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 本課題的目的是依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測技術、為神經干細胞(neuroal stem cells, NSCs)移植治療應用的療效評估提供活體功能示蹤技術方法。 NSCs在神經創(chuàng)傷修復過程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其中骨髓基質細胞來源的NSCs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derived NSCs, BMSCs-D-NSCs),因其來源豐富、取材方便并可自體移植而不涉及免疫排斥及倫理問題等優(yōu)勢,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本研究團隊在BMSCs-D-NSCs誘導分化及移植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樂觀的前期實驗結果,為進一步研究NSCs移植修復神經組織損傷的機制,還需要在細胞移植后的一定時間點對所移植NSCs在體內的功能情況進行評估。 但迄今為止的各項技術(包括活體腦片膜片鉗技術等),均未在研究NSCs移植后、于宿主腦內的功能評估方面獲得突破;對于所移植細胞是否可與活體神經組織發(fā)生功能重組并發(fā)揮相關的功能尚無從確定。然而,BMSCs-D-NSCs活體內功能的鑒定和評估對于其移植治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central nerve system,CNS)損傷修復策略的實施應用至關重要。根據本團隊相關前期研究工作結果及前述內容的文獻搜索,無論從形態(tài)結構、還是神經電生理神經生化的角度,都顯示了NSCs在體外的確具備神經元樣細胞分化的能力;近期發(fā)展起來并成為研究領域熱切關注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技術,也從另一個側面提示了干細胞(包括NSCs)向神經元方向發(fā)育分化并擁有相關神經元功能的確定性。這些前期工作的發(fā)現,都為我們進一步從事BMSCs-D-NSCs移植后的體內功能評估研究提供了有利依據,目前所需要的是一種更有效、更能直接活體評估移植NSCs在宿主體內功能重建的示蹤方法。 一般情況下,體外標記追蹤方面,通常用綠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或5-溴-2’-脫氧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 BrdU)作為待移植NSCs或其DNA的標記物,經標本切片觀察進行評估分析。但這種對以GFP或BrdU標記NSCs的追蹤觀察僅適用于體外分析或動物實驗,而就NSCs活體內的分化及功能評估或未來臨床療效評估而言,探尋能直接評價移植NSCs在宿主體內功能重建的活性示蹤方法更加重要。 在從結構上活體示蹤移植干細胞的存活遷移研究方面,國外曾有借用超順磁氧化鐵(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活體標記移植細胞修復心肌缺損評價的研究報道;本實驗室則較早借助于SPIO活體標記手段對BMSCs-D-NSCs移植修復CNS損傷進行了研究,并取得樂觀的前期實驗結果。但這些標記物結合影像學活體示蹤的內容還僅是從結構上追蹤移植細胞的存活、遷移,無法從功能上追蹤移植細胞在宿主神經組織內的功能狀態(tài)。 在從功能上活體評估和示蹤移植干細胞與宿主組織功能整合與功效研究方面,研究報道尚屬少見。以往采用的氟脫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 FDG)正電子發(fā)射體層攝影(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及血氧水平依賴(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BOLD)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成像方法只可提供區(qū)域腦組織活動的間接指標信息-腦局部糖代謝變化,尚難以直接反映神經活動變化,特別是尚無法在細胞水平上直接反映移植NSCs的功能活動。 由此,本實驗考慮應用活性誘導錳離子(Mn2+)增強的磁共振(manganese enhancement MRI, MEMRI)技術對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功能評估。 活性誘導的MEMRI功能成像技術成像機制為Mn2+的化學性質和離子半徑與鈣離子(Ca2+)相似,可以在神經刺激發(fā)生時通過開放的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進入相應激活的核團或皮層,而Ca2+通道是參與突觸活動和相關神經功能最主要的因素,因此Mn2+可以通過MRI形式實現對神經元功能活動的觀察。