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研究進展
【作者單位】: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神經外科;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腦血管病中心;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編輯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70810) 上海市市級醫(yī)院新興前沿技術聯(lián)合攻關項目(SHDC12012103) 上海市衛(wèi)計委青年基金(20144Y0201)~~
【分類號】:R445.2;R743.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珊珊;程敬亮;張勇;寇培思;;應用高分辨率MRI研究大腦中動脈狹窄率在腦梗死與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中的差異[J];磁共振成像;2013年06期
2 尼沙古麗·吐爾遜;朱沂;;橋腦梗死的研究進展[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4年01期
3 張和平;談建新;王敬敏;郭宗艷;張?zhí)K明;毋亞坤;;心腦通配方對大鼠頸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MMP-2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4年03期
4 張春鵬;陳奕菲;張海燕;;聯(lián)合應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療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的研究[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年S1期
5 李公信;王露朝;劉們;溫志波;黃凡衡;陳立桁;趙鑫;林霖;周怡軍;;超小超順磁性氧化鐵增強MRA聯(lián)合炎癥因子檢測兔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9期
6 賈澤軍;袁淵;楊志剛;趙瑞;許奕;黃清海;趙文元;馬小龍;鄧曉群;洪波;劉建民;;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評估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可信度[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10期
7 嚴兵;;三種不同磁共振頸動脈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4年05期
8 劉敬禹;宋濤;馬超;劉崎;趙冰輝;陸建平;;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性大腦中動脈狹窄[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10期
9 劉玲;余琦;彭述雅;但倩;;經顱多普勒超聲對頸內動脈顱內段狹窄的診斷價值評估[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3年04期
10 胡鵬;蔣黎;高小平;;3.0TMRA與DSA診斷腦血管狹窄的對比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麗佳;于波;;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比較兩種類型冠心病受累血管病變的特點[A];全國第十三屆心臟學會、第十六屆心功能專業(yè)委員會和《心臟雜志》編委會聯(lián)合學術大會會議紀要[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林玉;TIA和小卒中患者院前延誤及院內卒中復發(fā)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2 吳燕利;稀土碳酸鹽和磷酸鹽微納米顆粒的控制合成及功能性質[D];南昌大學;2013年
3 王雙雙;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易損斑塊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付東亮;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uPAR)與易損斑塊的關系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5 孫杰;磁共振技術評價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的實驗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6 劉宏;EMMPRIN單克隆抗體抑制ApoE缺陷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7 朱先進;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管壁特點的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徐文苑;顱內動脈狹窄的臨床及影像學研究[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2年
9 朱雙根;癥狀性顱內外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分布模式的危險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王博;內質網(wǎng)應激及IL-17A對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機制[D];山東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海鴿;腦梗死患者的Willis環(huán)形態(tài)與梗死部位及證候的關系[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2 吳倩;100例腦動脈閉塞或重度狹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尹婭潔;TIA后卒中危險因素的分析及早期卒中風險的預測[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孫培培;256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態(tài)與頸動脈狹窄程度、腦缺血癥狀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張寧;白藜蘆醇對高糖誘導的大鼠胸主動脈平滑肌細胞MMP-2、MMP-9表達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金鈺;腦橋卒中119例臨床與影像學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閆浩;胰島素對不穩(wěn)定斑塊形成的影響及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8 賈臣英;頸動脈硬化聲像圖與冠狀動脈CT影像學表現(xiàn)對比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張翠蘋;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脈病變程度及其預后關系的臨床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王勝軍;腦梗死與頸動脈斑塊關系的超聲評價[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玉雁;張曉梅;;顱內動脈狹窄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年10期
2 張穎;;顱內動脈狹窄影像學檢查方法的應用現(xiàn)狀[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年05期
3 丁蓓;凌華威;張歡;杜月凌;董海鵬;陳克敏;;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高血壓患者顱內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6年08期
4 董曉春;徐金凱;;經顱多普勒血流圖在顱內動脈狹窄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7年07期
5 袁豐蓮;;經顱多普勒對顱內動脈狹窄診斷的臨床應用[J];中國康復;2007年04期
6 劉艷華;;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病人的監(jiān)測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2年27期
7 孟蕾蕾;顱內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后血壓控制的護理[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4年12期
8 梁欣榮;王萍;;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圍手術期護理[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年04期
9 王丹玲;趙麗萍;陶英群;;癥狀性顱內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圍術期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年22期
10 謝穎坤;邵蕾;鄭曉慧;王凱;肖玲;;經顱多普勒超聲掃描在顱內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顧俊瑋;楊燕敏;張偉華;;旋轉DSA三維重建技術在顱內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2 荊寧;蘇淑霞;王曉燕;褚小三;;18例顱內動脈狹窄血管內支架置入的護理[A];河南省護理學會外科急危重病人監(jiān)護學術交流會資料匯編[C];2006年
3 王軍;;不同類型顱內動脈狹窄患者認知功能的分析[A];中華護理學會2009全國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鄧小容;劉玲;胡小紅;;TCD、DSA診斷顱內動脈狹窄的比較分析[A];第七屆全國顱腦及頸動脈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侯衛(wèi)華;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顱內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侯衛(wèi)華;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顱內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428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54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