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過應用高頻超聲對兔坐骨神經橫斷性損傷的觀察并與MRI及病理學結果對照,研究周圍神經損傷修復術后的超聲圖像特征與病理改變之間的對應關系,驗證高頻超聲對神經損傷修復術后再生情況評價的可行性與準確性,為高頻超聲診斷周圍神經橫斷損傷及對神經損傷修復術后再生情況的評價提供可靠依據(jù)。 方法:新西蘭白兔22只,苯巴比妥鈉經耳緣靜脈注射麻醉,常規(guī)備皮消毒,切開、分離、暴露坐骨神經,橫行切斷后行外膜間斷縫合,術后觀察兔一般狀態(tài)。分別在術前、術后1天、3天、1周、2周、3周、4周、6周、8周、12周共10個觀測時間點對兔右側坐骨神經進行超聲觀察坐骨神經外膜完整性,神經內部回聲,神經與周圍組織分界,神經走行自然程度,神經周圍組織血運情況,計算神經外膜厚度和神經外膜占神經直徑比率,并與MRI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在每次觀察后處死1只兔子,解剖患肢,觀察實驗側坐骨神經外觀,并行石蠟包埋,常規(guī)縱行切片,HE及嗜銀染色,分別于吻合口上下5mm處取神經橫斷組織切片行嗜銀染色,均在顯微鏡下觀察,并在橫切嗜銀染色切片上進行神經纖維計數(shù)。 結果:一般狀態(tài):患肢出現(xiàn)無力、活動受限及展趾功能喪失,4-6周時開始逐漸好轉,12周恢復至術前水平。超聲檢查:術后連續(xù)觀察兔坐骨神經內徑、直徑、外膜厚度、外膜比率均增加(p0.05),至術后12周無好轉,外膜完整性、上下游內部回聲減低、神經與周圍組織分界逐漸模糊、神經走行不自然程度較術前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MRI檢查:常規(guī)T1WI、T2WI序列對兔坐骨神經顯示欠佳,DWI序列行3D MIP重建,可于術后2-12周顯示神經近、遠兩端對位較好,斷端距離逐漸縮小,但仍表現(xiàn)為連續(xù)性中斷。病理學結果:大體標本:正常兔坐骨神經外膜連續(xù)完整,走行自然,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晰,表面光滑,外膜可見細小滋養(yǎng)血管,無充血及出血點。術后1天-3天兔坐骨神經外膜中斷,術后3天-12周走行不自然,神經與周圍組織粘連。光鏡下觀察:正常兔坐骨神經走行自然,軸突、Schwann細胞核、郎飛結清晰可見。術后1天-3天神經外膜及神經纖維連續(xù)性中斷,術后2周神經外膜愈合,術后4周神經纖維開始通過吻合口,術后12周恢復至術前水平。 結論:高頻超聲能夠清晰的顯示兔的坐骨神經,兔周圍神經橫斷損傷修復后不同時期的超聲圖像均有其各自的特點,可以準確的反映相應的病理學變化情況,較MRI敏感。高頻超聲是評價周圍神經橫斷性損傷術后恢復情況的可靠方法,能夠為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4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為民;陳琳;楊永明;王怡;;超聲在判斷外周神經縫合后再生狀況中的應用[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5期
2 何波;段永壯;王增濤;;周圍神經損傷的診治研究進展[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07年04期
3 王如明;周圍神經損傷[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年08期
4 莫忠貴;;顯微手術治療外周神經損傷78例臨床分析[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7年06期
5 李梅;楊繼慶;周曉東;陳定章;高良;張琪;初晨宇;;高頻超聲對兔坐骨神經急性擠壓傷的觀察[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6年02期
6 陳為民;姚靜;王怡;陳琳;張展;陳德松;;外周神經病變的高頻超聲檢查[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7年01期
7 許永強,李松年,馬素平;高頻超聲在周圍神經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3年03期
8 陳定章,叢銳,周曉東,張琪,朱燕妮;高頻超聲在上肢外周神經損傷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5年09期
9 郭瑞軍,王明花,于亞東,張經歧,田德虎,張寶珍,張文云,李莉,高石軍;高頻超聲在外周神經、肌腱、肌肉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8年12期
10 顧玉東;21世紀臂叢損傷診治的研究方向與任務[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曹彥端;高頻超聲檢測周圍神經吻合口質量的臨床應用價值[D];復旦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
27114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71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