經全身性氯化錳(MnCl2)給藥并給予相關感覺刺激后,應用MRI可以觀察到Mn2+在該感覺系統(tǒng)相應核團及皮層聚集。 更有價值的是,Mn2+在神經功能活動發(fā)生時可以迅速進入激活的神經元,但是其在細胞內的清除期卻較長。因此,通過延長神經刺激時間和藥物維持時間,Mn2+可以在激活的神經元中持續(xù)增加聚集,這種Mn2+顯像時程累積效應將有助于從數以千萬計的移植細胞中捕捉到更細微、更瞬時的神經元電活動,這也是該技術不同于既往的BOLD fMRI及活體腦片膜片鉗技術的優(yōu)勢所在,適用于移植NSCs分化為功能性神經元后數量及功能活動少、且表現為瞬時狀態(tài)的特點。但是Mn2+增強功能成像技術仍處于發(fā)展階段,仍存在很多方法學上的問題。 首先,Mn2+的毒性問題是困擾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功能評估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Mn2+具有急性和慢性的毒性作用。在MEMRI動物試驗中,急性毒性作用尤其不容忽視。其急性毒性主要表現在對心肌的作用,機制在于Mn2+可依賴于不同劑量而對Ca2+通道起到激活或阻滯的雙重作用,不同給藥劑量、給藥途徑和速度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抑制心肌電傳遞系統(tǒng)的作用。既往的MEMRI功能成像試驗中,應用的Mn2+劑量相對較高,并不適合于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的功能評估所需條件。因而通過各種方法降低該成像方法中應用的Mn2+劑量是必需和首要的步驟,也是本研究著重關注的內容之一 其次,MEMRI應用T1加權序列信號強度作為反映Mn2+聚集濃度的指標。雖然既往的研究顯示活體內的Mn2+濃度變化與T1弛豫時間具有線性關系,然而T1加權信號強度不僅受到T1弛豫時間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T2弛豫時間的影響。因此T1加權信號強度僅在一定Mn2+濃度范圍內與其濃度成線性關系,這就需要對皮層的Mn2+濃度進行化學測量,從而進一步支持影像學結果,這種化學測量的方法研究也是必要的。本實驗從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方法的角度初步探索了支持影像學結果的化學檢測方法。 此外,MEMRI數據處理過程亦需完善,因該成像方法目前為止尚缺少統(tǒng)一的數據處理方法規(guī)程。本研究嘗試運用圖像配準后平均化、數字減影及興趣區(qū)信號強度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期望初步形成一套適用于影像學數據處理的方法規(guī)程。 總體而言,面向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樣細胞的活體功能評估,需要一套成熟有效的MEMRI功能成像方法。本課題目的即在于優(yōu)化MEMRI腦功能成像技術。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通過方法的改進減少應用于MEMRI功能成像技術中的Mn2+劑量,建立支持影像學結果的化學檢測方法,以及建立合適的影像學數據處理方法規(guī)程。旨在通過以上實驗研究,初步建立一套較為成熟的、適合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樣細胞活體功能評估的成像及檢測方案。 第一部分大鼠原代皮層神經元錳離子增強磁共振功能成像 目的:初探錳標記神經細胞功能活動的可行性,并初步探索以MEMRI成像評估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功能的細胞濃度與錳濃度。要進行NSCs移植分化神經元的MEMRI功能評估,就需要對神經元的錳吸收能力及成像的可行性及特性有一定認識,需要了解多大濃度的神經元在多大濃度的錳離子干預下可以有效獲得增強成像的結果,該濃度的Mn2+對神經元存活的影響也在考慮范圍之內。為此,我們進行了原代培養(yǎng)大鼠皮層神經元體外MEMRI成像初步研究,希望通過該前期研究,了解大鼠皮層神經元對Mn2+的吸收能力、達到磁共振成像要求的條件、及其成像特點,為NSCs移植后、在中樞神經組織內分化的神經元功能成像實驗提供依據,也便于后續(xù)實驗中選擇合適數量的移植細胞及合適的Mn2+對比劑劑量。 方法:原代皮層神經元培養(yǎng)及鑒定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原代培養(yǎng)的皮層神經元分為“無錳干預對照組”及“MnCl2干預組”。