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對比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本文選題:相位對比技術 + 磁共振成像; 參考:《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相位對比磁共振成像(phase contrast MRI,PC-MRI)技術通過對流體的相位進行編碼,可以非侵入性地量化血管血流速度、流量以及方向等血流動力學信息。隨著磁共振技術的發(fā)展,四維流(four dimensional flow,4D Flow)磁共振技術逐步得以應用,相位對比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潛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本研究主要對相位對比磁共振成像技術測量的原理、影響成像的因素及臨床應用進行簡述。
[Abstract]:Phase contrast MRI PC-MRI (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 by encoding the phase of the fluid, can noninvasively quantify the hemodynamic information of blood flow velocity, flow rate and dire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four-dimensional flow 4D flow technique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and the potential of 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been further enhanced. In this study, the principle of 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MR) measurement, the factors affecting imaging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described.
【作者單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南京大學醫(yī)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671667,81471644) 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項目(2016T90445,2015M570436)
【分類號】:R44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書峰;;普通X線源相位對比度成像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18期
2 王玉群,賈文霄,汪潔,陳宏,,李琛瑋;相位對比速度在三維相位對比序列中的評價[J];新疆醫(yī)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3 陳偉;上腹部相位對比磁共振成像:電影與非電影技術對比[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96年03期
4 陸?zhàn)?;淺談相位對比乳腺攝影技術對小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影像技術;2013年03期
5 馬曉海,張兆琪,李治安,何怡華,董莉,趙軼柯;相位對比磁共振技術測量冠狀動脈血流的方法有效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年04期
6 羅峰,高培毅;上矢狀竇閉塞的磁共振相位對比血液成像[J];放射學實踐;1998年01期
7 劉輝;梁長虹;;相位對比磁共振血流測量原理、影響因素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9年12期
8 杜聯(lián)軍;相位對比法磁共振血流定量測定的原理和臨床應用[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3年04期
9 于連水;付連英;張合意;;淺談相位對比乳腺攝影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劉小林,肖湘生;磁共振相位對比電影方法對導水管腦脊液流動測量[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俞鑫;;錳離子增效磁共振成像技術在小鼠聽力中樞的功能性研究[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國慶;陳志安;邵立豐;高軍;;小兒腦部磁共振成像技術[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徐勝;丁建榮;張冰茜;李揚飛;;頸椎動力位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4 王國慶;陳志安;邵立豐;高軍;;新生兒早期腦出血磁共振成像技術[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5 翁旭初;;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腦結(jié)構(gòu)之間的相互關系[A];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宋明;趙殿江;朱明旺;吳斌;王計強;楊慶哲;戰(zhàn)祥新;賀恒旺;張亞卓;;磁共振相位對比成像和CSF-DRIVE在腦積水診斷中的應用[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7 陳敏;黨浩丹;周誠;;3.0T高場磁共振成像技術在盆腔疾病的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8 馮祥太;趙強;;磁共振成像技術在主動脈夾層病變中的應用[A];2005年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西部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9 阮志兵;范光明;;3.0TMR相位對比法成像定量測定下腔靜脈血流的研究[A];貴州省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2013年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10 傅潔婷;;磁共振成像技術對胰腺導管內(nèi)乳頭狀黏液瘤的診斷價值[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編譯 王煒;新磁共振成像技術使成像速度和精確度大大提高[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2 記者 劉霞;科學家實現(xiàn)“非侵入”體內(nèi)溫度測定[N];科技日報;2008年
3 王煒 編譯;MRI可有效確認卒中時間[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鄒云鵬;基于相位對比磁共振的血流測量及其可視化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朱曉黎;磁共振相位對比電影法流體定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郭崗;磁共振相位對比血管成像技術無創(chuàng)地測量腦血流量的研究[D];汕頭大學;2006年
4 樊紅光;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評價心室重建術對左室形態(tài)和功能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殷鑫;MRI相位對比技術在肝硬化門靜脈血流動力學評價中的應用價值[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林華;磁共振相位對比技術在心血管系統(tǒng)應用價值的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陳輝月;磁共振成像技術在特發(fā)性震顫中的研究進展[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7年
4 張同華;后循環(huán)缺血的MR電影相位對比法血流定量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5 徐yN;腦脊液動力學磁共振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6 楊君;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臂叢神經(jīng)成像及損傷中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張全增;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探討唾液酸對仔豬早期腦發(fā)育的影響[D];廈門大學;2014年
8 盧成哲;內(nèi)耳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9989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99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