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在肝癌非手術治療中療效評價的應用進展
[Abstract]:When advanced liver cancer can not be resected, other non-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can be adopted.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predi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early accurate judgment of its curative effect are the key to the greatest benefit of non-resection treatment, which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follow-up treatment plan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of curative effect, which are basically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are not enough and there is no standardization. At pres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R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technique, which reflects the microscopic changes of the tissue, can reflect the tumor activity ahead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tumor, and can predic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umor before treatment and evaluate it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treatment. Incoherent motion (IVIM) in voxel is a new DWI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ADC value, the parameter D, the diffusion parameter D * and tissue perfusion parameter f related to tissue perfusion can be separated on the basis of ADC value, which provides mor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for tumor treatment evaluation and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evaluation of HCC.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bove contents is reviewed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and promote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DWI techn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放射科;上海市影像醫(yī)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影像學系;
【分類號】:R735.7;R44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羅敏;高源統(tǒng);彭文獻;虞希祥;李永疇;;擴散加權序列動態(tài)評估原發(fā)性肝癌療效的應用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1年01期
2 尹茵;甘潔;;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3年05期
3 Koichi Hayano;Jorge M Fuentes-Orrego;Dushyant V Sahani;;New approaches for precise response evalu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功霖;趙衛(wèi);;TACE聯(lián)合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肝癌的研究進展[J];放射學實踐;2012年09期
2 Heng-Jun Gao;Li Xu;Yao-Jun Zhang;Min-Shan Chen;;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inferior vena cava tumor thrombus treated with sorafenib combined 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report of 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4年05期
3 楊帆;韓婷婷;李秋菊;杜名;李加慧;張新;曹禮;辛軍;;大鼠肝臟纖維化模型~(13)N-NH_3·H_2O PET/CT與多b值DWI對比研究[J];功能與分子醫(yī)學影像學(電子版);2014年04期
4 蔣涵羽;劉曦嬌;宋彬;;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肝細胞癌中的應用進展[J];磁共振成像;2015年02期
5 劉亞珍;曾燕;;功能MRI評價肝癌微創(chuàng)治療療效的研究進展[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5年02期
6 杜鯤;管生;胡小波;劉朝;李明省;陳振;彭強;;原發(fā)性肝癌TACE術后完全緩解病灶磁共振ADC值可重復性及一致性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1年11期
7 謝輝;安維民;王華明;高原智;宿貝貝;;射頻消融術治療肝癌磁共振表觀彌散系數(shù)的動態(tài)變化[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年11期
8 趙建新;朱曉黎;劉一之;倪才方;;肝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局部抗血管生成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4年01期
9 崔鵬;劉曉霞;杜小麗;張建明;盧再鳴;;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肝癌合并門脈癌栓患者的生存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4年02期
10 高知玲;陳勇;賈晶;李夢迪;朱凱;張偉;尹姬;趙建國;郭玉林;;磁共振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療短期效果評價中的價值[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海山;胡真真;;肝癌影像診斷進展[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姜敏;氬氦刀聯(lián)合中藥治療Ⅲb期~Ⅳ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2 劉琦;mRECIST標準在評估原發(fā)性肝癌治療療效腫瘤活性的臨床價值[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張潔;3.0T MRI功能成像對宮頸癌病理學特征及術前分期的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鯤;磁共振成像評估原發(fā)性肝癌TACE術后療效價值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2 朱曼;多b值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原發(fā)性肝癌TACE前后的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侯巖;MR彌散加權成像在評價兔VX2軟組織腫瘤化療療效中的應用價值[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張功霖;TACE聯(lián)合HIFU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周明;EASL和mRECIST腫瘤評價標準評估TACE聯(lián)合索拉菲尼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療效對比[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胡真真;多模態(tài)MRI掃描評價原發(fā)性肝癌TACE術后療效的臨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7 李長城;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表觀彌散系數(shù)預測胃腸道癌肝轉移化療療效的臨床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8 陳鑫;比較肝MR彌散加權成像四種采集技術的可重復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李娜;CT、MRI對胰腺腫塊診斷效能的分析及胰腺癌功能磁共振定量參數(shù)與病理相關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10 劉小華;基于IVIM模型的多b值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淋巴瘤的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史麗靜;郭勇;林偉;胡向紅;鄭奎宏;黃敏華;錢明珠;;MR擴散加權成像使用不同b值測量腹部臟器ADC值的比較[J];放射學實踐;2008年03期
2 肖恩華,胡國棟,李錦清,張亞奇,陳敏山,郭榮平,林小軍,李升平,李國輝;肝細胞癌化療栓塞方法和腫瘤壞死[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0年08期
3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CT and MRI follow-up[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年24期
