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和目的: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的眼科疾病,可造成病人視力明顯下降,甚至失明。該病臨床診斷困難,臨床癥狀和體征缺乏特異性,CT成像不能顯示缺血視神經的形態(tài)異常,常規(guī)MRI僅能在極少數(shù)病例發(fā)現(xiàn)異常。因此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仍是臨床診斷較為困難的疾病之一。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ansor imaging, DTI)可早期發(fā)現(xiàn)神經纖維的軸突和髓鞘損害,因而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質病變的診斷方面顯露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基于血氧水平依賴(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BOLD)原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可以反映出腦皮層的功能定位,并可定量分析腦功能區(qū)的激活程度和激活范圍。故本研究探索應用DTI和fMRI方法研究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旨在發(fā)現(xiàn)和評估DTI和fMRI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材料和方法: 研究對象為2008.7-2009.10期間懷疑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共28例,去除實驗過程中圖像質量不合格的2例,共26例進入實驗組,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28~70歲;另選擇20例健康成人做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用SIEMENS Trio Tim 3.0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行常規(guī)顱腦MRI檢查,排除顱內病變后行視神經MRI、DTI、fMRI檢查。DTI檢查采用單次激發(fā)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后處理在syngo MR B15工作站上進行NEURO 3D后處理,得到視神經各DTI參數(shù)值,包括FA、ADC、λ∥、λ⊥、RA、VR值。所有研究對象均行圖形視覺誘發(fā)電位檢查,得到視覺誘發(fā)電位潛伏期、振幅的參數(shù)值。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視神經DTI和圖形視覺誘發(fā)電位參數(shù)均以x±s表示。用兩相關樣本的非參數(shù)檢驗對病側和對側視神經DTI和圖形視覺誘發(fā)電位參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兩獨立樣本秩和檢驗對病側、對側與對照組視神經DTI和圖形視覺誘發(fā)電位參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spearman相關分析對視覺誘發(fā)電位P100、振幅與FA、ADC、λ∥、λ⊥、RA、VR參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按α=0.05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fMRI數(shù)據(jù)在MATLAB平臺上應用SPM2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預處理、統(tǒng)計及結果顯示。分析內容包括①對正常對照組左眼、右眼分別進行組分析,獲得平均激活圖;②對病變組左、右眼分別進行組分析,獲得平均激活圖;③對病變組與正常對照組左、右眼分別進行組間分析,獲得組間比較激活圖。 結果: 一.DTI結果 1.病側視神經FA值和RA值下降,ADC值、λ⊥值、VR值升高,與健側及對照組視神經DTI各參數(shù)值,除λ∥外,組間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病變組健側與對照組視神經DTI各參數(shù)值,組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患側ADC值與P-VEP振幅呈明顯負相關(rs=-0.63,P0.05)。λ⊥值與P-VEP振幅呈中等負相關(rs=-0.47,P0.05)。FA和P-VEP的P100潛伏期呈明顯負相關(rs=-0.71,P0.05)。FA和P-VEP振幅呈弱正相關(rs=0.37,P0.05)。 二、fMRI結果 1.正常對照組單眼正常激活最明顯的區(qū)域為距狀溝兩側的初級視皮層區(qū),即Brodmann17區(qū)(紋狀皮層區(qū)),此外舌回、梭狀回、楔葉、枕上回、枕中回、枕下回也出現(xiàn)激活,即Brodmann18區(qū)和19區(qū)(紋旁和紋周區(qū))。另外腦干被蓋、上丘,顳上回、顳中回也會出現(xiàn)少量激活。6人外側膝狀體也出現(xiàn)激活。 2.左眼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組刺激左眼激活圖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雙側視覺皮層激活區(qū)明顯減小,右側視皮層的激活減小的更明顯。雙側楔前葉、雙側丘腦、小腦蚓部、左扣帶回、胼胝體、左側海馬旁回,腦干中心異常激活。右側角回、雙側楔葉、雙側顳上回、顳中回激活面積加大。 3.右眼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組刺激右眼激活圖與正常對照組比較:雙側視覺皮層激■活區(qū)明顯減小,右側視皮層的激活減小的更明顯。右丘腦、右海馬旁回、小腦蚓部異常激活,雙側楔葉、雙側顳上回、顳中回激活面積增大。 結論: 1、DTI可以敏感的檢測出缺血性視神經的彌散障礙,為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診斷提供影像學依據(jù)。 2、DTI參數(shù)和視覺誘發(fā)電位參數(shù)有良好的相關性,兩種方法在診斷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時可以互補,提高診斷正確率 3、正常人視皮層fMRI成像,正常人視覺皮層存在不對稱性,多表現(xiàn)為右側優(yōu)勢,評價視皮層功能活動應注意此種差異。 4、刺激患眼,初級視皮層的激活范圍及激活程度均明顯下降。大腦皮層其它腦區(qū)表現(xiàn)出異常激活,說明視皮層存在適應性代償。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445.2
