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白質病變認知功能損傷的~1HMRS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1 16:32
【摘要】:腦白質病變(white matter lesions,WML)作為一種描述性的影像學術語,1987年,由加拿大神經學家Hachinski首次提出。該病主要表現為側腦室旁或皮質下白質區(qū)斑點或斑片狀改變。中毒、遺傳變性、感染、脫髓鞘疾病、代謝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創(chuàng)傷和腦積水等因素都可引起該病的發(fā)生,其中以缺血性腦白質病變最為常見。在臨床上該組疾病可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肢體運動、語言障礙、尿便障礙等。在CT上表現為相應部位的低密度病灶,在MRI TI加權像呈等或低信號,MRI T_2加權像及Flair呈高信號。雖然傳統(tǒng)CT、MRI序列可以顯示出全腦及特異性腦結構,但其對腦白質傳導束的結構性改變提供的信息較少,對于腦白質病變如何導致認知功能下降還不完全明了,腦白質病變的嚴重程度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也還不完全清楚。氫質子磁共振波譜成像(~1H magnetic resonan spectroscopy,~1HMRS),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傷性檢測活體器官內生化物質的技術,有助于分辨受損的腦部結構及功能變化特征,能夠為腦白質病變的生化和代謝情況提供非常有意義的信息,為在體腦組織進行病理生理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為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評價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為探討~1HMRS在缺血性腦白質病變中的作用,本研究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神經內科門診及住院的經頭部MRI檢查證實缺血性腦白質損害患者45例作為病例組,其中腦梗死13例、腦供血不足22例、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10例。根據Wahlund方法,將上述患者根據其白質損傷的程度分為輕度白質病變組(a組)、中度白質病變組(b組)、重度白質病變組(c組)。以同期健康體檢者,經頭部MRI證實腦白質無異常的患者1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d組)。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檢測記錄各項認知領域的得分,采用~1HMRS檢查分析測量腦內側腦室前角的各代謝值,根據N-乙酰天門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峰、肌酸(creatine,Cr)峰、膽堿(choline,Cho)峰的積分值計算出NAA/Cr、Cho/Cr比值;分析比較各組代謝產物比值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1.大部分輕度及中重度白質損傷患者NAA/Cr比值均降低,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個別輕度腦白質損傷患者NAA/Cr無變化;輕、中度白質損傷患者Cho/Cr比值升高,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重度白質損傷患者Cho/Cr比值降低,與正常組相比p <0.05;2.隨著腦白質損害程度的逐漸加重MoCA評分明顯下降,輕度白質損傷患者首先表現為記憶力的改變,隨著白質損傷的加重,患者的視空間執(zhí)行功能及命名、語言功能逐漸受波及,患者的注意力、定向力最后受累,與對照組相比p<0.05;3. MoCA評分與NAA/Cr、Cho/Cr比值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輕、中、重度白質損傷患者MoCA評分與NAA/Cr比值呈正相關;輕、中度白質損傷患者MoCA評分與Cho/Cr比值呈負相關,重度白質損傷患者MoCA評分與Cho/Cr比值呈正相關。 結論:1.輕度認知功能改變與腦白質損傷并不完全一致,個別白質輕度損傷患者的認知功能并未發(fā)生改變,中、重度認知功能障礙與MRI腦白質損害的程度呈同步性改變; 2.輕、中、重度白質損傷患者MoCA評分與NAA/Cr比值呈正相關,輕、中度白質損傷患者MoCA評分與Cho/Cr比值呈負相關,重度白質損傷患者MoCA評分與Cho/Cr比值呈正相關。 3.~1HMRS可從代謝水平進一步證實腦白質損害程度,對CT、MRI是一補充。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445.2
【圖文】:
HMRS 檢查正常。輕、中度白質損傷患者Cho/Cr比值呈上升趨勢,與d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重度白質損傷患者Cho/Cr比值降低,與d組相比, p★<0.05,見表4、圖2。表4 各組NAA/Cr、Cho/Cr比值的變化比較( x ±s)組別 NAA/Cr Cho/Cra 組 1.7747±0.21347 1.4753±0.10941b 組 1.5287±0.15950 1.6140±0.08079c 組 1.2933±0.18684 1.3490±0.05466d 組 2.0940±0.19138 1.4720±0.11091隨著白質損傷程度的加重,NAA/Cr 比值呈下降趨勢;a、b、c 組分別與 d 組比較,差異均顯著(p<0.05),其中 a 組中有 1 例1HMRS 檢查正常。輕、中度白質損傷患者 Cho/Cr 比值呈上升趨勢,與 d 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重度白質損傷患者 Cho/Cr 比值降低,與 d 組比較