4 Yoshitsugu Tajima;Tamotsu Kuroki;Ryuji Tsutsumi;Ichiro Isomoto;Masataka Uetani;Takashi Kanematsu;;Pancreatic carcinoma coexisting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versus tumor-forming pancreatitis:Diagnostic utility of the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from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年06期
5 Myeong Jun Song;Si Hyun Bae;Ie Ryung Yoo;Chung-Hwa Park;Jeong Won Jang;Ho Jong Chun;Byung Gil Choi;Hae Giu Lee;Jong Young Choi;Seung Kew Yoon;;Predictive valu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ET/CT for transarterial chemolipiod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年25期
6 張月浪;孫興旺;強永乾;;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ADC值對肝硬化和肝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旭艷,吳丹,賈譯清,繆青;肝癌微波治療前后血流顯像檢測[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2年02期
2 白威,薛改琴,楊牡丹;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無水乙醇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應用及并發(fā)癥的處理[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2年08期
3 田蓉,仝青英,任秀昀;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隨訪54例射頻治療肝癌的療效觀察[J];武警醫(yī)學;2002年10期
4 孫華林;肝癌的綜合治療[J];中國醫(yī)刊;2002年05期
5 王兆宇 ,梁金榮;超聲引導經皮無水酒精注射治療肝癌39例分析[J];浙江實用醫(yī)學;2002年03期
6 吳孟超,陳漢,陳夷,錢國軍;消融療法在肝癌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2年S1期
7 尚璇,李安超,王兆華;局部高溫治療肝癌48例臨床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3年14期
8 王文榮,崔生達,曾黎明;中藥消癌平配合超聲引導經皮射頻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年01期
9 姜鵬,王義善,史征,單淑麗,孫金風,李耀文;單發(fā)肝癌適形放療近期療效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03年04期
10 尹子坤,李江,段文晶;肝癌診治的進展和趨勢[J];云南醫(yī)藥;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孟超;;中醫(yī)藥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問題[A];2011年中華名中醫(yī)論壇暨發(fā)揮中西醫(yī)優(yōu)勢防治腫瘤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邵世祥;;益肝飲治療中晚期肝癌13例療效觀察[A];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3 牟培源;董寶瑋;梁萍;于曉玲;于德江;蘇莉;張晶;;高聚生肝內注射在肝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1年
4 葉勝龍;;肝癌的非手術治療[A];第五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暨中華肝臟病雜志成立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李凱濱;;肝癌介入微創(chuàng)治療臨床回顧[A];廣東省肝臟病學會微創(chuàng)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暨消化道腫瘤靶向治療新技術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6 楊建宇;鄭黎;李彥知;張文娟;裴蓓;;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現(xiàn)狀及展望中醫(yī)腫瘤臨床研究進展一瞥[A];2011年中華名中醫(yī)論壇暨發(fā)揮中西醫(yī)優(yōu)勢防治腫瘤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葉勝龍;;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1版)解讀[A];第二屆廣東肝膽胰疾病防治論壇論文匯編[C];2012年
8 Ronnie Poon;;肝癌的靶向治療[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9 陳代榮;陳濟生;;中藥治療肝癌宜注重益氣養(yǎng)精(附2例肝癌病例簡介)[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楊秉輝;;肝癌治療方法的選擇[A];第八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徽省祁門縣人民醫(yī)院 汪七癡;以毒攻毒治肝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2年
2 ;肝癌治療 中醫(yī)如何發(fā)揮優(yōu)勢[N];健康報;2012年
3 通訊員 伍西明 羅聞;多科學診治肝癌新模式“穩(wěn)準狠”[N];大眾衛(wèi)生報;2013年
4 孫文兵;治肝癌不能只顧自己專業(yè)[N];健康報;2007年
5 記者 龍云飛;中國首個肝癌單抗導向藥物進入臨床[N];醫(yī)藥導報;2007年
6 朱國旺;轉移是肝癌診治面臨的核心問題[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7 中山醫(yī)院中醫(yī)科 楊云柯 副教授;治療肝癌選擇中醫(yī)還是西醫(yī)[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9年
8 記者褚曉明;肝癌綜合治療可用數(shù)學模型評價[N];健康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王彩歷;肝癌治療急需規(guī)范[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9年
10 蔣建平;韓開發(fā)出抗肝癌新藥候選物[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泉;~(125)Ⅰ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司少艷;肝癌靶向調控SEA-CD80基因共表達腺病毒載體的構建及抗癌免疫效應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3 羅福文;殼寡糖經腸道吸收效率以及與肝癌細胞結合特點和抗腫瘤機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李捷;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治療肝癌的劑量學研究及聯(lián)合氬氦刀治療的臨床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5 馬瑞花;逆轉糖酵解—基于糖代謝的肝癌治療新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張華;南蛇藤提取物抑制肝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7 王華茂;抗EGFRvⅢ單克隆抗體制備及其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09年
8 李鵬;P27~(kip1)157號蘇氨酸磷酸化與肝癌相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包國強;利用導向選擇及噬菌體抗體庫技術制備人源性抗肝癌抗體[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韓蘇夏;SP-TAT-VP3融合基因表達對肝癌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長虎;治療肝癌腎陽虛證的中醫(yī)藥方案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3年
2 劉松濤;肝癌并門脈高壓癥患者的肝內門體分流術治療[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嚴玲玲;抗人VEGF發(fā)卡狀核酶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李鋒;現(xiàn)代放療技術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及其療效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杜曉杰;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肝癌放療療效評價的初步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潘奇;功能磁共振在肝癌TACE術后療效定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4年
7 黃佳彬;淫羊藿素抑制肝癌HepG2細胞增殖機制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蔡晶;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肝癌療效觀察[D];蘇州大學;2005年
9 王春平;射頻熱毀損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及臨床療效評價[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10 周飛國;碘-125放射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161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51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