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和FA值檢測早期帕金森病紋狀體、黑質(zhì)的微觀結(jié)構(gòu)變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detect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striatum and substantia nigra in patients with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PD) by ADC and FA.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PD and 30 healthy volunteers matched with age and sex were enrolled. The ADC and FA values of the lentiform nucleus, the head of the caudate nucleus and the substantia nigra were analyzed by DTI sequence and compare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ADC and FA values of the left and right lentiform nuclei, caudate nuclei and substantia nigr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P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results, the ADC value of caudate nucleus head in P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FA value of substantia nigra in), P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C and F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values of ADC and FA are valuable in detecting the microscopic changes of striatum and substantia nigra in patients with early PD, and can provide objective evidence for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arly PD.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亞健康科;
【基金】:廣東省科技廳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2B031800002)
【分類號】:R742.5;R44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胡濤;方學文;鄭曉林;;原發(fā)性帕金森病的~1H-MRS和DTI研究[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俊;李媛媛;郭大偉;李化學;丁玉和;;CT診斷上頜骨額突骨折在司法鑒定中的價值[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年01期
2 佃仁森;張劍赤;;針灸“以痛為腧”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損傷[J];按摩與導引;2008年05期
3 李毅;余錦鳳;尹嶺;崔光佐;;基于本體的神經(jīng)信息學概念及其關系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2期
4 袁勇;金東生;;高位心包上隱窩CT診斷與鑒別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11年01期
5 賀翠;陳長容;蔡芳;冉秀麗;令狐昌敏;;清潔灌腸法的改進與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09年11期
6 陳援農(nóng);孫麗霞;張艷秋;;小于胎齡兒腦島的測量[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年09期
7 姜恒;單建林;李放;孫天勝;;頸筋膜中層的解剖特點及其在頸椎前路手術(shù)中的意義[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15期
8 毛美娜;;淺議歌唱的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J];大舞臺;2010年06期
9 葉小斌;張小羅;胡人匡;;小腦梗死50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學;2009年07期
10 葉曉彬;;兩種方法使用開塞露解除腦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唐桂蘭;呂乃達;;脾臟生理功能的中西醫(yī)比較及認識[A];全國第2屆中西醫(yī)結(jié)合傳染病學術(shù)會議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1屆傳染病協(xié)作組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金觀橋;兔VX2鼻咽癌顱底侵犯模型建立及其放射治療療效的CT、MR評價[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林茜;反式白藜蘆醇對小鼠成骨樣細胞MC3T3-E1的調(diào)控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3 梁曉春;SCA3/MJD的磁共振成像系列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胡希恒;顱骨牽引結(jié)合枕頸融合術(shù)治療枕頸畸形所致寰樞脫位的臨床療效評價[D];中南大學;2012年
5 龍丹;基于多模態(tài)磁共振信息的早期帕金森病影像標記及計算機輔助診斷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譚燕;晚期梅毒血清學變化和血清固定的隱性梅毒認知功能相關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聶坤;聯(lián)合應用VBM和DTI磁共振圖像處理技術(shù)對帕金森病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腦結(jié)構(gòu)及白質(zhì)纖維改變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劉思yN;面神經(jīng)評價系統(tǒng)FNGS 2.0在聽神經(jīng)瘤術(shù)后病人面神經(jīng)功能分級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4年
9 陳希;尺神經(jīng)前臂感覺支配區(qū)的臨床和解剖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海霞;夾脊電針治療中風后呃逆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金明;古今醫(yī)家有關脾中風的理論與證治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唐永超;老年人多節(jié)段腰椎管狹窄癥的手術(shù)療效觀察及針刺對其術(shù)后腹脹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黃敏;應用fMRI探索網(wǎng)絡游戲成癮青少年腦內(nèi)相關獎賞系統(tǒng)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張敏;上肢功能評價方法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韓璐;后循環(huán)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電生理檢測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韓金榮;三焦理論梳理[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陳U,
本文編號:24098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40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