MnCl2干預組又按添加MnCl2終濃度的不同而分為各濃度亞組(氯化錳干預組的各亞組,分別添加終濃度為0.05mMol/L、0.1 mMol/L、0.2mMol/L、0.5 mMol/L的MnCl2);無錳干預對照組則不添加MnCl2。添加MnCl2后24小時進行MTT檢測,以觀察不同濃度MnCl2對細胞存活率的影響。另設與以上相同組在添加MnCl2后,進行谷氨酸刺激,其中0.5 mMol/L MnCl2干預亞組設1個不進行谷氨酸刺激的對照,各組添加谷氨酸的終濃度為10μMol/L,經MnCl2及谷氨酸雙重干預后24小時24小時、再以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檢測細胞內的錳含量,并進行細胞磁共振成像實驗。數據資料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應用最小顯著差法(th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統(tǒng)計水準α=0.05。 結果:原代培養(yǎng)大鼠皮層神經元生長狀態(tài)良好,神經元微管相關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2)及Hochest33342雙染陽性。MTT結果中,方差齊性檢驗顯示對照組及四個濃度錳標記組神經元存活量測定方差齊性(Levene statistic=1.410, P=0.260),該五組神經元存活量差異具有顯著性(F=162.696,P=0.000),應用LSD法兩兩比較顯示,四個濃度錳標記組與對照組比較神經元存活量差異均具有顯著性(tab=18.508, Pab=0.000; tac=17.518, Pac=0.000; tad=21.340, Pad=0.000; tae=21.698, Pae=0.000),四個濃度的MnCl2標記組神經元存活量均低于對照組;0.2mMol/L、0.5mMol/L MnCl2標記組神經元存活量與0.05mMol/L、0.1mMol/L MnCl2標記組神經元存活量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tbd=2.833, Pbd=0.009; tbe=3.190, Pbe=0.004; tcd=3.823, Pcd=0.001; tce=4.180, Pce=0.000),0.2mM、0.5mM MnCl2標記組神經元存活量低于0.05mMol/L、0.1mM ol/LMnCl2標記組;0.2mMol/L與0.5mMol/L MnCl2標記組之間的神經元存活量比較差異無顯著性(tde=0.358, Pde=0.724),0.05mMol/L與0.1mMol/LMnCl2標記組之間的神經元存活量比較差異亦無顯著性(tbc=-0.990, Pbc=0.332)。ICP-MS錳含量分析顯示,隨著標記錳濃度的增高,神經元內錳含量也增高,加谷氨酸刺激組細胞內錳含量(840ppm)高于無谷氨酸刺激組(140ppm)。不同濃度錳標記細胞磁共振圖像顯示,0.1mMol/L、0.2mMol/L及0.5mMol/L MnCl2標記組的磁共振信號強度有明顯增高,而且隨著標記錳濃度的增高,磁共振T1加權序列信號強度也增加;0.5mMol/L MnCl2標記組信號強度高于0.5mMol/L無谷氨酸刺激組。 結論及意義: 1、體外證實了錳標記神經細胞功能活動可行性,并初步建立了MEMR體外培養(yǎng)細胞功能成像及化學測定細胞內錳含量的技術方法。 2、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應用MRMRI對移植NSCs分化神經元進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為下步MEMR成像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功能評估提供了可參照的細胞濃度與錳濃度。實驗中,應用106/ml神經元進行成像實驗,且需0.1mMol/L MnCl2才可獲得較明顯的磁共振增強效果,提示進行NSCs移植功能追蹤實驗時,移植細胞在體內濃度應高于106/ml,從而使實驗中可明顯增強MRI的可選濃度小于0.1mMol/L MnCl2。 第二部分:低劑量氯化錳大鼠視覺皮層磁共振功能成像 目的:除了MnCl2對神經元活性的直接影響,后續(xù)的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活體內功能追蹤實驗還需要注意的是,活體給予MnCl2時,MnCl2對大鼠的全身急性毒性作用。本實驗目的在于探尋體內實驗中通過延長刺激時間充分發(fā)揮注射錳作用的方法,從而降低活體MEMRI實驗中所需錳量,減少其急性毒性作用,以利今后NSCs移植后分化神經元活體內功能評估。近期的MEMRI大鼠視覺皮層功能成像研究中,所應用的MnC12劑量多為33mg/kg,且其增強差異效果需采用板層分析才能檢測到。