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三維頸動脈超聲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8-02-21 19:26

  本文關鍵詞: 三維頸動脈超聲 缺血性腦血管病 數(shù)字減影腦血管造影 出處:《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評價三維頸動脈超聲成像在頸動脈狹窄診斷中與數(shù)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42例(共54條血管),首先行DSA檢查及常規(guī)頸動脈超聲,再利用三維頸動脈超聲掃描系統(tǒng)進行掃查,并進行頸動脈三維重建,測量斑塊數(shù)目及管腔狹窄率,與DSA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一致性。結果三維頸動脈超聲對顱外段頸動脈的斑塊檢出率高于DSA。對于頸動脈直徑狹窄率超過70%的重度狹窄,三維超聲與DSA檢查的一致性Kappa值為0.908,提示三維超聲結果可靠。結論三維頸動脈超聲無創(chuàng)、無放射性,可直觀顯示頸動脈顱外段詳細的三維解剖結構,斑塊形態(tài)及位置,并能較準確判定頸動脈狹窄程度,有望成為評價頸動脈斑塊及狹窄的重要檢查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of three-dimensional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stenosis. Methods 42 cases (54 vessel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irst, DSA and conventional carotid ultrasound were performed. Three-dimensional carotid ultrasound scanning system was used to scan and reconstruct the carotid artery. The number of plaques and the rate of lumen stenosi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DSA.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laque in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by three-dimensional carotid ultrasoun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DSA.For severe stenosis of carotid artery diameter more than 70%, The consistent Kappa value of 3D ultrasound and DSA was 0.908.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carotid ultrasound is noninvasive and non-radioactive, and can visualize the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anatomical structure, plaque shape and location of the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It is expected to be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valuate carotid plaque and stenosis.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綜合超聲科;北京市心肺血管研究所;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
【基金】: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No.2011DFA33040) 首都衛(wèi)生發(fā)展科研專項項目(No.首發(fā)2011-2006-02)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7112045)
【分類號】:R743.3;R4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戚躍勇,鄒利光,王文獻,孫清榮,戴書華;頸動脈狹窄的DSA診斷[J];現(xiàn)代醫(yī)學;2005年01期

2 劉鳳菊;勇強;;超聲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進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1年03期

3 蘇博;勇強;李治安;;超聲技術檢測腦梗死患者頸動脈不穩(wěn)定斑塊[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8年02期

4 邢晉放,王新房,曹鐵生,段云友,陳漢榮,黃三菊;頸動脈血流的三維彩色多普勒成像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5 劉榮桂,錢蘊秋,何光彬,周曉東;高頻超聲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結構與功能改變的評價[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小崗;周志武;張振顯;;106例CT血管造影診斷頸動脈狹窄臨床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5期

2 譚青;劉磊;林紅;李亞民;張慧捷;;超聲檢查貴陽地區(qū)部分中老年人群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分析[J];貴州醫(yī)藥;2010年04期

3 周潁;陸景紅;李宗友;王幼萌;;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頸動脈狹窄56例[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12期

4 鐘子輝;;超聲評價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腦梗死相關性[J];當代醫(yī)學;2013年05期

5 張慧穎;張華芳;;脂肪肝超聲診斷結果探析[J];當代醫(yī)學;2014年11期

6 王玲紅;武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盤植入的價值[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4年03期

7 袁慧;;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的超聲表現(xiàn)探討[J];海南醫(yī)學;2007年06期

8 鮑俊英;程新耀;嚴斐斐;張銀;易芬;王艾麗;;通過監(jiān)測心動周期中頸動脈內徑與脈壓的比值變化評價血管順應性[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1期

9 邢鈞萍;馬超群;;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檢測與分析[J];河北醫(yī)學;2009年10期

