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體豬肺動脈性和靜脈性紋理的螺旋CT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22 15:05
目的 1.對豬的肺動脈、肺靜脈進行分別解剖,分析肺動脈、肺靜脈走行位置、形態(tài)學的差異。2.對離體豬肺的肺血管進行鑄型標本制作,評估解剖所見的肺動脈和肺靜脈走行位置及形態(tài)學情況。3.運用螺旋CT的對離體豬肺進行平掃,并應用連續(xù)觀察、三維重建等技術對其動、靜脈性紋理分析,以評估CT能否區(qū)分正常離體豬肺動脈性紋理和靜脈性紋理。 材料與方法 1.新鮮豬肺6只,羧甲基纖維素10克,紅、藍墨水各5ml,解剖器具一套,量角器一只,理光相機一只。2.離體新鮮豬肺8只;ABS顆粒,丙酮、丁酮;0號無色牙托粉,自凝樹脂液,紅藍染料等。將ABS與1∶1比例的丙酮、丁酮混合液按3∶10進行混合溶解;將牙托粉與自凝樹脂液按3.5∶10比例制成溶液。將上述溶液加入紅藍染料后分別灌注入8只新鮮豬肺動脈和靜脈內(nèi)。再將其置入60%的硫酸中進行腐蝕,并淘汰其中有大血管缺如的標本。3.正常成年新鮮豬肺共30只,GE Hispeed/iCT一臺及三維工作站。 結(jié)論 1.豬左、右肺分前(尖)葉、中(心)葉和后(膈)葉(100%),右肺還有副葉(100%)。肺動脈緊伴同級支氣管走行和分支,其主干位于支氣管后外方,段、亞段位于同級支氣管后方、外方或后外方;肺靜脈主干緊伴支氣管主干走行,并位于前內(nèi)方,段及段以下肺靜脈走行于段間隔、亞段間隔、小葉間隔等間質(zhì)結(jié)締組織內(nèi),位于同級支氣管前、內(nèi)方。2.離體新鮮豬肺8只(四種方法獲取);分成兩組,分別以ABS法和自凝樹脂法進行鑄型標本制作。ABS顆粒,丙酮、丁酮;0號無色牙托粉,自凝樹脂液,紅藍染料等。將ABS與1∶1比例的丙酮、丁酮混合液按3∶10進行混合溶解;將牙托粉與自凝樹脂液按3.5∶10比例制成溶液。將上述溶液加入紅藍染料后分別灌注入8只新鮮豬肺動脈和靜脈內(nèi)。再將其置入60%的硫酸中進行腐蝕。3.離 離體豬肺動)冰性和靜脈性紋理的螺旋CT研究 體豬肺分:左、右肺(100%);左肺:前、中、后葉均有占86.7%, 僅有前、后葉占13.3%;右肺:前、中、后、副葉均有占93.3%,僅有 前、后、副葉占6.7%。通過螺旋CT的STS一MIP技術重建,根據(jù)連 續(xù)觀察、動脈性和靜脈性肺紋理的位置及其發(fā)出角度、形態(tài)學差異, 可很好地進行區(qū)分動脈性和靜脈性肺紋理。螺旋CT的STS一MIP是區(qū) 分動脈性和靜脈性肺紋理的重要手段。
【學位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R816.4
【部分圖文】:
圖2月市動脈走行情況
可見細小血管由肺動脈沿途發(fā)出(小箭頭)
豬肺大體解剖情況,腹側(cè)為隔面,背側(cè)為肋面
本文編號:2824552
【學位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R816.4
【部分圖文】:
圖2月市動脈走行情況
可見細小血管由肺動脈沿途發(fā)出(小箭頭)
豬肺大體解剖情況,腹側(cè)為隔面,背側(cè)為肋面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志遠,馬強,曲曉勤;肺栓塞的非增強性螺旋CT診斷[J];河北醫(yī)藥;2001年06期
2 周華藻,李春平;中心型肺癌肺靜脈浸潤的CT評價[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3 朱友志,易習之;正常肺動脈分支直徑CT測量[J];實用放射學雜志;1999年09期
4 趙力,伍建林,徐斌,郎志謹;螺旋CT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2年03期
5 李惠芝,李鐵福,劉晶瑩,郝江梅,高棟才;CT用硫酸鋇造影劑的制備[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6 楊健,郭佑民,楊廣夫,劉繼漢,孫新建;螺旋CT肺血管三維成像的實驗研究[J];西安醫(yī)科大學學報(中文版);1998年03期
7 王緒;周圍型肺癌與肺血管的關系[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8 許茂盛,童林軍,王恭憲,沈天真,陳星榮;正常肺小葉高分辨率CT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1997年01期
9 張平,陶平,夏家騮;豬心靜脈的應用解剖學研究[J];中國循環(huán)雜志;1997年04期
10 譚群友,趙紹宏,王芳澤,蔡祖龍;螺旋CT血管造影判斷肺癌與中央肺動靜脈的關系[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年11期
本文編號:28245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8245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