課題組在既往研究中發(fā)現,Mn2+在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關閉以后,仍存在著持續(xù)進入腦功能激活區(qū)的提示。本實驗目的即在于,研究錳成像過程中是否確實同步存在著Mn2+向激活區(qū)腦組織的遷移,從而通過在BBB關閉后延長刺激時間的方法,充分利用以低劑量注射的錳、從而減少錳的總應用量。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N=24只)均分為四組:視覺刺激組、無刺激組、半刺激組、靜脈注錳組。應用36mg/ml水合氯醛按360mg/k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生效后進行右側頸外動脈插管用于注射藥物。各組均在進行30%甘露醇7mg/kg右側頸外動脈注射以開放BBB后進行MnCl2給藥,其中視覺刺激組、無刺激組及半刺激組均由右側頸外動脈插管注射MnCl2,靜脈給錳組由尾靜脈注射MnCl2,用量均為5mg/kg。之后給予視覺刺激。各組視覺刺激處理如下:視覺刺激組大鼠放置于視覺刺激裝置中進行視覺刺激5小時;無刺激大鼠放置于暗室中靜置5小時;半刺激組大鼠先在視覺刺激裝置中進行刺激2小時再轉至暗室中靜置3小時;靜脈給錳組則先于暗室中靜置2小時再轉至視覺刺激裝置中刺激3小時。刺激后即進行磁共振數據獲取。獲取MEMRI圖像后處死大鼠取腦,應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儀進行視覺皮層錳含量定量分析;應用Matrix Laboratory (MATLB)、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MRIcro軟件進行圖像后處理,過程主要包括圖像配準、組內圖像平均化、圖像減影及興趣區(qū)分析。數據資料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齊時組間差異比較應用Welch法,組間兩兩比較方差齊性時應用LSD法,方差不齊時應用Tamhane法;統(tǒng)計水準α=0.05。 結果:(1)由平均化的T1加權像可觀察到:視覺刺激組、無刺激組及半刺激組均可呈現注射甘露醇破壞BBB的右側半球信號增強高于左側半球;靜脈給錳組未觀察到明顯的皮層信號增強,僅有微弱的雙側深部腦結構增強;視覺刺激組的皮層信號增強主要位于右側視覺皮層;半刺激組的皮層信號增強位于右側視覺皮層及部分非視覺皮層,非視覺結構信號增強并沒有集中在特異性的腦功能區(qū);無刺激組的皮層信號增強則呈現廣泛化,沒有觀察到特異性的集中。(2)由像素基礎的圖像減影可以觀察到:視覺刺激組中與視覺刺激相關的主要信號增強區(qū)為視覺皮層;半刺激組中除了視覺皮層信號增強外,也有一些與視覺皮層無關的非特異性信號增強區(qū),這些非特異性增強區(qū)域沒有指向特定的功能區(qū)。(3)數據處理與分析:興趣區(qū)分析方差齊性檢驗顯示,三組視覺皮層標準化信號強度方差齊性(Levene statistic=2.151, P=0.151);單因素方差分析,三組視覺皮層標準化信號強度差異具有顯著性(F=15.539,P=0.000);應用LSD法兩兩比較顯示,任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顯著性(tab=-2.594, abp=0.020; tac=-5.570, acp=0.000; tbc=-2.977, bcp=0.009),其中視覺刺激組及半刺激組的右側視覺皮層標準化信號強度高于無刺激組(abp=0.020;acp=0.000),視覺刺激組信號強度高于半刺激組(bcp=0.009)。右側視覺皮層錳含量分析支持了興趣區(qū)分析結果,方差齊性檢驗顯示三組視覺皮層錳含量方差不齊(Levene statistic=7.260, P=0.006),方差分析應用Welch法檢驗顯示三組視覺皮層錳含量差異具有顯著性(Welch statistic=104.284,P=0.000),應用Tamhane法兩兩比較顯示任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顯著性(abp=0.040;acp=0.000;bcp=0.029),其中視覺刺激組及半刺激組的視覺皮層錳含量高于無刺激組(abp=0.000;acp=0.040),視覺刺激組視覺皮層錳含量高于半刺激組(bcp=0.029)。 結論及意義: 1本實驗條件下,應用既往文獻所報道的1/6量Mn2+即可獲得更高強度的信號差異。 2開放BBB后, Mn2+大量入腦,進入不同區(qū)域的Mn2+可以在BBB關閉后持續(xù)進入激活區(qū)。 3以往認為開放BBB的作用是便于Mn2+透過開放的BBB直接進入受刺激皮層;本實驗提示BBB開放的另一作用是便于Mn2+透過開放的BBB進入腦內非受刺激區(qū)或腦脊液,由此這些Mn2+可以在BBB關閉后仍能持續(xù)進入受刺激皮層。Mn2+這種通過BBB后的遷移過程將有利于減輕血管內注藥而導致的血流動力學干擾。 