10 周琪;劉海娜;高華;管琳;;頸動脈超聲檢測在原發(fā)性高血壓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田鵬;杜毅力;;速度向量成像技術在血管壁運動方面的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A];2010年貴州省醫(yī)學會超聲學分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譚青;劉磊;林紅;李亞民;張慧捷;;貴陽地區(qū)部分人群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調查[A];2010年貴州省醫(yī)學會超聲學分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吳瑋;丁琳靈;吳高波;;頸動脈血管重構及斑塊聲學特征與腦梗死相關性研究[A];2010年超聲醫(yī)學和醫(yī)學超聲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秋穎;超聲造影評價兔動脈狹窄及其在觀察不同程度球囊損傷后動脈狹窄中的應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濱;健康比格犬心臟起搏狀態(tài)左心室應變綜合向量的超聲研究[D];川北醫(yī)學院;2011年

2 李艷麗;頸動脈硬化與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喻玲;應用ET技術評價高膽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的大動脈彈性[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1年

4 郭丙成;速度向量成像技術評價冠脈狹窄程度與頸動脈彈性的臨床對照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5 郭秋景;不同級別高血壓與頸動腦粥樣硬化相關性的超聲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6 李海燕;顱外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病關系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5年

7 符璇芝;高血壓病患者頸動脈結構、功能變化及其與左室肥厚的關系研究[D];南華大學;2006年

8 林銘新;應用血管回聲跟蹤技術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動脈彈性改變[D];吉林大學;2007年

9 馮海艷;速度向量成像技術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管壁運動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安登峰;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MRI、MRA、TCD、CT及頸動脈CDFI超聲臨床對比和相關性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祖汴,張樹彬,祁蕓云;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結構與功能的改變[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2 戚躍勇,戴書華,鄒利光,周政,譚穎徽;頸動脈體瘤的DSA診斷[J];放射學實踐;2003年08期

3 崔可飛;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與頸動脈狹窄度檢測[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4期

4 劉春萍;動脈順應性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1年03期

5 王曉剛;周定標;李俊來;許劍宏;;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的超聲量化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8年05期

6 賈偉華,田桂玲;頸動脈斑塊穩(wěn)定性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年02期

7 張輝;閻萍;張奧華;鄭榮琴;;超聲e-Flow技術在椎動脈檢查中的價值[J];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2009年03期

8 張敬霞,王宏光,宋世宗;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超聲研究[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9 韋立新;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的形態(tài)學及發(fā)生機制的病理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3年05期

10 張春東;勇強;李治安;;動脈硬化的影像學檢測方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8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苗小平,武彩娥,張穎,馬洪武;不同年齡組正常成人頸動脈超聲檢測[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3年10期

2 黃錚,龔蘭生,施仲偉,劉伊麗;頸動脈超聲指標與頸動脈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1998年05期

3 沈德根,張象賢,王亞芬;頸動脈超聲在缺血性心腦血管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2年08期

4 劉勇;頸動脈超聲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3年01期

5 苗小平,盧紋凱,張穎,李建國;102例北京健康成人頸動脈超聲檢測及臨床意義初步探討[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0年09期

6 丁林;頸動脈超聲及其臨床意義[J];上海醫(yī)學影像;2001年01期

7 張?zhí)?秦艷娟;宇雪豹;范文濤;張楊;呂曉麗;;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超聲檢測的價值[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3年07期

8 張汝新;白小涓;楊軍;任衛(wèi)東;;健康人頸動脈超聲結構和功能隨增齡變化的研究[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9 彭勤中,彭麗春;頸動脈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1年03期

10 曹亞薇;;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職業(yè)與健康;2008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盧建波;王海燕;田穩(wěn);楊爽;王琳琳;;頸動脈超聲對正常人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評估[A];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促進吉林經濟發(fā)展——啟明杯·吉林省第四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李民;岑本蓮;;頸動脈超聲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超聲學分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羅向紅;曹鐵生;段云友;劉杰;;正常人冷加壓實驗與高血壓患者頸動脈超聲波強度分析的對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李云峰;歐華林;;高血壓患者頸動脈超聲檢測[A];第七屆全國顱腦及頸動脈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 王和平 (主任醫(yī)師);中老年人要定期檢查頸動脈超聲[N];家庭醫(yī)生報;2009年



本文編號:15226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5226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11f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