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mapping定量分析健康青年人肩關節(jié)軟骨T2值
本文選題:肩關節(jié) + 軟骨; 參考:《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討T2mapping成像評價青年健康志愿者肩關節(jié)軟骨構成成分的可行性,并定量分析肩關節(jié)軟骨T2值。方法對16名青年健康志愿者行雙側肩關節(jié)斜冠狀位8回波T2mapping成像,并經(jīng)后處理獲得偽彩圖,將肩關節(jié)軟骨三等分為外帶、中帶、內帶,測量其T2值。比較外帶、中帶、內帶間T2值的差異及不同性別間、左右側間T2值差異。結果肩關節(jié)軟骨外帶、中帶、內帶T2值分別為(38.67±2.82)ms、(38.41±2.52)ms、(36.49±1.80)ms,總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7.789,P=0.001),肩關節(jié)外帶、中帶軟骨T2值均大于內帶(P均0.05)。肩關節(jié)軟骨外帶、中帶及內帶的左側與右側T2值、不同性別間肩關節(jié)軟骨外帶、內帶T2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不同性別間肩關節(jié)軟骨中帶T2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T2mapping成像可用于評價肩關節(jié)軟骨構成成分變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2mapping imaging in evaluating the composition of shoulder cartilage in young healthy volunteers an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T 2 value of shoulder cartilage. Methods Sixteen young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performed 8 echo T2mapping imaging in oblique coronal position of bilateral shoulder joint. After post-processing, pseudo-color images were obtained. The cartilage of shoulder joint was divided into external band, middle band and inner band, and its T2 value was measured. The difference of T 2 value between outer zone, middle band and inner band and T 2 value between sexes and between left and righ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2 values of the outer band, middle band and inner band of shoulder articular cartilage were 38.67 鹵2.82mnmms38.41 鹵2.52mnms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T2 value of the outer band of shoulder joint and the middle band of cartilage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ner zone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ft and right T2 values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band, the middle band and the inner band between the two sex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2 value between the two sexes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 2 value of middle band of shoulder articular cartilage between sexes (P 0.05). Conclusion T2mapping imaging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position of shoulder cartilage.
【作者單位】: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445.2;R6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蘭純娜,張長杰;關節(jié)軟骨的損傷與康復[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4年11期
2 桑繼濤;踝關節(jié)軟骨黏液纖維X線及病理報告[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2年03期
3 J.Rautiainen;L.J.Lehto;V.Tiitu;O.Kiekara;H.Pulkkinen;A.Brünott;徐國萍;;評價馬模型關節(jié)軟骨修復的傅里葉變換掃描成像[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3年06期
4 施俊,胡躍輝,周康源,鄭永平;使用超聲研究關節(jié)軟骨的深度依賴瞬態(tài)膨脹行為[J];應用聲學;2005年02期
5 陸勇;陳克敏;丁曉毅;;關節(jié)軟骨磁共振生理性成像臨床應用[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6年04期
6 應洪亮;劉景鑫;高忠禮;劉光耀;向鈞;;多層螺旋CT對髕骨關節(jié)軟骨的形態(tài)學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7年02期
7 楊金永;趙斌;于臺飛;馬艷紅;曹金鳳;高飛;郝雯;;磁共振T_2-mapping成像對早期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的診斷價值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年02期
8 黃濤,黃昌林;運動對兔膝退變關節(jié)軟骨形態(tài)學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1999年05期
9 孫文閣,李春奎,何翠菊,鞠榮輝;關節(jié)軟骨MR成像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3年08期
10 鄭卓肇;李潔;李選;;延遲Gd-DTPA增強MR軟骨成像:全關節(jié)軟骨成像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江浩;陸勇;丁曉毅;;磁共振關節(jié)軟骨成像基礎與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2 郭治平;劉金豐;肖夢強;;關節(jié)軟骨MRI進展[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0年
3 梁碧玲;宋玲玲;;關節(jié)軟骨MR生理成像[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劉斯?jié)?;MR T_2弛豫率和T_2MP及信號強度測量在早期關節(jié)軟骨病變診斷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5 李欣;樊樹峰;季文斌;;MRI對退行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損傷的診斷[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6 周智洋;單鴻;鄒學農;Steffen Ringgaard;鄒立津;李海聲;Hans Stødkilde-Jørgensen;Cody Bünger;;家豬體外胰蛋白酶消化關節(jié)軟骨的7.0TMR T1ρ加權成像與量化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葉斌;廖紅荔;;腰椎間關節(jié)軟骨MRI成像與大體標本對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鄧宇;伍筱梅;任醫(yī)民;李新春;何建勛;關照坤;鐘志偉;;醫(yī)用臭氧對骨關節(jié)炎關節(jié)軟骨作用的病理-MRI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王德杭;;關節(jié)軟骨的磁共振定量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10 陸勇;丁曉毅;陳克敏;杜聯(lián)軍;;磁共振關節(jié)軟骨成像的不同序列信號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翟旺;三種病患不宜長期臥床[N];保健時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楊朝湘;豬膝骨性關節(jié)炎模型的3.0T磁共振T1ρ和T2 mapping成像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冬冬;膝骨關節(jié)炎MRI半定量評估及軟骨T2 mapping、T1ρ定量成像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宗敏;基于磁共振多模態(tài)影像監(jiān)測關節(jié)軟骨變化的定性及定量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7年
4 張軍;化膿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軟骨MRI實驗和臨床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5 雷杰;磁共振膝關節(jié)透明軟骨成像實驗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郭長勇;基于MR圖像的關節(jié)軟骨厚度變化定量計測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金梅;正常踝關節(jié)軟骨厚度的低場MRI測量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鐘立森;磁共振成像對基質誘導的自體軟骨細胞移植術后移植軟骨的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6年
3 王俊江;成年兔脛骨關節(jié)軟骨負重區(qū)的擴散張量成像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7年
4 李俊峰;膝關節(jié)軟骨早期退變的MRI及臨床應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4年
5 甄俊平;實驗性蛋白多糖降解致兔膝關節(jié)軟骨早期退變的MRI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亓恒新;探討3.0T磁共振多序列關節(jié)軟骨成像技術在早期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山東大學;2009年
7 郁文明;腰椎間關節(jié)軟骨MRI多序列比較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馬立恒;探討3D-SPGR序列在關節(jié)軟骨的延時Gd-DTPA~(2-)增強MRI中的應用[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917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79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