4應用ICP-MS補充證實了成像信號與錳濃度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信號強度與錳濃度非線性關系的不足。 第三部分:經鼻腔給藥的錳離子增強視覺皮層磁共振功能成像 目的:探尋能夠繞過BBB而使錳離子發(fā)揮腦內成像作用的方法。由于以上應用的方法仍有部分不足(表現為BBB是Mn2+進入腦內的最大障礙,頸動脈插管仍是有創(chuàng)操作,凝血問題不利于多次成像等),結合以往神經傳導通路成像研究表明的“Mn2+可通過嗅覺通路進入嗅球,而嗅球是大鼠腦內缺乏BBB區(qū)”這一結論,本實驗考慮通過鼻腔給藥,使錳首先通過神經通路進入嗅球,再通過嗅球分布到腦功能激活區(qū),從而繞過BBB實現腦的功能成像。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N=12只)分為兩組:完整嗅球組、嗅球切除組。實驗前,嗅球切除組切除雙側嗅球,完整嗅球組則不做切除處理。應用2%異氟烷吸入麻醉后,進行MnCl2給藥,各組均由鼻腔插管注射MnCl2, MnCl2濃度為3mol/L,每側鼻腔注射5μ1。兩組同時進行視覺和嗅覺雙刺激,其中視覺刺激同第二部分方法,嗅覺刺激則采用Paulter法、以緩慢揮發(fā)的醋酸戊酯進行嗅覺刺激,持續(xù)進行20小時。獲取MEMRI圖像及后處理方法同第一部分研究,。數據資料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應用t檢驗分析,統(tǒng)計水準α=0.05。 結果:(1)由平均化的T1加權像可觀察到:完整嗅球組嗅球的MRI信號明顯增強;而嗅球切除組,本應嗅球對應的腦功能區(qū)域無信號增強;視覺皮層冠狀面上,完整嗅球組也有視覺皮層MRI信號的增強,同時呈深部腦結構MRI信號的輕微增強;而嗅球切除組同樣有深部腦結構MRI信號的輕微增強,但卻沒有發(fā)現皮層MRI信號的增強。(2)由像素基礎的圖像減影可以觀察到:完整嗅球組中,與嗅球存在相關的主要增強區(qū)為視覺皮層。(3)數據處理與分析:興趣區(qū)分析中方差齊性檢驗顯示完整嗅球組與嗅球切除組視覺皮層信號強度方差齊性(F=3.199,P=0.104);t檢驗顯示,完整嗅球組與嗅球切除組視覺皮層信號強度差異具有顯著性(t=3.973,P=0.003),完整嗅球組的視覺皮層信號強度高于嗅球切除組。視覺皮層錳含量分析亦支持興趣區(qū)分析的結果,方差齊性檢驗顯示完整嗅球組與嗅球切除組視覺皮層錳含量方差齊性(F=0.190,P=0.672);t檢驗顯示完整嗅球組與嗅球切除組視覺皮層錳含量差異具有顯著性(t=-2.696,P=0.022),完整嗅球組視覺皮層錳含量高于嗅球切除組。 結論及意義: 1、鼻腔給藥可以無創(chuàng)性地繞過BBB進行視覺皮層功能成像; 2、嗅覺刺激對MEMRI成像的信號增強起有重要的正性調控作用。 第四部分:重復經顱磁刺激錳離子增強磁共振功能成像 目的:進一步驗證動脈給藥MEMRI成像方法。第二部分實驗證實,在激活視覺皮層的情況下,通過開放BBB并延長刺激時間的方法,可以應用低劑量MnCl2獲得更高的目標皮層信號強度改變。因第二部分實驗方法獲得的功能皮層磁共振錳增強信號較第三部分實驗即經鼻腔給藥的MEMRI方法更明顯,所以適合于NSCs移植后微弱的功能測定,為進一步驗證該方法也適用于其他腦區(qū)激活的情況,進行了本實驗,即通過重復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rTMS)全腦激活,應用MEMRI觀察其他腦區(qū)的激活情況,同時也為rTMS提供新的影像學研究方法。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N=18只)均分為三組:高頻磁刺激組、低頻磁刺激組、假刺激組。首先應用36mg/ml水合氯醛按360mg/k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生效后、進行右側頸外動脈插管用于注射藥物。各組均在進行30%甘露醇右側頸外動脈注射(7mg/kg)、開放BBB后給予MnCl2 (5mg/kg),之后放于固定裝置中行rTMS,高頻刺激頻率設置為10Hz、250次持續(xù)刺激、每次持續(xù)刺激時間1s、間隔時間79s,刺激結束時共接受2250個刺激脈沖,低頻設置為1Hz、750次持續(xù)刺激、每次持續(xù)刺激時間3s、間隔時間21s,刺激結束時共接受2250個刺激脈沖。假刺激組大鼠同樣放置于固定裝置中5小時,但將線圈與顱骨成90。角放置,從而使磁場遠離鼠腦、僅提供與高頻或磁刺激同樣的磁場噪音。磁共振數據的獲取在給錳和磁刺激5小時后進行。獲取MEMRI圖像及后處理同第一部分研究。數據資料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應用LSD法;統(tǒng)計水準α=0.05。 結果:(1)由平均化的T1加權像可觀察到:假刺激組、高頻磁刺激組及低頻磁刺激組,在注射甘露醇破壞BBB的右側半球,信號增強均高于左側半球;高頻磁刺激組,全腦冠狀層面的右側皮層均有信號增強;低頻磁刺激組的皮層信號增強,分布在包含運動感覺皮層的冠狀層面右側;假刺激組則未出現特異性皮層信號增強情況。