉移途徑,通過影像學評估計預后。MRI技術憑借其良好的軟組織分CT及超聲明顯提高,但由于在常規(guī)MRI序定重疊,因而依據信號強度判斷淋巴結的性結的大小、形態(tài)進行良惡性淋巴結的鑒別,灶為惡性,而小于ICm、長短徑之比近似的形態(tài)與其所處的位置有關,也常發(fā)現體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類型正常乳腺表觀擴散系數值差異的研究[J]. 蔡世峰,趙斌,王光彬,于臺飛.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7(02)
[2]不同年齡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帶ADC值的初步研究[J]. 李飛宇,王霄英,許玉峰,肖江喜,蔣學祥.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6(12)
[3]肺門、縱隔淋巴結18F-FDG PET顯像結果回顧[J]. 曹麗敏,田嘉禾,陳英茂,丁勇,尹大一,姚樹林,張錦明.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06)
[4]使用ADC值評估正常及退變腰椎間盤的初步研究[J]. 王娟,周義成,夏黎明,王承緣,朱文珍.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10)
[5]正常腹部實質臟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ADC值和b值研究[J]. 張月浪,孫興旺,強永乾.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04)
[6]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及ADC值測量在淋巴結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 劉妍,夏黎明,鄒明麗,王承緣.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6(05)
[7]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后局部復發(fā)的ADC值研究[J]. 李飛宇,王霄英,許玉峰,蔣學祥.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5(12)
[8]精囊的磁共振擴散成像初步研究[J]. 王霄英,孫非,丁建平,王繼琛,蔣學祥.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4(02)
本文編號:2941230
【文章來源】:北京協和醫(yī)學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1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兔胭窩淋巴結大體標本
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A一C兔左側胭窩炎性增生淋巴結軸位圖像。A、Tlwl示炎性淋巴結呈B、TZwl示炎性淋巴結呈高信號。C、STIR一DWI示炎性淋巴結呈高右側胭窩VXZ瘤轉移性淋巴結軸位圖像。D、Tlwl示轉移性淋巴結呈E、TZWI示轉移性淋巴結呈高信號。F、STI卜Dwl示轉移性淋巴結呈
A、正常淋巴結,示皮質及髓質結。B、炎性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示淋巴竇擴VXZ瘤轉移性淋巴結,示瘤細胞呈片狀、巢可見核分裂相(HEx100)。討論惡性腫瘤常見的轉移途徑,通過影像學評估計預后。MRI技術憑借其良好的軟組織分CT及超聲明顯提高,但由于在常規(guī)MRI序定重疊,因而依據信號強度判斷淋巴結的性結的大小、形態(tài)進行良惡性淋巴結的鑒別,灶為惡性,而小于ICm、長短徑之比近似的形態(tài)與其所處的位置有關,也常發(fā)現體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類型正常乳腺表觀擴散系數值差異的研究[J]. 蔡世峰,趙斌,王光彬,于臺飛. 中華放射學雜志. 2007(02)
[2]不同年齡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帶ADC值的初步研究[J]. 李飛宇,王霄英,許玉峰,肖江喜,蔣學祥.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6(12)
[3]肺門、縱隔淋巴結18F-FDG PET顯像結果回顧[J]. 曹麗敏,田嘉禾,陳英茂,丁勇,尹大一,姚樹林,張錦明.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06)
[4]使用ADC值評估正常及退變腰椎間盤的初步研究[J]. 王娟,周義成,夏黎明,王承緣,朱文珍.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10)
[5]正常腹部實質臟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ADC值和b值研究[J]. 張月浪,孫興旺,強永乾.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04)
[6]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及ADC值測量在淋巴結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 劉妍,夏黎明,鄒明麗,王承緣.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6(05)
[7]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后局部復發(fā)的ADC值研究[J]. 李飛宇,王霄英,許玉峰,蔣學祥.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5(12)
[8]精囊的磁共振擴散成像初步研究[J]. 王霄英,孫非,丁建平,王繼琛,蔣學祥.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4(02)
本文編號:29412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9412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