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終板骨軟骨炎的MRI表現(xiàn)與臨床意義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林;楊建業(yè);張秉文;陳宇鶴;牛燕紅;;椎板減壓經(jīng)椎間孔椎體間融合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J];實用骨科雜志;2011年07期
2 楊吉坤;張國慶;陳伯華;;誘騙受體1在椎間盤組織中的表達(英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24期
3 杜良杰;李建軍;;胸腰椎椎弓根與橫突對應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放射學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年06期
4 魏成;伍磊鑫;;非手術治療少兒腰椎間盤突出癥6例隨訪8年報告[J];頸腰痛雜志;2011年04期
5 周庶文;李華玲;李華峰;李文通;王勇;彭彬;;多發(fā)性胸腰椎結核術后不全癱一例[J];臨床誤診誤治;2010年S2期
6 鄧萬祥;趙胡瑞;劉華;董暉;葉斯波;孫虎;;經(jīng)傷椎置釘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傷;2011年07期
7 孟慶勇;母心靈;潘玉林;;腰椎椎體后緣離斷合并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治療[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年15期
8 張曉君;;脊柱內(nèi)固定系統(tǒng)治療胸椎、腰椎骨折的50例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年27期
9 劉俊;尹華;趙銀必;;椎間盤鏡治療椎間孔外突出型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年05期
10 賀明;王廣斌;王佳時;;腰椎間盤突出類型與其疼痛程度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傷;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樹才;郝永紅;馬毅;趙棟;孫貴明;;腰椎內(nèi)固定翻修原因及再次手術方式選擇的初步探討[A];第十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黃健;;頑固性遺精與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關性初探[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屆男科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帥;張琥;黃少敏;;腰椎椎板開窗減壓術對腰椎矢狀位曲度的短期影響[A];全國第七次中國整脊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脊柱常見病整脊診療指南》研究編寫報告[C];2011年
4 楊維權;劉大雄;鄭和平;王魁;孫榮華;冀明欣;李世蒙;;腰椎間盤突出癥后路微創(chuàng)手術的應用解剖與臨床研究[A];第四屆全軍腰腿痛學術研討會、第五屆全國肢殘康復護理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5年
5 林昊;何仿;;自發(fā)性椎間隙感染1例報[A];第二屆泛長江流域骨科新進展研討會暨上頸椎傷病新理論新技術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6 ;腰椎神經(jīng)根管狹窄的外科治療[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潘鎖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盤骨質增生臨床評價(摘要)[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劉好源;林金堆;陳峰嶸;龔灝;簡國堅;;有限切口在胸腰段骨折前路手術治療的應用[A];全國骨科臨床研究新進展研討會暨學習班論文集[C];2006年
9 何仿;林昊;李蘇皖;張文忠;張健;;兩種椎間融合方式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分析[A];第二屆泛長江流域骨科新進展研討會暨上頸椎傷病新理論新技術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10 曲峰;吳葉;史亞民;巨寶蘭;陳清紅;;腰椎前凸角度的改變及其與下腰痛的關系[A];第二屆泛長江流域骨科新進展研討會暨上頸椎傷病新理論新技術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健康時報記者 王志勝;頸腰椎痛也可看疼痛科[N];健康時報;2009年
2 柳軍;腰椎被掏空 按摩易折斷[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3 趙玉;腰椎治療儀[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4年
4 趙寶良;怎樣保護好腰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5 宮小飛;大部分腰疼不需手術[N];健康時報;2009年
6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杜巍巍 沈嵐;應用“骨水泥”加固塌陷腰椎[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7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向剛爾;腰痛了也查查骨盆[N];健康時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黃萱;治療頸椎病應從腰椎開始[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黃丹;頸椎病防護從腰椎始[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10 黃每裕;治療頸、腰椎及關節(jié)頑疾有新法[N];健康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斌;中國北方漢族人群維生素D受體基因和SNAP23基因多態(tài)性與腰椎退變性椎間盤疾病關聯(lián)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林飛躍;椎間隙與腰椎負荷分布的關系及椎間盤置換對椎間隙高度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3年
3 劉斌;腰椎軟骨終板退變機理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4 阮狄克;退行性相關脊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5 杜心如;腰椎椎弓根螺釘人字嵴頂點進釘方法的大體和放射解剖學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9年
6 劉超;腰椎棘間韌帶退變:橫斷面病例對照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王非;基因治療腰椎間盤退變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8 邢澤軍;腰椎減壓對不同程度退變椎間盤應力分布影響的有限元分析[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林漲源;人工腰椎間盤置換對椎間孔形態(tài)學改變的生物力學研究及臨床應用[D];中南大學;2003年
10 高中玉;腰椎對不同后部結構損傷后穩(wěn)定性修復能力及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斌;DR5,DcR2在腰椎間盤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青島大學;2008年
2 郝大鵬;腰椎溶骨型轉移瘤MR彌散加權成像研究[D];青島大學;2003年
3 高允海;腰椎間盤退變對腰椎應力分布影響的有限元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4年
4 于遠洋;膨脹式腰椎間融合器(EFC)的設計和生物力學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謝清波;腰椎終板Modic退變對腰椎間盤脫出自發(fā)性吸收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9年
6 王延國;腰椎后路不同顯露方式對多裂肌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鮑朝輝;膨脹式椎弓根螺釘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翻修作用的生物力學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8 李志剛;腰椎終板生物力學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辛陸軍;sp陽性神經(jīng)纖維在退變腰椎間盤的分布及意義[D];鄭州大學;2007年
10 王祥善;膨脹式脊柱內(nèi)固定系統(tǒng)椎弓根螺釘?shù)纳锪W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007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80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