不同白質損傷程度患者均選擇側腦室前角附近為感興趣區(qū),采用3.0T氫離子磁共振波譜成像方法,檢查各代謝物相對濃度比較,結果顯示:大多數腦白質損傷組(圖4、5、6)與對照組(圖3)比較, 各組患者NAA/Cr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b兩組Cho/Cr值有不同程度升高。c組Cho/Cr下降,a組中1例NAA/Cr值在正常范圍,(見圖3、4、5、6)。圖3 正常患者MRI及1HMRS比較,右數第一高峰為NAA峰,其次為Cr峰,最左側為Cho峰圖4.1 輕度白質損害患者MRI及1HMRS比較,可見NAA/Cr值略下降
圖3 正;颊進RI及1HMRS比較,右數第一高峰為NAA峰,其次為Cr峰,最左側為Cho峰圖4.1 輕度白質損害患者MRI及1HMRS比較,可見NAA/Cr值略下降,Cho/Cr值有所升高
本文編號:2750647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445.2
【圖文】:
HMRS 檢查正常。輕、中度白質損傷患者Cho/Cr比值呈上升趨勢,與d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重度白質損傷患者Cho/Cr比值降低,與d組相比, p★<0.05,見表4、圖2。表4 各組NAA/Cr、Cho/Cr比值的變化比較( x ±s)組別 NAA/Cr Cho/Cra 組 1.7747±0.21347 1.4753±0.10941b 組 1.5287±0.15950 1.6140±0.08079c 組 1.2933±0.18684 1.3490±0.05466d 組 2.0940±0.19138 1.4720±0.11091隨著白質損傷程度的加重,NAA/Cr 比值呈下降趨勢;a、b、c 組分別與 d 組比較,差異均顯著(p<0.05),其中 a 組中有 1 例1HMRS 檢查正常。輕、中度白質損傷患者 Cho/Cr 比值呈上升趨勢,與 d 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重度白質損傷患者 Cho/Cr 比值降低,與 d 組比較
不同白質損傷程度患者均選擇側腦室前角附近為感興趣區(qū),采用3.0T氫離子磁共振波譜成像方法,檢查各代謝物相對濃度比較,結果顯示:大多數腦白質損傷組(圖4、5、6)與對照組(圖3)比較, 各組患者NAA/Cr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b兩組Cho/Cr值有不同程度升高。c組Cho/Cr下降,a組中1例NAA/Cr值在正常范圍,(見圖3、4、5、6)。圖3 正常患者MRI及1HMRS比較,右數第一高峰為NAA峰,其次為Cr峰,最左側為Cho峰圖4.1 輕度白質損害患者MRI及1HMRS比較,可見NAA/Cr值略下降
圖3 正;颊進RI及1HMRS比較,右數第一高峰為NAA峰,其次為Cr峰,最左側為Cho峰圖4.1 輕度白質損害患者MRI及1HMRS比較,可見NAA/Cr值略下降,Cho/Cr值有所升高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滟;許建榮;;缺血性腦白質病變與認知功能損害的磁共振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7年01期
2 祝善堯;汪凱;;腦白質病變部位對老年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1年05期
3 杜秀勤,溫平貴;成人腦白質病的CT、MRI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年07期
4 楊濤;程敬亮;張焱;婁曉宇;;~1H-MRS對腦膿腫的診斷價值探討[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年12期
5 鄺菲;王飛;;2D CSI ~1H-MRS對不同類別腦腫瘤的鑒別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年01期
6 常華軍;劉文;錢群;袁哲星;趙薛旭;李作漢;;磁共振質子波譜分析對多發(fā)性硬化的診斷價值[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6年05期
7 高陽;;缺血性腦白質病變[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1年06期
8 趙雪梅,邵自強,耿進朝,李志偉,馬民;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腦病的臨床與影像學表現[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5年05期
9 馮加純;;重視慢性腦缺血的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9年12期
10 王太平,潘海英;磁共振波譜在腦部疾患的研究進展[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3年03期
本文編號:27506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7506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