【圖文】:
患側組視神經的入:值最高,對照組視神經的入二最低,健側組的值位于中間;紓冉M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習.001),健側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5)。(見表3一1,圖3一1))圈患側組.健側組口對照組Al)C入//入上圖3一l患側、健側、對照組視神經ADc、入、、入:值直方圖(單位:10一6mmZs一,)注:▲表示患側組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倉001)1.2不同組別視神經隊、RA、VR值患側組視神經的FA值最低,對照組視神經的FA值最高,健側組FA值位于中間;紓冉M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習.001),健側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5)。(見表3一1,圖3一2)患側組視神經的RA值最低,對照組視神經的RA最高,健側組RA值位于中間;紓冉M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01)

患側組視神經的入:值最高,對照組視神經的入二最低,健側組的值位于中間;紓冉M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習.001),健側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5)。(見表3一1,圖3一1))圈患側組.健側組口對照組Al)C入//入上圖3一l患側、健側、對照組視神經ADc、入、、入:值直方圖(單位:10一6mmZs一,)注:▲表示患側組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倉001)1.2不同組別視神經隊、RA、VR值患側組視神經的FA值最低,對照組視神經的FA值最高,健側組FA值位于中間;紓冉M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習.001),健側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5)。(見表3一1,圖3一2)患側組視神經的RA值最低,對照組視神經的RA最高,健側組RA值位于中間;紓冉M與健側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尸<0.001)

結果入:值與患側振幅A呈明顯的負相關(分別為汗一0.63,戶0.001;rs=一0.47,p=0.015)(見表3一3,圖3一3,圖3一4);FA值與患側Ploo潛伏期呈明顯的負相關(rs=一0.71, p=0.000)(見表3一3,圖3一5);隊值與患側振幅A呈弱相關性(rs=一0.37,產0.04)(見表3一3,圖3一6);入、值、RA值、VR值與患側振幅A、患側PIOO潛伏期之間無相關性。18(少(J汪)(〕16()().()()O 014()().()()峨12()()汪)()10()()兀夕(〕()()(JO()()4.()()弓‘(川()()()O()()視覺誘發(fā)電位振幅A患側ADC值,、視覺誘發(fā)電位振幅A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由圖3一3可見,尸 =0.001)ADC值與視覺誘發(fā)電位振幅A呈明顯的負相關(rs=一0.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秀敏;孫大山;;早期視覺誘發(fā)電位對眼外傷性視神經挫傷的診治價值[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宛四海;張雪林;肖新蘭;;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在視覺通路成像中的研究進展[J];放射學實踐;2008年03期
3 宛四海;肖新蘭;尹建華;張雪林;;健康成人視神經MR擴散張量成像研究[J];放射學實踐;2008年08期
4 張芳霞;楊巧玲;曹宏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前期視網膜電圖和視覺誘發(fā)電位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09年01期
5 朱文珍;漆劍頻;王承緣;;磁共振功能成像新視角[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7年01期
6 劉虎 ,張權 ,張云亭 ,趙堪興;BOLD-fMRI在視覺研究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4年04期
7 劉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視覺研究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2003年05期
8 李學晶;童繹;;后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J];國際眼科縱覽;2006年02期
9 周揚;王健;;視皮層分區(qū)及其fMRI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6年09期
10 魏世輝;周必業(yè);;關注神經眼科疾病診斷中的幾個熱點問題[J];眼科;200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宛四海;視覺通路的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及其臨床應用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迎春;張量磁共振在腦梗塞中的臨床應用初探[D];昆明醫(yī)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
27441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74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