(2)由像素基礎的圖像減影可以觀察到:高頻磁刺激組中,與磁刺激相關的主要信號增強區(qū)為嗅球、包含運動感覺視覺區(qū)的冠狀層面右側皮層、右側下丘;低頻刺激組中,與磁刺激相關的主要增強區(qū)為包含運動感覺區(qū)的冠狀層面右側皮層及右側下丘。(3)數據處理與分析:興趣區(qū)分析中,方差齊性檢驗顯示,三組右側運動皮層標準化信號強度方差齊性(Levene statistic =1.733, P=0.210);單因素方差分析,三組右側運動皮層標準化信號強度差異具有顯著性(F=28.533,P=0.000);應用LSD法兩兩比較顯示,任兩組右側運動皮層標準化信號強度比較差異均具有顯著性(tab=-7.505, abp=0.000; tac=-4.500, acp=0.000; tbc=3.006, bcp=0.009),其中高頻磁刺激組及低頻磁刺激組右側運動皮層標準化信號強度高于假刺激組(abp=0.000;acp=0.000),高頻磁刺激組信號強度高于低頻磁刺激組(bcp=0.009)。運動皮層錳含量分析也支持了這些有關興趣區(qū)的分析結果,方差齊性檢驗顯示,三組運動皮層錳含量方差齊性(Levene statistic=3.575, P=0.054);單因素方差分析三組運動皮層錳含量,差異具有顯著性(F=44.680,P=0.000);應用LSD法兩兩比較顯示,任兩組比較運動皮層錳含量差異均具有顯著性(tab=-9.295,abp=0.000;tac=3.156,acp=0.007;tbc=6.139,bcp=0.000),其中高頻刺激組及低頻刺激組運動皮層錳含量高于假刺激組(abp=0.000;acp=0.007),高頻刺激組運動皮層錳含量高于低頻刺激組(bcp=0.000) 結論及意義: 1、MEMRI功能成像方法不僅適用于視覺皮層功能成像,也可以應用于rTMS研究; 2、本實驗提供了一個可用于rTMS治療及機制研究的新rTMS動物模型; 3、佐證高頻磁刺激可提高局部腦活性、而低頻降低腦活性。 4、高頻刺激可以獲得更廣泛的激活區(qū)。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445.2
【圖文】:
圖2.2右側頸外動脈插管手術示意圖。藍色箭頭為PE50導管插入方向及注藥方向紅色箭頭為血流方向。Figure2.2Sehematiediagramoftherightextemalearotidarterysurgery.BluearrowindicatedthedirectionofthePE50tubeinjeetionandthedrugadministrationredarrowindieatedthedireetionofbloodflow.

右側頸外動脈插管手術截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冬;馮曉源;吳惺;朱劍虹;;腦外傷自體神經干細胞移植后的功能影像學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年04期
2 李偉紅;莊曉燕;高素華;張紅;焦金菊;常志杰;;谷氨酸對大鼠紋狀體神經元活動的影響[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07年04期
3 姚春麗;夏建新;陳玉丙;;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豚鼠皮膚光老化的修復作用[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8年04期
4 彭建明;朱奇;虞獻民;蔣星紅;;谷氨酸對大鼠離體下丘腦內側基底部弓狀核神經元電活動的影響[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3期
5 胡德志,周良輔,朱劍虹,毛穎,吳雪海;Up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of local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after intracis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2005年01期
6 吳惺,張冬,左傳濤,葛風,朱劍虹,周良輔;自體神經干細胞移植后功能恢復的影像學評價[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7 葉民;陳生弟;戚晨;陸國強;梁梁;徐潔懿;;大鼠骨髓基質細胞分泌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研究[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
272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