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 MR擴散加權成像診斷前列腺癌最優(yōu)b值探究
本文選題:前列腺腫瘤 + 鑒別診斷 ; 參考:《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以磁共振超聲融合靶向穿刺聯(lián)合系統(tǒng)穿刺病理結果為金標準,探究3-T MR擴散加權成像(DWI)診斷前列腺癌的最優(yōu)b值。方法前瞻性招募臨床擬診為前列腺癌的患者43例,于穿刺前行包括常規(guī)T2WI及10個b值(0、50、100、150、200、500、800、1 000、1 500、2 000s/mm2)DWI在內(nèi)的MR檢查。采用DWI聯(lián)合T2WI對病灶進行分析判斷,根據(jù)MR診斷結果選擇穿刺方式。MR提示有可疑病灶者行靶向穿刺聯(lián)合系統(tǒng)穿刺,未提示可疑灶者行單純系統(tǒng)穿刺。選擇病理確診為前列腺癌的患者,測量不同b值病灶及正常組織的DWI信號強度。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非參數(shù)配對檢驗分析不同b值病灶和正常組織信號強度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各b值診斷曲線下面積(AUC)、敏感性和特異性。結果入組病例共43例,22例確診為前列腺癌,16例為良性前列腺增生,5例為前列腺炎。在確診為前列腺癌的22例中,16例病灶在b值為1 500s/mm2 DWI上顯示較為清晰,6例病灶在b值為2 000s/mm2 DWI上顯示較為清晰。Wilcoxon Signed Ranks結果顯示當b值為500s/mm2時病灶和正常組織信號強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36),在其他b值圖像上病灶和正常組織信號強度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1)。ROC曲線分析提示b值為1 500s/mm2時AUC最大(0.933)。當診斷的信號強度cut-off值為49.2時,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909和0.909。結論3-T MR DWI在b值為1 500s/mm2時具有最佳顯示病灶能力,在b值為500s/mm2時無法區(qū)分診斷前列腺癌與正常組織。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timal b value of 3 T 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for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43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were recruited prospectively, including routine T2WI and 10 b values before puncture, including 1 000 ~ 1 000 ~ 1 000 ~ 1 000 ~ 1 000 ~ 1 000 ~ 1 000 ~ 1 000 ~ 1 000 000s/mm2)DWI before puncture, including 10 b values of 50, 100, 150, 200, 500, 800, 1, 000, 1, 500, 2 000s/mm2)DWI. DWI combined with T2WI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judge the les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r diagnosis, the method of puncture was chosen. The DWI signal intensity of different b lesions and normal tissues were measured i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prostate cancer. The Wilcoxon Signed Ranks nonparametric pairing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whether the difference of signal intensity between different b value lesions and normal tissu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area under each b value diagnostic curv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ach b value diagnosis curve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re were 43 cases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5 cases of prostatitis. In 22 cases of prostate cancer, 16 lesions were clearly displayed on b value 1 500s/mm2 DWI. Wilcoxon Signed Ranks showed clear lesions on b value 2 000s/mm2 DWI. Wilcoxon Signed Ranks results showed that lesions and normal tissue signals were detected when b value was 500s/mm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nsity between lesion and normal tissue on other b value images. The analysis of P0. 000 1).ROC curve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value of AUC was 0. 933 when b was 1 500s/mm2.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diagnosis were 0.909 and 0.909, respectively, when the cut-off value of the diagnostic signal was 49.2. Conclusion 3-T Mr DWI has the best ability to display lesions when b value is 1 500s/mm2, and can not distinguish prostate cancer from normal tissue when b value is 500s/mm2.
【作者單位】: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影像醫(yī)學科;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泌尿外科;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病理科;
【基金】:上海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項目(M20140149)~~
【分類號】:R737.25;R445.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郭岳霖,劉國瑞,鄭文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腔隙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4年06期
2 周紅俐;趙建農(nóng);羅銀燈;;前列腺癌的擴散成像研究新進展[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3年05期
3 陳振強,郭岳霖,劉國瑞,饒海冰,鄭文斌;磁共振T2WI、FLAIR、DWI及rADC值對腔隙性腦梗塞的綜合診斷[J];河北醫(yī)學;2005年08期
4 李佩佩;田偉;黃建強;;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乳腺腫瘤診治中的應用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3年16期
5 孫應實;張曉鵬;唐磊;;直腸癌擴散加權成像b值選取及其對直腸癌顯示能力的評價[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年12期
6 盛會雪;張宗軍;盧光明;;多模態(tài)MRI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年18期
7 張瑩;苗華棟;陳麗娟;劉海泉;;3.0TMR擴散加權成像與表觀擴散系數(shù)診斷前列腺癌的比較[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年08期
8 Leonardo K Bittencourt;Ulrike I Attenberger;Daniel Lima;Ralph Strecker;Andre de Oliveira;Stefan O Schoenberg;Emerson L Gasparetto;Daniel Hausmann;;Feasibility study of computed vs measured high b-value(1400 s/mm2)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es of the prostate[J];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程鳳燕;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與氫質(zhì)子頻譜初步研究[D];汕頭大學;2006年
2 葉建軍;尿路上皮腫瘤DWI表現(xiàn)和ADC值測量與其病理學特征的對照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3 陳小龍;腎上腺腫瘤的多b值DWI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4 陸瑋;探討單、雙指數(shù)信號衰減模型的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乳腺病變上的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田霞;3.0T LAVA與MSCT多期動態(tài)增強、多b值彌散加權成像對肝細胞性肝癌診斷的價值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6 周紅俐;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聯(lián)合波譜成像用于前列腺癌診斷效能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景國東;3.0TMR多種新技術在前列腺癌診斷的臨床價值[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志峰;周翔平;劉榮波;朱捷;;MR擴散加權成像在腎功能評價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年05期
2 黃文才;韓飛;田世俊;李國雄;;MR擴散加權成像對腦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7年01期
3 張峗;梁碧玲;高立;鐘鏡聯(lián);葉瑞心;沈君;;頸部淋巴結的MR擴散加權成像[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年03期
4 閆新成;楊廣夫;劉暉;何濱;韓博;李金柱;富憲民;姚曉群;楊小軍;張保其;張文奎;;MR擴散加權成像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年08期
5 馬千里;李慎江;;擴散加權成像在顱腦部分病變中的應用[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9年05期
6 譚文莉;張安君;趙喜;龔志剛;俞健力;鐘薏;詹松華;;MR擴散加權成像在氟尿嘧啶治療小鼠皮下移植肝癌療效評價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9年06期
7 黃海東;;擴散加權成像在小兒病毒性腦炎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23期
8 張海兵;李玉華;李君;曾凡勇;王永杰;;擴散加權成像在小兒腦腫瘤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年03期
9 汪禾清;;慢性腎病病人的腎臟MR擴散加權成像初步研究[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0年03期
10 劉玉鳳;許茂盛;晁明;;肝臟擴散加權成像研究進展[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長連;袁述文;譚利華;白末了;賀忠;杜萬萍;司徒衛(wèi)軍;;顱內(nèi)血腫的擴散加權成像[A];2003年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2 王丹;佟金龍;申寶忠;劉放;王凱;劉芳;;正常人磁共振全身擴散加權成像特點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張愛蓮;程流泉;張靜;楊娜;劉夢起;;擴散加權成像技術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呂穎;毛傳萬;白光輝;蔡志勝;;低b值擴散加權成像在肝占位病變中的應用價值[A];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沈艷;李明華;姚偉武;楊世塤;李文彬;;MR擴散加權成像在椎體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6 王嵩;張世界;;擴散加權成像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0年
7 王嵩;閆明勤;張世界;王夕富;馬海峰;李瓊;;全身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腫瘤性病變中的應用[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0年
8 王海屹;王佳;王新坤;葉慧義;;腎臟不同擴散加權成像方法對比研究:表觀彌散系數(shù)的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王丹;劉放;佟金龍;王凱;劉芳;許秀安;;磁共振全身擴散加權成像在椎體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龐小平;張愛蓮;吳南洲;;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技術在診斷骶髂關節(jié)早期病變中的應用[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陳愛萍;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徐亮;磁共振全身擴散加權成像評價惡性腫瘤的臨床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李延軍;胰腺癌擴散加權成像與在體磁共振質(zhì)子波譜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4 陳世林;肝非高斯擴散加權成像的可行性及可重復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張妍;MR擴散加權成像在進展期胃癌療效預測與評價中的應用[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郭衛(wèi)華;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評價肝細胞癌組織分化程度的臨床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史麗靜;CT、MR多種成像技術在肝臟疾病的比較和綜合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智;充氣后磁共振成像和擴散加權成像在直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2 王霈;MR擴散加權成像及動態(tài)增強成像在乳腺病變的應用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李玉欣;MR擴散加權成像在脊髓型頸椎病中的初步臨床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張妍;單指數(shù)及雙指數(shù)模型擴散加權成像對大鼠急性腦缺血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王朝軍;全身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腫瘤方面應用價值的初步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鐘燕;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評估肝癌化療栓塞療效中的應用價值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7 張晰;胸部擴散加權成像圖像質(zhì)量的評價及其在肺癌淋巴結定性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8 林天生;3.0T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鑒別肝臟良惡性占位性病變的價值[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潘寶珍;擴散加權成像對脊髓損傷臨床應用價值的初步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10 朱天緣;MR擴散加權成像在髕軟骨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8533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85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